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25)
2023(16540)
2022(14105)
2021(12769)
2020(10930)
2019(25367)
2018(24391)
2017(45895)
2016(24828)
2015(28242)
2014(28351)
2013(27920)
2012(26110)
2011(23726)
2010(23713)
2009(22263)
2008(21842)
2007(19189)
2006(16849)
2005(15246)
作者
(74580)
(62649)
(62380)
(59557)
(39884)
(30197)
(28549)
(24525)
(23862)
(22266)
(21478)
(21105)
(20101)
(19794)
(19725)
(19686)
(18724)
(18532)
(18196)
(18088)
(15588)
(15497)
(15370)
(14500)
(14227)
(14032)
(13890)
(13602)
(12866)
(12326)
学科
(123299)
经济(123187)
管理(71900)
(67744)
方法(55428)
(55202)
企业(55202)
数学(48998)
数学方法(48455)
中国(28636)
(28469)
(28074)
(25419)
地方(24531)
业经(23937)
(20178)
贸易(20168)
(19514)
农业(19284)
(18664)
(17919)
财务(17874)
财务管理(17829)
理论(17534)
企业财务(16971)
(16621)
(16227)
金融(16224)
环境(16092)
(15549)
机构
大学(370248)
学院(366592)
(159885)
经济(156831)
管理(140239)
研究(127813)
理学(121285)
理学院(119937)
管理学(117757)
管理学院(117087)
中国(95783)
科学(77989)
(77487)
(71616)
(65005)
(64692)
研究所(59140)
中心(58757)
财经(57457)
业大(56098)
(54764)
(52274)
农业(51159)
经济学(50660)
北京(48417)
(46581)
师范(46010)
(45592)
经济学院(45533)
(42721)
基金
项目(246411)
科学(194269)
基金(181347)
研究(173988)
(160049)
国家(158793)
科学基金(135902)
社会(112482)
社会科(106824)
社会科学(106794)
(95073)
基金项目(94676)
自然(89187)
自然科(87179)
自然科学(87151)
自然科学基金(85644)
教育(80780)
(80754)
资助(75771)
编号(68408)
重点(56269)
成果(55484)
(54958)
(52976)
(50512)
科研(48013)
国家社会(47754)
创新(47379)
课题(47273)
教育部(47173)
期刊
(172888)
经济(172888)
研究(108100)
中国(69629)
学报(61814)
(57148)
(56511)
科学(55070)
管理(51514)
大学(46541)
学学(43976)
农业(38353)
教育(35043)
技术(33055)
(31586)
金融(31586)
财经(29671)
经济研究(29268)
(25608)
业经(25123)
问题(22417)
(21104)
统计(20763)
技术经济(19909)
(18974)
(18041)
(17645)
图书(17217)
理论(16997)
世界(16941)
共检索到547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婕  任保平  
通过对我国建国60年的要素生产率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指出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变,而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即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亚平  张济建  
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考察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对1978~2001年江苏经济统计数据的计量分析,测算了江苏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较高的产出增长率总是伴随着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五七  聂鸣  
本文将能源与碳排放统一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使用全局DEA方法及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1998-2010年低碳导向的工业行业绿色TFP增长及其来源构成,并通过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低碳导向的工业行业绿色TFP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演化轨迹,但工业绿色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整体上拖累了工业绿色TFP增长;轻工业绿色TFP增长及技术进步显著优于重工业,采掘业与公用事业行业绿色TFP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绿色TFP增长及其来源的行业差距有扩大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军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1978~2008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并按时间趋势和区域分析了其变动情况。分析表明,江苏省整体上虽然技术效率没有改善,但是1978~2000年在技术进步带动下,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正增长态势,2001~2008年由于技术进步率出现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也出现了负值;从区域层次上看,苏南、苏中、苏北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2%、1.2%、-0.04,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呈现明显的差异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海波  葛小南  
测算了包含环境要素的Malmquist-Luenberger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以其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代理指标。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R&D投入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98~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R&D投入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但R&D投入结构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异质性影响。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更为深远,试验发展影响更为直接有效,应用研究影响最小。R&D投入与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也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应用研究的空间溢出增长效应最大,基础研究次之,试验发展最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覃武  谭砚文  
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对1979—2007年深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剔除1986年第一次经济发展大调整导致的异常数据,深圳年均28.81%的经济增长速率,源于大量的资本投入,其年均增长率为24.05%,对深圳经济的贡献作用高达78.48%,而劳动的作用非常不明显,仅贡献了5.71%的份额,同时TFP的作用也过于偏低,仅为15.81%,因此可以认为,深圳29年来的发展模式属于资本推动型的粗放式增长。在面临着特殊政策普惠化,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等四个愈来愈严峻的外部与内部环境约束下,深圳特区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全炯振  
本文使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和参数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结合起来的SF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各省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指数,并分析了其时序增长与空间分布特征。本文的结论是:1978~2007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0.7%,其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诱导型的增长模式、明显的波动性(阶段性)、地区之间增长的不平衡。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水平是中国未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动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楚尔鸣  马永军  
需求因素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制度的波及效应,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质量。对1980~2012年的中国TFP增长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消费增长率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高于投资增长率和其它要素增长率;居民消费增长率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高于政府消费增长率;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具有趋同趋向。因此,政府应出台各种相关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海啸  
本文首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长三角的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发现导致环境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在此基础上,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长三角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显示长三角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城市为无锡、绍兴和南通,样本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无约束条件下均低于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测算出的值,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的提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  胡小娟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制造业各个行业中内资企业、外资企业1999~2005年期间的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及其构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制造业各行业中的相对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垄断程度较高的一些行业,而外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两类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及其动力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建荣  杜聪  李晓静  
基于2005~2013年中国物流产业省际面板数据和资源因素约束条件,采用GML指数方法,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源泉、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并判别了技术创新者。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5%,远低于传统增长速率6.5%;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动力不足;各地区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较大;技术创新者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最后,提出了提升物流业经济增长质量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京同  何蕾  
基于国民经济全行业的视角,从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了2002—2013年间,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行业间要素配置对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结构红利",劳动力的行业配置可以解释劳动生产率提升的18.4%;相反,资本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结构负利",资本配置效应可以解释资本生产率下降的77.4%;对于全要素生产率而言,劳动结构效应持续为正,而资本结构效应则以负值为主;2008年以来,资本结构效应的严重下滑,解释了TFP增速下降的近50%,且年均降低GDP增长率的7.5%。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娜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韩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增长会计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2~2009年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从1981~2001年的23.29%上升到28.88%,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劳动投入的贡献率。1981~1998年期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64%,其中,60%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的,25%是依靠劳动的投入,但在1999~2009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到了42%,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增长开始走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道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健  卫平  
本文以2000—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从金融规模发展和金融效率发展两个维度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实证检验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联系以及中间渠道。研究结果发现,2000—2012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出现正增长且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无论是从金融规模发展角度还是从金融效率发展角度去分析,都证实了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金融效率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显著地高于金融发展规模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且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技术进步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通过引入衡量金融发展缺陷程度指标(民间金融发展规模),证实了中国金融发展体系效率低下。民间金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关兵  
本文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完全修正最小二乘估计法,实证分析了出口增长、出口方向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出口增长的角度看,我国单纯的出口"量"的增长没有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出口地理方向上看,向G8发达国家的出口没有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向G8之外其他国家的出口却推动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肯定了我国实行出口多元化政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较低的技术吸收能力以及中西部地区出口遭遇的"门槛"效应是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以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