- 年份
- 2024(7671)
- 2023(10297)
- 2022(8573)
- 2021(7687)
- 2020(6573)
- 2019(14888)
- 2018(14925)
- 2017(29320)
- 2016(15754)
- 2015(17484)
- 2014(17520)
- 2013(17689)
- 2012(16126)
- 2011(14391)
- 2010(14728)
- 2009(14012)
- 2008(14214)
- 2007(12950)
- 2006(11707)
- 2005(10534)
- 学科
- 业(84407)
- 济(72374)
- 经济(72287)
- 企(66648)
- 企业(66648)
- 管理(59241)
- 农(46423)
- 农业(30317)
- 方法(30069)
- 业经(28357)
- 数学(22600)
- 数学方法(22469)
- 财(21951)
- 务(16435)
- 财务(16418)
- 财务管理(16404)
- 制(16229)
- 中国(16227)
- 技术(15693)
- 企业财务(15495)
- 策(14427)
- 贸(13209)
- 贸易(13201)
- 和(13170)
- 易(12898)
- 划(12685)
- 体(12177)
- 理论(12016)
- 土地(11389)
- 发(11096)
- 机构
- 学院(234175)
- 大学(225850)
- 济(101842)
- 管理(101359)
- 经济(99954)
- 理学(87274)
- 理学院(86553)
- 管理学(85541)
- 管理学院(85129)
- 研究(70523)
- 中国(59799)
- 农(56653)
- 京(47001)
- 财(43959)
- 农业(43434)
- 科学(42410)
- 业大(40477)
- 江(37720)
- 所(35500)
- 财经(35187)
- 中心(35111)
- 经(31951)
- 研究所(31823)
- 经济管理(29771)
- 州(29065)
- 经济学(28860)
- 北京(28508)
- 农业大学(27211)
- 商学(26413)
- 经济学院(26262)
- 基金
- 项目(154029)
- 科学(122943)
- 研究(114473)
- 基金(113323)
- 家(97610)
- 国家(96589)
- 科学基金(84897)
- 社会(75843)
- 社会科(71639)
- 社会科学(71613)
- 省(61944)
- 基金项目(60985)
- 自然(53888)
- 自然科(52535)
- 自然科学(52520)
- 自然科学基金(51683)
- 划(49084)
- 教育(49045)
- 编号(48842)
- 资助(44564)
- 业(36974)
- 成果(36958)
- 创(34685)
- 部(34176)
- 发(34084)
- 重点(32822)
- 农(31750)
- 国家社会(31573)
- 创新(31552)
- 制(30843)
- 期刊
- 济(121053)
- 经济(121053)
- 研究(59786)
- 农(58626)
- 中国(49142)
- 农业(39640)
- 管理(36524)
- 财(34788)
- 科学(33669)
- 学报(32983)
- 业经(27724)
- 大学(25504)
- 学学(24202)
- 融(22120)
- 金融(22120)
- 业(20808)
- 技术(20630)
- 财经(16855)
- 问题(16553)
- 经济研究(16237)
- 经(14623)
- 农村(14325)
- 村(14325)
- 技术经济(14259)
- 图书(14101)
- 农业经济(13943)
- 教育(13935)
- 资源(13515)
- 世界(12825)
- 理论(12424)
共检索到354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键 唐忠 朱勇
本文基于河南、河北和山东三省的实地调查数据,在构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产生农业机械服务外包需求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富余程度和务工经历引发的要素相对价格变化是农户产生农业机械技术需求的根本原因;(2)农户经营规模过小的土地资源条件则是农户产生农业机械服务外包需求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键 唐忠 朱勇
本文基于河南、河北和山东三省的实地调查数据,在构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产生农业机械服务外包需求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富余程度和务工经历引发的要素相对价格变化是农户产生农业机械技术需求的根本原因;(2)农户经营规模过小的土地资源条件则是农户产生农业机械服务外包需求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研究目的:探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基于2016年湖北省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反事实分析框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机械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显著影响,土地转入会显著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9.94%,水田转入和旱地转入会分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10.21%和3.71%;土地转出会显著降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9.4%,水田转出和旱地转出会分别降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9.7%和8.83%。土地规模效益导致土地流入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上升效应大于土地转出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下降效应,而不同类型耕地作业难度差异会导致水田流转和旱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作用效果有所区别。研究结论: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程度,需要鼓励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加快适度规模经营的步伐,继续加大对农机补贴的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扶桑
农业机械的采纳应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要素。基于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农户农业机械采纳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技术支持政策、资金保障政策、农资调控政策和农业机械服务能够影响农业机械的采纳应用;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对农业机械的采纳应用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户 农业机械 采纳应用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宁 汪险生 王舒娟 李光泗
在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约束下,依赖于土地规模经济的机械化道路在中国短期内难以实现。发展建立在分工经济基础上的农机社会化外包服务,是克服中国农户家庭经营局限性、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入手,基于农地产权细分与生产环节分工的理论分析,借助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全国农村数据,采用IV ordered Probit等计量方法,从农业机械获取方式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两个角度,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的农地确权通过对农地经营权的进一步明晰与细分,降低了纵向分工的交易费用,进而促进了农户对农业机械外包方式的选择,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农户在实际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另外,从横向分工对纵向分工产生影响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农地确权对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受到农地经营规模和统一种植规划的调节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 李容
诱致技术变迁理论强调了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导向性作用。鉴于农机服务外包已成为大国小农背景下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的基本方向,因此,在机械对劳动的替代过程中,机械作业服务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对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将发挥重要的诱导作用。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2004-2018年中国26个省份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发现:(1)农机具购置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对技术进步偏向机械的直接诱导作用并不显著,农机服务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则产生了明显的诱导作用;(2)农机服务诱导技术进步偏向的叠加效应,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机制。由此提出农机补贴政策应向农机服务主体倾斜,逐步完善农机服务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基于诱致技术变迁分析框架探索农机对劳动的替代与农机服务对劳动的替代之间的区别,以期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设计提供操作思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 李容
诱致技术变迁理论强调了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导向性作用。鉴于农机服务外包已成为大国小农背景下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的基本方向,因此,在机械对劳动的替代过程中,机械作业服务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对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将发挥重要的诱导作用。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2004-2018年中国26个省份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发现:(1)农机具购置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对技术进步偏向机械的直接诱导作用并不显著,农机服务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则产生了明显的诱导作用;(2)农机服务诱导技术进步偏向的叠加效应,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机制。由此提出农机补贴政策应向农机服务主体倾斜,逐步完善农机服务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基于诱致技术变迁分析框架探索农机对劳动的替代与农机服务对劳动的替代之间的区别,以期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设计提供操作思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卫良 刘承芳 张林秀
本文基于江苏省4个村3期农户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似不相关托宾模型(SUR TobiT),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家庭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机械持有现值和农机服务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非农就业人数的增加,农户家庭的农机服务支出显著增加,但是非农就业人数对家庭农业机械的持有现值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汪为
[目的]粮食问题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深入剖析新时期下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要求。[方法]基于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的影响。[结果]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农户主粮单产就提高1.219%,其中,水稻单产增加1.220 7%,小麦单产增加0.807 6%,玉米单产增加1.106 4%,马铃薯单产增加1.379 8%。从控制变量来看,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务农经验、粮食补贴、农药化肥投入和平原地形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积极作用,家庭外出务工占比、土地流转和气候极端变化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消极作用。[结论]在农户不大幅调整当前主粮种植结构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种粮农户农业机械补贴力度,推广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模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方卫 康姣姣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农业补贴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农户农业生产积极性并未得到有效提高,农地细碎化、规模过小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现状并未改变。文章从理论角度将现有农业补贴分成普惠类、资本类及奖励类三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补贴对要素相对价格及农地流转的影响,并利用2011年和2018年的千村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小农户的农地租出率呈下降趋势,自主经营和撂荒比率呈上升趋势,而种植大户的农地租入率则越来越高。资本类补贴降低了资本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促进了农户资本投入的增加,进而提高了种植大户租入农地的意愿;奖励类补贴类似于效率工资,其增加了从事农业生产相对于非农就业的收益,降低了小农户租出农地的意愿或者使得小农户在转让的过程中抬高农地租金进而提高了种植大户租入农地的成本,由此降低了奖励类补贴对种植大户租入农地的促进作用;普惠类补贴则类似于生息资产产生的红利,对农地流转具有正向的影响。资本类补贴和普惠类补贴对农地流转的正效应在非主产区的正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农业补贴 要素相对价格 农地流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吉星 厚轶 张红霄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如今进入相对贫困治理时期。本文在理论分析农业机械化选择与农户相对贫困关系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2018年3期面板数据,基于面板Logit随机效应模型、扩展回归模型(ERM)、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手段实证检验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多维减贫效应。以传统农耕为参照组的研究结果显示:(1)部分机械化的减贫效应约为5.6%,全部机械化的减贫效应约为7.4%,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回归结果支持上述结论的可靠性;(2)中介效应模型证实农业机械化会通过人力资本培育的中间路径缓解相对贫困,具体包括增加兼职经历、激励培训参与和提升健康水平;(3)依据不同机械获取方式而言,购买农机服务的机械化减贫效应更强,自购农机方式下机械化不存在减贫效应。本文有助于理解农业机械化减贫效应的理论机制,可为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主流理论所强调的土地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的兴起稳步推进了小规模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以村庄为基本场域,通过对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本以及熟人社会关系的再利用,乡村形成了一个资源再调配的次级市场,并在低价水平上产生适宜于小规模土地的机械服务。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本质上再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体系,并与小规模经营模式共同构成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构性产物。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存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内在地决定了其是小规模土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主流理论所强调的土地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的兴起稳步推进了小规模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以村庄为基本场域,通过对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本以及熟人社会关系的再利用,乡村形成了一个资源再调配的次级市场,并在低价水平上产生适宜于小规模土地的机械服务。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本质上再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体系,并与小规模经营模式共同构成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构性产物。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存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内在地决定了其是小规模土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梦颖 肜新春
改革开放以来,农机化事业的变革与发展为富裕小农户、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积累了丰富经验。进入新时代以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凸显,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也面临着无机可用、服务带动力不足、政策扶持不力等困难与挑战,对此要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精准施策。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小农户 现代农业 衔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钟春平 陈三攀 徐长生
基于资源在不同部门的配置机理及结构变迁特征,补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改变要素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再配置。理论模型表明,农业收入补贴和价格补贴能改变相对价格,从而影响劳动供给。但如果补贴较低,无法改变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的比较收益,补贴以收入效应为主,可提高农户的福利水平,而替代效应和产出效应不明显。为印证理论模型结论,选取安徽省岳西县进行重点调查,通过入户调查方法,获取家户的微观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提高了农户福利,但对农业生产影响有限。采用顺序逻辑模型的检验进一步证实,农业补贴部分提高了要素投入、单位产量和农户的福利水平,但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没有显著提升。影响农户生产投入和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