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26)
- 2023(17389)
- 2022(15102)
- 2021(13733)
- 2020(11691)
- 2019(26788)
- 2018(26244)
- 2017(51375)
- 2016(27479)
- 2015(30763)
- 2014(30426)
- 2013(30075)
- 2012(27521)
- 2011(24729)
- 2010(24699)
- 2009(22492)
- 2008(21524)
- 2007(18858)
- 2006(16512)
- 2005(14354)
- 学科
- 济(131056)
- 经济(130933)
- 管理(78518)
- 业(74935)
- 企(60753)
- 企业(60753)
- 方法(57087)
- 数学(50386)
- 数学方法(49797)
- 农(31521)
- 中国(29310)
- 财(28474)
- 地方(27680)
- 业经(26990)
- 学(25103)
- 农业(21837)
- 贸(19705)
- 贸易(19695)
- 制(19452)
- 易(19016)
- 理论(18263)
- 环境(17909)
- 技术(17705)
- 和(17647)
- 务(17628)
- 财务(17556)
- 财务管理(17516)
- 企业财务(16625)
- 产业(16619)
- 地方经济(16589)
- 机构
- 大学(392639)
- 学院(390858)
- 济(167859)
- 经济(164643)
- 管理(156985)
- 理学(137083)
- 理学院(135619)
- 管理学(133213)
- 管理学院(132506)
- 研究(130239)
- 中国(95209)
- 京(82143)
- 科学(78867)
- 财(73323)
- 所(63744)
- 农(60645)
- 财经(59824)
- 中心(59209)
- 研究所(58214)
- 业大(58095)
- 江(55474)
- 经(54537)
- 经济学(52024)
- 北京(51259)
- 范(49628)
- 师范(49158)
- 农业(47221)
- 院(47183)
- 经济学院(46825)
- 财经大学(44619)
- 基金
- 项目(271695)
- 科学(215012)
- 基金(199264)
- 研究(197113)
- 家(173273)
- 国家(171891)
- 科学基金(149078)
- 社会(126886)
- 社会科(120561)
- 社会科学(120529)
- 基金项目(105476)
- 省(105122)
- 自然(96778)
- 自然科(94567)
- 自然科学(94547)
- 自然科学基金(92861)
- 教育(90167)
- 划(88025)
- 资助(82767)
- 编号(79187)
- 成果(62953)
- 重点(60373)
- 部(60008)
- 发(58049)
- 创(56198)
- 课题(53486)
- 国家社会(53008)
- 创新(52475)
- 教育部(52041)
- 科研(51886)
- 期刊
- 济(180215)
- 经济(180215)
- 研究(114455)
- 中国(68210)
- 学报(60249)
- 管理(57610)
- 科学(55705)
- 财(55372)
- 农(54051)
- 大学(46546)
- 学学(44049)
- 农业(37343)
- 教育(37187)
- 技术(35233)
- 融(31081)
- 金融(31081)
- 经济研究(30283)
- 财经(29669)
- 业经(28182)
- 经(25514)
- 问题(23284)
- 技术经济(20824)
- 统计(20285)
- 图书(19227)
- 业(18602)
- 理论(18411)
- 科技(18121)
- 策(18100)
- 商业(17497)
- 现代(17096)
共检索到562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辽
本文以1997-2011年我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为对象,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要素空间流动、产业地区间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从全国样本来看,随着经济增长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发生变动,产业转移相关衡量指标的回归系数表现出一定的变化特征。其中,劳动力的地区迁移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对"迁移谜题"的一定程度的否定。但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劳动力要素的迁移具有的增长效应具有显著地差异。资本要素的流动带给发达地区的增长福利要大于落后地区。而技术要素的地区扩散的经济增长效应变化趋势呈现了"U"型特征,表明技术扩散对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通过加总劳动力、资本、技术三要素的增长效应,进...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条件分布 迁移谜题 技术扩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辽 宋尚恒
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各地区要素和产业转移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自1998年以来发生在我国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不仅呈现一定的地理特征,还受到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企业在进行区位再选择时追求地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的动机十分强烈。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地方税收负担上升1%,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将降低0.014%;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水平提高一个单位,将引致地区产业转移规模提高0.01%;制度环境优化程度每提高1%,地区产业转移规模将提高0.034%。比较可以发现,制度环境的优化在影响地区产业转移规模的诸多政府竞争变量中更为重要,各地方政府在积极吸引外围地区高端产业进入的...
关键词:
政府竞争 要素流动 产业转移 区位再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洁
基于中国工业产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国际贸易的技术转移及其技术外溢效应对中国技术水平提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渠道来自OECD成员国的技术转移对中国工业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和日本通过国际贸易对中国工业产业技术进步的拉动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转移 技术外溢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少华
基于我国2006—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研究要素收入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劳动收入份额越高,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这是因为劳动收入份额越高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显著。此外,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投资强度也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和外贸依存度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较弱。
关键词:
要素收入结构 区域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勋 方晋 赵珍
本文运用我国省区1999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金融规模、银行集中度、直接融资比例以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以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我们发现,目前金融规模扩张不利于经济增长,而改善金融结构,降低银行集中度,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在银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会增加银行业内部的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我们还发现,改善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利于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金融规模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家庭
利用2004~2008年中国24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目前无论是全国范围以及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分析,都存在着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反向影响,并根据实证结果从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内部以及区际之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勋 赵珍
文章运用我国省区1990-2004年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金融规模、银行集中度、直接融资比例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发现目前金融规模扩张不利于经济增长,而改善金融结构、降低银行集中度以及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在银行业中所占比重则会增加银行业竞争、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规模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辽 李京晓
本文利用多变量因素分析法提取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成分因素,并以此为解释变量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发现,资源供给、环境污染治理、社会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四个因素共同影响资源禀赋向区域经济绩效转化的效率。于是出现了一些资源禀赋优势明显但环境污染治理能力与社会发展同化能力低下的地区,经济发展绩效不高;而一些资源优势不明显但有着较高的社会发展同化能力和技术进步调解能力的地区,经济发展绩效显著的现象。因此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提升要平衡资源供给、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新昶
基于中国分省面板数据,本文对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区发展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在地区间的分布具有"马太效应",越是富裕的地区,得到的转移支付量越多,转移支付没有发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的作用。在转移支付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专项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扩大了地区发展差距;财力性转移支付有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并且推动经济增长的效率最高。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经济收敛 经济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通过将有偏技术进步引入要素替代框架建立VES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985~2012年东、中、西部地区的要素替代弹性进行了估算。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两步差分GMM进一步考察要素替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劳均资本对要素替代的正向作用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各地区的生产函数存在较大差异,而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上述结论表明,要素替代弹性应该作为一项政策目标得到更多的重视,这会使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成为可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张瑞 谭志雄
能源效率是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能源消费的关键政策参数,研究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关系,对于揭示能源效率在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指导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运用DEA方法测算全要素能源效率,发现全国以及区域能源效率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中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显著,但总体上各省份之间的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将能源效率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运用IV、DIFF-GMM和SYS-GMM方法证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存在,能源效率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能源效率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收敛;运用纠偏LSDV估计方法分区域开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伟
在经典增长理论框架下,将1952-2011年以改革开放及西部大开发为节点划分为三个时期,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估算了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率,并对增长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发现:整个时期各区域发展中资本的贡献率均最高;随着经济环境及政策等的改变,不同阶段各区域发展中要素贡献率有所变化;整个时期各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均属高度粗放型。各区域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继续维持资本拉动型的增长模式,并不断加大教育及科技投入,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区域发展 要素贡献 政府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辉煌 苏基溶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析显示,FDI只是通过要素投入机制而并没有通过TFP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我国的金融发展并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金融发展也并没有显著地提高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正兵
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1997~2011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研究发现,金融中介规模扩张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中间渠道具有负向影响,金融效率提升和结构改善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技术效率作用于生产率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金融发展促进生产率提高的中间渠道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不匹配,因此政策上要着力引导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金融发展的要素再配置效应较弱,尤其是对资本生产率的再配置效应影响为负,这可能源于资本总量的软约束和结构的刚性约束,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对贷款分配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也制约了金融效率的提升,影响了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文杰 李泽红
劳动力流动引致的部门间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变是实现经济结构转换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化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城市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劳动力流动对于服务业增长产生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服务业的增长对中国经济结构转换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服务业 结构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