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47)
- 2023(18190)
- 2022(15706)
- 2021(14673)
- 2020(12133)
- 2019(27739)
- 2018(27579)
- 2017(52706)
- 2016(28535)
- 2015(31899)
- 2014(31266)
- 2013(30624)
- 2012(27716)
- 2011(24673)
- 2010(24646)
- 2009(22672)
- 2008(21511)
- 2007(18912)
- 2006(16475)
- 2005(13836)
- 学科
- 济(110731)
- 经济(110607)
- 业(80641)
- 管理(77007)
- 企(58885)
- 企业(58885)
- 农(52077)
- 方法(50018)
- 数学(43864)
- 数学方法(43238)
- 农业(34560)
- 业经(29510)
- 中国(28474)
- 财(26916)
- 学(22857)
- 地方(22279)
- 制(20573)
- 贸(19786)
- 贸易(19776)
- 易(19250)
- 理论(17776)
- 技术(17321)
- 环境(16770)
- 务(16590)
- 财务(16515)
- 财务管理(16475)
- 银(16061)
- 银行(15996)
- 和(15990)
- 发(15614)
- 机构
- 学院(391374)
- 大学(387781)
- 管理(155356)
- 济(152437)
- 经济(149138)
- 理学(135661)
- 理学院(134222)
- 管理学(131612)
- 管理学院(130910)
- 研究(127048)
- 中国(95518)
- 农(81505)
- 科学(81049)
- 京(80613)
- 财(67105)
- 业大(66184)
- 农业(62966)
- 所(62843)
- 中心(60382)
- 研究所(57620)
- 江(56861)
- 财经(54169)
- 范(51618)
- 师范(51103)
- 经(49573)
- 北京(49540)
- 州(45967)
- 院(45768)
- 经济学(44513)
- 经济管理(42052)
- 基金
- 项目(277299)
- 科学(217341)
- 研究(202499)
- 基金(200197)
- 家(175241)
- 国家(173730)
- 科学基金(149093)
- 社会(127043)
- 社会科(120057)
- 社会科学(120023)
- 省(109770)
- 基金项目(106510)
- 自然(97196)
- 自然科(94933)
- 自然科学(94904)
- 自然科学基金(93150)
- 教育(92830)
- 划(91595)
- 编号(84385)
- 资助(81322)
- 成果(66913)
- 重点(61920)
- 部(60372)
- 发(59386)
- 创(57520)
- 课题(56618)
- 创新(53630)
- 科研(53236)
- 国家社会(52225)
- 大学(51468)
- 期刊
- 济(166031)
- 经济(166031)
- 研究(107781)
- 农(81096)
- 中国(74483)
- 学报(66265)
- 科学(58997)
- 农业(55428)
- 管理(52255)
- 大学(50756)
- 财(50217)
- 学学(47973)
- 教育(43258)
- 技术(34325)
- 业经(33449)
- 融(32764)
- 金融(32764)
- 业(26456)
- 财经(24753)
- 经济研究(24432)
- 问题(22520)
- 版(21409)
- 经(21189)
- 图书(21031)
- 科技(19452)
- 业大(18640)
- 理论(18176)
- 技术经济(18168)
- 现代(17289)
- 资源(17280)
共检索到560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浩 杨泳冰
本文利用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数据,从要素替代角度分析劳动成本增加对农户化肥施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农业劳动成本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化肥与劳动显现出替代关系,劳动成本增加对化肥施用具有促进作用,农户个人特征受集体决策影响对化肥施用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产品上年价格、化肥农药机械等投入品价格、农业培训等对化肥施用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庆 林光华 何军
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兼业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民这种兼业行为会降低农业生产的劳动投入,特别是会降低无法用雇工和机械替代的农业生产管理的劳动投入,因此,有必要研究农民兼业化行为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多元线性模型验证农民兼业化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的兼业化对家庭土地投入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家庭的机械使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生产资料的投入量存在着负向效应。这说明,农村劳动力的兼业行为,并非是在劳动力完全剩余状况下产生的,农民的兼业行为会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力投入,农民家庭会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实现家庭收入最大化。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业生产要素 农民兼业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晶晶 彭超 史清华
当前中国存在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化肥施用量,充分认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对于更好地应对解决、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中国化肥的施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主要发现:(1)整体来看,中国农户——特别是主粮种植农户的化肥用量呈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早期经验性固定行为习惯特征;(2)由国情现实决定的户均土地规模较小且细碎化程度较大等因素也是导致中国农户化肥施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相对很小,且在主粮作物和经济作物中的影响方向不同;(3)对于经验性投入行为特征更明显的主粮作物农户来说,近年来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对于调整这一习惯、从而降低施肥强度具有显著作用,在经济作物农户中则无此显著影响,而其他个体特征(如身份、教育状况、年龄等)和土地类型等变量的作用则整体上均不太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鸣 宋洪远 Michael Carter
本文使用2003~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河南省样本农户数据所组成的面板数据,选用EBM模型和GML指数分析了2009~2014年河南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和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将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要素分解,使用相关工具变量和2SLS方法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小麦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2009~2014年,河南省小麦生产存在规模效应,而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增长,要素投入增加是其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粮食直接补贴对农户的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对经营规模为6亩以上农户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不大;从粮食直接补贴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各贡献因素的影响看,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云华 彭超 张琛
本文采用2003~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大样本数据,构建相关随机效应模型(Correlated Random Effect)尽可能降低传统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中一步法的内生性问题,实证分析氮元素施用对农户家庭层面"加总"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在清理数据的过程中,本文对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可能存在的面板数据衔接偏误问题进行纠正,进一步检验了计量分析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户粮食生产过程中氮元素施用过量,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一结论是稳健的。氮元素施用对粮食作物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存在着异质性,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影响效果是显著的,但对不同区域农户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适当降低氮元素施用量的政策建议,即为农户施肥提供技术指导,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化和有机肥替代行动,健全化肥相关管理条例与科学施用的指导办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莉 苏祯
本文使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的历史数据,全面分析了1995—2008年农户的粮食种植面积与粮价的相关性,并利用2006—2008年的农户面板数据构建农户种粮面积的供给反应模型,测算当前农户种粮面积的价格弹性。研究发现:从历史变化来看,农户粮食种植面积变化与粮价波动相关,同时不同地区相关程度存在差异;当前农户种粮自价格弹性并不大。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政策措施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步增长。
关键词:
农户 粮食价格 种植面积 供给反应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中华
在农村微观经济活动中,农户具有基础性地位。农户生产经营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走向。1991年度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对25066个农户的连续观察表明,农户家庭经营总收入增长较快,这种增长主要来自非农产业的发展;种植业生产不景气,粮食产量下降;支持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总量增长的主要动因在于投入的增加,而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农户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严重障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Jin Yanhong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户收入水平、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滞后于城镇居民,其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动性收入,而资产性收入的比例较低。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既有产业差异、区域分割、制度与政策等宏观因素,也有农户人力资本积累、物质资本投入、金融资产与社会资本拥有、农户家庭特征等微观因素。金融资产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全面性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产、社会资本及制度与政策等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结构性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东 陈景帅 冯晓龙 赵启然 司伟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行为,然而,尚未有研究提供气候变化与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本文使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2020年的农户数据,系统考察气候变化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均会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提高整体上增加了农地转出概率和规模、减少了农地转入概率和规模。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利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促使小农户增加农地转出、减少农地转入,但规模农户并不倾向于转出农地,反而会通过增加农地转入面积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会促使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转出农地,但对纯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较小。据此,本文认为,应该重视气候变化对农户农地经营决策调整的影响,优化农业支持政策,进一步增强不同类型农户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地流转 经营规模 兼业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许庆 陆钰凤 张恒春
本文利用最新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2016年和2017年两期数据,考察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规模农户种粮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无论是纯粮食种植户还是粮食为主种植户,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皆显著扩大了规模农户的粮食播种面积;第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主要是通过促进规模农户转入更多土地来扩大粮食生产,对农户的种植结构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农业补贴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加大对农地经营者的补贴支持可成为解决当前农地流转不畅、促进规模经营、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规模农户 粮食生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新刚 司伟 冯晓龙 赵启然
大豆生产者补贴是近年来中国尝试促进大豆生产振兴的重要政策工具,该政策如何影响农户决策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6-2020年的5期数据,系统考察了大豆生产者补贴对农户土地投入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大豆生产者补贴的激励下,农户主要通过增加土地转入面积或调整种植结构两种方式实现大豆扩种,且该补贴对农户扩种大豆的激励效应在年份间呈现先减后增的U型变化趋势。总体上看,由于大豆生产者补贴使土地转入者面临地租上涨困境,农户更倾向于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即提高大豆面积占比。但不同群体之间差异明显:相对于小规模和中等规模农户,大豆生产者补贴对较大规模农户扩种大豆的激励效果更强;较大规模农户主要通过转入土地和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扩种大豆,而小规模农户更倾向于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实现大豆扩种。
关键词:
生产者补贴 政策激励 土地转入 种植结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雪 李谷成 范丽霞 尹朝静
本文基于2003-2011年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及气象数据,运用"Z指数"法核算各气象站点的雨涝发生等级,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依据"Z指数"计算结果将年份划分为正常年份与雨涝灾害年份,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分析雨涝灾害对水稻种植户要素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1年间湖北偏涝少于大涝,极涝并未出现,大涝、偏涝发生区域较为集中。此外,稻农生产要素投入在正常年和雨涝灾害年间存在显著差异。雨涝灾害的发生对中间投入、劳动力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后者影响程度最大。另外,分位数回归表明,随着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雪 李谷成 范丽霞 尹朝静
本文基于2003-2011年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及气象数据,运用"Z指数"法核算各气象站点的雨涝发生等级,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依据"Z指数"计算结果将年份划分为正常年份与雨涝灾害年份,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分析雨涝灾害对水稻种植户要素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1年间湖北偏涝少于大涝,极涝并未出现,大涝、偏涝发生区域较为集中。此外,稻农生产要素投入在正常年和雨涝灾害年间存在显著差异。雨涝灾害的发生对中间投入、劳动力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后者影响程度最大。另外,分位数回归表明,随着分位数的提高,雨涝灾害对中间投入、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程度逐渐提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湖北雨涝灾害的预警及预报,为农户尤其是高投入水平的种植大户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及知识技术支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锁如 马关宝
本文根据136户农户17年的跟踪调查资料,分析了我国农户家庭经济的发展特点。以1994年为分界线,农民收入前8年呈快速增长,后8年基本处于低速徘徊状态。1996年以前的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近年来,以非农产业和劳务增加收入为主,农外就业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农户家庭财产与收入同步增加,但增速减缓。农户现金收入50%以上用于生产经营。农户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农户总体生活质量提高不明显。
关键词:
农户家庭经济 农民收入 农户调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进 贾杰斐 许庆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8年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农机购置补贴对小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得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机购置补贴不仅显著提高了小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可得性,还扩大了其社会化服务获得规模。机制分析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改变了农户的流动性约束和要素的相对价格,促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发育,继而影响了小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得。农机购置补贴效果还因农户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差异而有所不同,相比于其他地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容量较大地区、土地细碎化程度较轻地区和地形坡度较小地区的补贴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应积极消除禀赋约束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