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5)
- 2023(5692)
- 2022(4954)
- 2021(4610)
- 2020(4154)
- 2019(9408)
- 2018(9416)
- 2017(19261)
- 2016(10300)
- 2015(11960)
- 2014(11991)
- 2013(12156)
- 2012(11490)
- 2011(10670)
- 2010(10800)
- 2009(10274)
- 2008(10091)
- 2007(9305)
- 2006(8355)
- 2005(7591)
- 学科
- 济(48335)
- 经济(48258)
- 业(28574)
- 管理(27102)
- 方法(20883)
- 企(20425)
- 企业(20425)
- 数学(18748)
- 数学方法(18617)
- 农(15352)
- 中国(14998)
- 制(12321)
- 业经(10910)
- 财(10265)
- 农业(9915)
- 产业(9733)
- 贸(9357)
- 贸易(9352)
- 地方(9323)
- 易(9129)
- 银(8887)
- 银行(8860)
- 行(8593)
- 体(8173)
- 学(7852)
- 融(7555)
- 金融(7553)
- 技术(7430)
- 体制(6749)
- 环境(6497)
- 机构
- 大学(161066)
- 学院(159972)
- 济(72988)
- 经济(71660)
- 管理(61429)
- 研究(54159)
- 理学(52888)
- 理学院(52300)
- 管理学(51648)
- 管理学院(51334)
- 中国(41162)
- 财(34578)
- 京(33773)
- 科学(30540)
- 所(27288)
- 财经(27253)
- 农(25939)
- 经(24572)
- 研究所(24478)
- 中心(24004)
- 经济学(23471)
- 江(23315)
- 业大(22954)
- 北京(21729)
- 经济学院(21424)
- 农业(20417)
- 范(20222)
- 财经大学(20059)
- 师范(20041)
- 院(18990)
- 基金
- 项目(100739)
- 科学(79647)
- 研究(75224)
- 基金(73355)
- 家(63303)
- 国家(62793)
- 科学基金(53118)
- 社会(49731)
- 社会科(47299)
- 社会科学(47288)
- 基金项目(39259)
- 省(38907)
- 教育(33716)
- 划(32785)
- 自然(31969)
- 自然科(31137)
- 自然科学(31129)
- 自然科学基金(30625)
- 编号(30276)
- 资助(29692)
- 成果(25275)
- 部(23302)
- 发(22987)
- 重点(22546)
- 创(21019)
- 国家社会(20831)
- 课题(20799)
- 制(20218)
- 教育部(20130)
- 人文(19804)
共检索到238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兴中
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相辅相成,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是相反的,劳动力流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个国家内部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地带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存在劳动力流动规模大、趋势强,资本反向流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不畅等特点和问题。要顺利实现我国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需要合理引导区际要素流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东、西部间的梯度转移。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资本流动 产业梯度转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汪文卿 刘晓峰
从国外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产业及企业随着国内不同区域要素优势的变化而转移,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看,要素价格的上涨和资源消耗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空间呈缩小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凭借自然条件以及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在部分初级生产要素上,较东部地区形成了相对优势;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也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新形势下,扬长避短的实现加工贸易相关产业梯度转移,不仅能为东部腾出产业升级空间,更能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相对要素优势,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加工贸易 梯度转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用俊
在全球生产体系下,我国区际间的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商务成本的地区差异又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力资源和资本要素的区域流动,从而会影响到产业转移的实现。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要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应该积极的降低交易成本,加大人才和外商直接投资引进的力度。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晓菊 刘祥东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是中国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可靠途径,本文在总结目前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西部十省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再基于各省产业的基础情况和与东部地区的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确定西部各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梯度系数 优势产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国胜 杨怡爽
面对东部的产业转移,我国中西部的区域发展战略均暗含了"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部署,并希望以此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收敛。借助于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要素流动,运用2000-20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内劳动力在区域间的转移。结果显示:整体上制造业在东、中、西部之间并未发生大规模的转移;虽然制造业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发生了明显的梯度转移,但只表现为由东部向中部的转移;制造业内资本技术密集型、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未发生明显转移,现有产业转移仍然集中在东部内部,但出现了由东部内部转移向中部扩散的趋势。因此,西部需要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并寻找新的着力点,中部需要重点遴选承接的产业类型,同时为应对东南亚...
关键词:
制造业 区域 劳动力 产业梯度转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晶 刘雯雯
近些年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情况越来越突出,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是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科学地选择承接产业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得出我国的产业梯度情况,并运用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低梯度地区应承接的产业。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更快、更好转移的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晓峰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影响和产业自身的生命周期现象的影响下,产业梯度转移的规模逐年扩大,而产业的升级、调整和梯度转移,必然涉及到环境问题。文章借鉴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相关经验,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梯度转移 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傅鸿源 陈煜红 叶贵
中国农村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低梯度产业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阻碍了产业梯度顺利自发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就业结构滞后现状的分析表明,产业梯度转移困难是我国典型城乡制度分层的结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乔平平
长期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外贸加工企业,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产业配套水平较低、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其加工贸易所占的比例很小。近些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已达上限,土地、水电等资源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发展加工贸易的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崔湘怡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增长不仅促使产业结构基础形式形成,而且会引起产业结构变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又有着正面效应,从多个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长时期内贯穿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现状,梳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从而针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特别是产业梯度转移提出自己的见解。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郭扬 李金叶
本文从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空间格局出发,基于1981~2015年我国加工贸易数据及2004~2014年东中西部面板数据,运用加工贸易贡献度、加工贸易本国配套率及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后危机时代我国东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内外驱动因素。在整体测算基础上,本文认为:加工贸易对外贸的贡献度存在极大值(50%~55%)并无限趋近固定值(30%~35%),且发展程度越高,受劳动要素的制约程度就越高,受资本要素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就越低。
关键词:
加工贸易 梯度转移 动力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蕊 熊必琳
本文改进了现有的产业梯度系数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全国31个省市26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梯度系数 梯度分布 战略构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友国
本文从梯度转移理论出发,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提出了产业转移模式的判别方法,识别了集聚、扩散、承接、回流、替代等五种产业转移模式。应用上述分析框架对长江经济带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2002年至2015年优势产业转移在江苏、浙江、江西、四川以集聚型模式为主,在上海、安徽、湖北以扩散型模式为主,在其余省市主导模式不明显。劣势产业转移在多数省市都以回流型模式为主,但安徽和江西约有一半劣势行业的转移表现为承接型模式。各省市绝大多数行业的转移模式与其优势产业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这意味着产业转移模式渐进性地对长江经济带产业梯度优势的重构产生了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产业转移模式 梯度优势 长江经济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雷海章
在工业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不少发展中国家都曾尝试过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式,让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城市,试图以此推进城市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进而实现二元经济的同质化。然而,结果却使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跌入了难以自拔的陷阱。鉴此,为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避开刘易斯陷阱,充分有效地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我们应坚持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梯度转移战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程宝栋 印中华
一、中国木材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必然性由于木材产业技术相对成熟,手工环节较多,对规模经济的要求不高,没有很高的行业进入壁垒,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且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因此,中国木材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发展迅速,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中国木材产业竞争力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