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4)
2023(11415)
2022(10091)
2021(9384)
2020(7851)
2019(18281)
2018(18067)
2017(35042)
2016(19045)
2015(21341)
2014(21113)
2013(21003)
2012(19026)
2011(16987)
2010(16774)
2009(14998)
2008(14382)
2007(12373)
2006(10546)
2005(9020)
作者
(54153)
(44681)
(44484)
(42352)
(28407)
(21479)
(20287)
(17737)
(16923)
(15789)
(15368)
(14928)
(13942)
(13932)
(13762)
(13556)
(13529)
(13400)
(12649)
(12569)
(11095)
(10716)
(10564)
(10128)
(10032)
(9821)
(9754)
(9671)
(8922)
(8860)
学科
(75127)
经济(75049)
管理(53226)
(51069)
(42103)
企业(42103)
方法(38435)
数学(33880)
数学方法(33549)
(20057)
(19042)
中国(18870)
(18143)
贸易(18138)
(17732)
业经(16430)
(15958)
地方(14974)
农业(13515)
(12470)
理论(12422)
技术(12376)
环境(12092)
(11698)
(11613)
(11566)
财务(11507)
财务管理(11487)
企业财务(10857)
(10489)
机构
大学(266558)
学院(263995)
管理(109420)
(105432)
经济(103233)
理学(96293)
理学院(95259)
管理学(93692)
管理学院(93233)
研究(84952)
中国(61143)
(56014)
科学(53919)
(45696)
(42870)
业大(41999)
(41655)
研究所(38449)
中心(38421)
财经(37781)
(36325)
北京(34823)
(34685)
(34545)
师范(34372)
农业(33802)
经济学(31721)
(30944)
(29690)
经济学院(28958)
基金
项目(190638)
科学(150392)
基金(139197)
研究(138871)
(121159)
国家(120178)
科学基金(103813)
社会(87655)
社会科(83233)
社会科学(83210)
基金项目(75129)
(74532)
自然(68195)
自然科(66620)
自然科学(66606)
自然科学基金(65429)
教育(63558)
(62488)
资助(57060)
编号(56401)
成果(44520)
(42128)
重点(42116)
(40124)
(39788)
课题(38011)
创新(37046)
科研(36552)
教育部(36262)
国家社会(35840)
期刊
(106327)
经济(106327)
研究(75156)
中国(45562)
学报(43052)
科学(39055)
(37881)
管理(37453)
(32723)
大学(32534)
学学(30538)
教育(29323)
农业(27014)
技术(22322)
(18684)
金融(18684)
业经(17698)
财经(17574)
经济研究(17293)
图书(15135)
(14882)
问题(14470)
(13714)
科技(13491)
理论(13314)
技术经济(12983)
实践(12403)
(12403)
(11763)
(11752)
共检索到366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兆颖  
文章依据2005—2017年我国省级单位的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模型,研究了要素流动对效率提升的溢出红利效应。结果显示,劳动力和资本两类要素的流动,都存在着溢出红利,促进经济发展效率提升,其中以劳动力要素流动的溢出红利更为突出;但是技术流动并没有为效率提升带来明显的溢出红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效率提升是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结构红利可能成为效率提升的源泉。本文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整理2001-2014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揭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U型"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倒U型"关系。同时采用四种方法对以上结论进一步检验,发现以上结论仍然稳健。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政府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治栋  裴尔洁  
基于2000-2018年中国内地31省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法探讨政府行为与创新要素流动的内在机理,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就全国而言,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R&D人员和R&D资本要素流动存在倒U型影响,且地方政府竞争与政府支持、政府支持与政府房地产投资偏好行为可以协同发力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另外,地方政府竞争和政府支持能够促进周边地区创新要素流动,而政府房地产投资偏好仅能影响周边地区R&D人员流动。在分区域研究中,东部地区3种地方政府行为对创新要素流动均存在倒U型影响,中部地区政府房地产投资偏好行为发挥倒U型作用,而政府竞争和政府支持行为发挥正U型作用;地方政府行为协同对中西部地区创新要素流动发挥正向促进作用,但在东部地区影响甚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泽   徐兴武   张瀚亓   任阳军  
合理配置创新要素、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是中国在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相关研究对其可能存在的空间效应的讨论相对不足。从理论层面剖析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将要素错配以一种扭曲税的形式表现,从投入产出视角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碳排放效率,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离散度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创新要素错配和碳排放效率的测度框架,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将30个省份划为五大区域展开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创新要素错配显著抑制本地区碳排放效率提升并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中部和西南地区创新要素错配对本地区碳排放效率起到抑制作用,而东部和东北、西北地区的影响不明显;五大地区创新要素错配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均起到抑制作用。据此,提出不断优化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有效鼓励企业开展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形成区域创新合力等助力中国碳排放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俊红  王钺  蒋伏心  李婧  
本文旨在考察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能否通过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理论分析这一机制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一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以后,这一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促进区域之间研发要素的合理流动,统筹区域创新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寒波  李晶  柒江艺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区域-两部门-两要素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空间溢出理论模型,分析了私人产品替代弹性、交易成本变化对公共服务空间外溢和要素流动的影响。运用我国30个省份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呈现出日益明显的正自相关关系和空间依赖性,验证了省际间公共服务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俊红  王钺  蒋伏心  李婧  
本文旨在考察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能否通过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理论分析这一机制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一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以后,这一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促进区域之间研发要素的合理流动,统筹区域创新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星星  
文章根据非期望产出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测度了技术进步水平。研究了技术进步及其代理变量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促进了区域内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而其间接效应却阻碍了临近区域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效率变化(EC)和能源技术变化(TC)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总效应均显著为正。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在区域间均具有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骞  刘华军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分省数据,基于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算了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将后者分解为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作为技术进步的代理变量,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在邻接空间权重和地理距离权重下衡量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的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具有"双刃剑"特征,即技术进步对本区域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区域均却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技术变动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效率变动的空间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杰琦  夏南新  梁文光  
文章从中国要素市场"内生化"扭曲的角度切入,在拓展Grossman与Krueger经典框架的基础上,阐释FDI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并基于联立方程模型验证FDI、要素市场扭曲及两者交互作用对能效的影响,最后耦合弹性分析法和反事实检验法,测算与比较FDI对能效的总效应、细分效应及要素市场扭曲引起的FDI能源福利效应的损失,研究发现:FDI能通过节能技术与经济发展渠道改善能源效率,但基于产业结构渠道抑制了能源效率;要素市场扭曲不但减弱了FDI对节能技术的外溢效应,而且加剧了FDI的产业结构效应,从而不利于发挥FDI对能源效率的正面效应; FDI总体上提高了能源效率,原因为其对能效正面的节能技术溢出效应弥补了负面的产业结构效应;消除要素市场扭曲可以显著增加FDI积极的能源福利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翟伟峰  李启航  冯玫  
获取技术溢出是技术寻求型FDI的主要目的,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是其成功的关键。利用寡头竞争模型,论证了一个技术寻求型FDI企业成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只有当获得技术溢出后整体生产效率高于发达国家企业时,以获取先进技术为目的的FDI才能成功。这对于我国企业成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慧  易金彪  徐建新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面板熵权法、三阶段DEA方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空间关联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与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与要素市场化配置均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全国层面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以带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从区域层面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畅通东中部地区要素配置和循环通道,形成“集聚-优化-再集聚”的良性循环,但对西部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有负向影响,进而导致区域创新效率差距不断扩大。本文建议,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要素市场活力与空间溢出效应,加强区域间创新合作,构建数字创新生态体系,因地制宜采取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佟金萍  陈洁  赵路路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考虑非合意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并运用Moran’s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用水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表现出整体稳定上升但地区间不平衡的特征;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在研究期内,全局Moran’s I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区域间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本地区用水效率的影响,还会受到邻接地区的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涛涛  宋爽  
东道国外资政策对本国企业吸收溢出效应的影响无疑是溢出效应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对国际上同领域研究成果进行充分借鉴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我国84个四位码行业的数据,分别对“行业的开放程度”、“对外资企业进入形式的限制”和“合资企业中外方所持比例”三方面政策因素对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资企业进入形式的限制”对内资企业吸收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合资企业中外方所持比例”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并不清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鹏刚  史耀波  
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内在源泉,现有研究并未将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统一纳入创新能力提升分析框架,不能全面反映市场需求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效果。在理论模型推演出市场需求与创新水平存在关联性基础上,基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双维视角,采用2004-2016年中国内地30省份面板数据,分别检验市场需求要素对研发投入和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市场需求既显著激励了研发投入强度,又明显提高了创新效率水平,培育国内市场需求对创新活动同时具备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激励;出口贸易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有利于创新效率提升;进口贸易与技术交易市场对创新活动存在数量和质量双重压力,是阻碍市场创新效力发挥的主要因素,降低二者的负面约束值得重视;现阶段我国创新活动仍表现为显著的"资本驱动型"特征,R&D人力资本投入数量很高,但贡献相对有限。上述实证研究结论可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通过启动市场需求进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制定产业结构升级政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