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01)
- 2023(9143)
- 2022(8027)
- 2021(7134)
- 2020(6278)
- 2019(14573)
- 2018(14225)
- 2017(27883)
- 2016(15167)
- 2015(17292)
- 2014(17573)
- 2013(17753)
- 2012(16938)
- 2011(15689)
- 2010(16001)
- 2009(15089)
- 2008(14794)
- 2007(13600)
- 2006(12001)
- 2005(10854)
- 学科
- 济(90318)
- 经济(90249)
- 管理(40881)
- 业(38649)
- 方法(35936)
- 数学(32314)
- 数学方法(32088)
- 企(29810)
- 企业(29810)
- 地方(21872)
- 农(19466)
- 中国(18688)
- 学(17152)
- 财(16023)
- 业经(15572)
- 地方经济(14331)
- 农业(13418)
- 贸(13075)
- 贸易(13071)
- 易(12524)
- 制(12395)
- 环境(11436)
- 和(10987)
- 融(10724)
- 金融(10721)
- 银(10131)
- 银行(10092)
- 理论(9657)
- 行(9649)
- 体(9123)
- 机构
- 大学(237161)
- 学院(235627)
- 济(108916)
- 经济(106831)
- 管理(87338)
- 研究(84892)
- 理学(75366)
- 理学院(74383)
- 管理学(73113)
- 管理学院(72664)
- 中国(62359)
- 科学(51886)
- 京(49436)
- 财(45815)
- 所(44669)
- 农(42796)
- 研究所(40726)
- 中心(37854)
- 财经(37098)
- 业大(36072)
- 江(35467)
- 经济学(35106)
- 农业(33849)
- 经(33457)
- 经济学院(31548)
- 北京(31105)
- 范(30967)
- 师范(30682)
- 院(29188)
- 州(27900)
- 基金
- 项目(152796)
- 科学(119582)
- 基金(111256)
- 研究(108736)
- 家(97559)
- 国家(96765)
- 科学基金(81583)
- 社会(70835)
- 社会科(67127)
- 社会科学(67103)
- 基金项目(59415)
- 省(59027)
- 自然(51916)
- 自然科(50705)
- 自然科学(50688)
- 划(49869)
- 自然科学基金(49836)
- 教育(49722)
- 资助(45897)
- 编号(42883)
- 成果(35273)
- 重点(34733)
- 发(34460)
- 部(34376)
- 创(30961)
- 课题(29685)
- 国家社会(29656)
- 教育部(29355)
- 科研(29297)
- 创新(29041)
共检索到351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兰宜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由西向东的劳动力大流动——民工潮,这种流动起到了一种重要的要素交换作用:一方面,中西部的剩余劳动力输出解决了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是主要支柱)的劳动力缺口和劳动成本上升问题,也缓解了中西部省区城乡就业压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另一方面,外出民工汇款和部分返乡民工带回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经济观念,又为中西部带来了稀缺要素——资金和人力资本,优化了区内要素结构。 一、劳动力流动所反映的东西部二元经济关系实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夏永祥
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必将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建立我国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我国原有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形成的,其特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春堂
一、中国和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总背景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门栏,全人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在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必须解决一系列危机:和平问题、发展问题、贫困问题、两极分化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政治与社会稳定问题等等。而中国和南亚地区将在全球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和南亚地区有很大的共性:我们都曾经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都在20世纪中叶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并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经济体系,解决或正在解决经济起飞的历史任务,而为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而奠定基础。 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基本问题,将构成中国和南亚地区现代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谈民宪
矛盾与思考:论中国地区经济关系问题谈民宪自8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关系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中央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国民经济的实际增长与发展需要,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论证这个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拟结合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实...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岩 万谊青
日本与东亚地区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陈岩,万谊青进入90年代,日本和东亚地区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此,本文拟从日本和东亚地区的分工、投资、贸易三个方面来进行初步的探讨。日本与东亚分工的新变化日本与东亚地区的分工以前是雁行形态的垂直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岩 万谊青
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的新变化:日本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从欧美向东亚地区倾斜;在日本对东亚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中,电器投资所占的比例急速提高,而纤维和铁的投资减少较多;日本对东亚地区的垂直直接投资和水平直接投资并存;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新选择;中国成了日本对东亚地区直接投资的新热点。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石风光 李宗植
本文利用变异系数测度了1985~2007年中国28个省区的劳均GDP差距、要素投入差距及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这与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的变动趋势非常接近。为了进一步明确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长短期关系,本文利用协整技术检验了三个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又在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是造成中国省际经济差距更为主要的原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温波,王云凤
根据图们江地区内域经济关系的量化指标,该地区各国为互助型内域经济关系。因此,在建立图们江地区绿色食品基地这一决策上,应以延吉为龙头,协手该区域各县市依次产生互补,准确定位、合理分工,为与朝俄等邻国形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链做好准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范亚军,郝瑞军
〕本文是在对吉林省与香港经济关系各个方面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两地经济关系的现状,研究了发展两地经济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促进两地经济关系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吉林省与香港,经济关系,发展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苏桂富 陶晓慧
生产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对北海市的实证分析中发现,北海市目前还是一个资本匮乏、技术落后、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的沿海城市。这些生产要素的欠缺使得优惠政策缺乏发挥作用的空间;同时,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导致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和"恶性循环"现象的出现。其中,以资金的紧缺、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和观念陈旧影响最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要素禀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琼 文婷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选取物质资本和劳动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以1979~2009年西部地区贵州省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并对这些要素的贡献率进行分析,认为物质资本是西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因素,今后要继续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同时也要从提升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等方面着手促进西部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 物质资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波 成长春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必然引起城市间物流需求联系的增加。借鉴引力模型在经济联系中的应用,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结果表明: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强度随着空间距离的递增而递减;并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圈层构造,呈现3个层次结构;沿海中心城市对经济联系腹地间的竞争更加明显。立足运输地理学网络分析基本原理,从客流、货流和信息流等流量,流向等空间属性进一步探讨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特征,江苏沿海地区市际间货流量连云港-南通占主要地位;客流量连云港-南通一线最大;城市间信息传递不畅,信息流量较弱。针对城市间经济联系及物流要素流量的空间特征,提出了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风光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28个省区1985~200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规模经济性,同时利用核密度估计刻画了中国地区差距的演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差距的影响要大于要素投入,在全要素生产率的组成部分中,技术效率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技术进步的影响,而规模经济性对地区差距的影响非常有限。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洁 王平春
本文借助扩展化的Solow模型,并引入我国各省级地区面板数据分析流通业占比变动对各地经济发展、生产率改善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地区整体生产效率随着流通业占比的下降不断提升;其次,地区人均产出增长速度随着当期流通业占比的下降而上升,但与上期流通业占比表现出明显正向关系。流通业的产业占比变动对地区人均年产出增速造成的净效应除了受地区整体生产效率的影响和限制外,还与地区经济增速和增幅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流通业 地区经济 Solow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瑜 白永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地区的差距也在拉大。对于这种地区差距的原因,文章从女性人力资本的角度做了研究,采用协整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女性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考察了不同教育层次的女性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加大中西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