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71)
- 2023(3743)
- 2022(3280)
- 2021(2893)
- 2020(2590)
- 2019(5963)
- 2018(5879)
- 2017(11427)
- 2016(6185)
- 2015(7103)
- 2014(7069)
- 2013(6959)
- 2012(6499)
- 2011(5869)
- 2010(5910)
- 2009(5194)
- 2008(5440)
- 2007(4692)
- 2006(4116)
- 2005(3641)
- 学科
- 济(28162)
- 经济(28129)
- 贸(17387)
- 贸易(17380)
- 易(16874)
- 方法(15294)
- 业(14358)
- 管理(14078)
- 数学(13206)
- 数学方法(13109)
- 企(10790)
- 企业(10790)
- 农(7365)
- 出(6493)
- 关系(5790)
- 地方(5764)
- 口(5621)
- 出口(5619)
- 出口贸易(5619)
- 中国(5458)
- 财(5448)
- 学(5401)
- 业经(5214)
- 农业(4586)
- 理论(4184)
- 国际(4097)
- 环境(3844)
- 贸易关系(3557)
- 制(3500)
- 融(3366)
- 机构
- 大学(93949)
- 学院(93060)
- 济(44062)
- 经济(43408)
- 管理(34491)
- 研究(31940)
- 理学(30425)
- 理学院(30072)
- 管理学(29617)
- 管理学院(29450)
- 中国(21899)
- 京(18912)
- 科学(18845)
- 农(18291)
- 财(17035)
- 所(16330)
- 业大(15724)
- 研究所(14948)
- 农业(14709)
- 财经(14258)
- 经济学(14117)
- 中心(13924)
- 江(13582)
- 经济学院(13053)
- 经(12943)
- 贸(11881)
- 范(11786)
- 师范(11639)
- 北京(11446)
- 院(11435)
- 基金
- 项目(63961)
- 科学(49844)
- 基金(47023)
- 研究(45488)
- 家(41622)
- 国家(41315)
- 科学基金(34488)
- 社会(30015)
- 社会科(28666)
- 社会科学(28659)
- 基金项目(25038)
- 省(24549)
- 自然(21878)
- 自然科(21385)
- 自然科学(21381)
- 教育(21045)
- 自然科学基金(21021)
- 划(20590)
- 资助(19702)
- 编号(17782)
- 部(15013)
- 重点(14502)
- 发(14163)
- 成果(13873)
- 创(13147)
- 国家社会(12976)
- 教育部(12882)
- 科研(12731)
- 人文(12526)
- 创新(12357)
共检索到132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黎峰
从要素收益的视角出发,同样可以对当前国际贸易分工做出较好的解释,在构建要素收益差异与贸易分工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比较收益原理,即一个国家和地区倾向于更多出口要素相对收益率较高的产品。通过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改进,利用主要出口国家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了大多数出口国家符合比较收益原理,而中国却存在"比较收益悖论";中国存在"比较收益悖论"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大多数部门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更多地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参与国际分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河 周长富 王月
贸易顺差和贸易收益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日益盛行,古典贸易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当今的贸易现象和贸易收益分配问题。基于中间产品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内部贸易的角度,短期内,高储蓄率是中国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长期来看,中间产品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贸易是中国贸易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中国的垂直专业化份额较低,巨额的贸易顺差并没有为中国带来福利的改进,反而使得中国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出现了福利净损失。
关键词:
要素分工 贸易顺差 贸易收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建伟
从贸易条件看,我国产业升级和出口增长并未带来相应的贸易利益增长,价格贸易条件呈行业间"升级与价跌并存"、行业内"量增与价跌并存"的格局。从要素收益看,我国工业行业也存在增加值率小、利润偏低、税收流失严重等现象。因此,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具有一定的"分工锁定"特征,转变发展方式和贸易方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
国际分工 贸易条件 贸易收益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峰
通过构建国际投入产出模型,利用增加值方法对中日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文章发现日本在中日双边贸易收益分配中居于相对有利的地位,而不同行业的中日双边贸易收益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从行业层面对中日双边贸易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行业技术密集度、国内生产配套率差异均是影响中日双边贸易收益差异的重要因素,其中两国技术密集度差异决定了其全球价值链定位及出口产品技术差距;国内生产配套率决定了出口规模中的本地成分多寡,进而影响双边贸易收益水平。而资本密集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此,应进一步加快高级生产要素尤其是技术要素的培育,推动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同时提升国内生产的配套水平...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收益 中日双边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玲 余娟娟
文章利用贸易附加值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部门及细分行业在1994~2008年间出口贸易利益水平,并进行总量与行业的趋势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近十几年来的总出口附加值比率长期锁定在[30.31%,36.41%]区间内,均值为32.98%。在细分行业中,加工贸易特征明显,尤其是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的贸易附加值比重相对更低。
关键词:
要素分工 贸易利益 贸易附加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支伟 张伯伟
本文构建一个具备微观基础的两国模型,刻画了中国同世界其他地区(ROW)之间的价值链分工。通过参数调校,使模型数值解与现实产出及贸易结构相吻合,并以此估算1995-2014年中国和ROW在彼此产出中的收益分配格局,分析决定分工收益的基本因素。研究结果表明,ROW从中国获得的收益份额大致经历了一个"倒V型"变化过程,其收益更多源自中间品出口的数量渗透;中国从ROW获得的收益份额持续提高,且较多地归因于出口中间品在国外价值链中的嵌入度提升。在2006年以后,中国的全球分工地位明显改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主导了中国与ROW之间的收益分配格局,其出口的中间品在外部价值链中的嵌入深度呈强劲上升趋势。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 要素收益 分工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文浩 黎峰
通过构建双边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分布、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俄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在总值贸易统计口径下,中俄双边贸易差额出现了明显高估。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在中国对俄出口规模中,属于中国国内增加值部分占到大约四分之三,而隐含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绝大部分贸易增加值属于俄方所有。从增加值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部门是中国对俄增加值出口的主要领域,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及化工部门。就增加值实现形式而言,两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而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收益 中俄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支伟 张伯伟
本文构建一个具备微观基础的两国模型,刻画了中国同世界其他地区(ROW)之间的价值链分工。通过参数调校,使模型数值解与现实产出及贸易结构相吻合,并以此估算1995-2014年中国和ROW在彼此产出中的收益分配格局,分析决定分工收益的基本因素。研究结果表明,ROW从中国获得的收益份额大致经历了一个"倒V型"变化过程,其收益更多源自中间品出口的数量渗透;中国从ROW获得的收益份额持续提高,且较多地归因于出口中间品在国外价值链中的嵌入度提升。在2006年以后,中国的全球分工地位明显改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主导了中国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 要素收益 分工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文浩 黎峰
通过构建双边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分布、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俄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在总值贸易统计口径下,中俄双边贸易差额出现了明显高估。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在中国对俄出口规模中,属于中国国内增加值部分占到大约四分之三,而隐含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绝大部分贸易增加值属于俄方所有。从增加值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部门是中国对俄增加值出口的主要领域,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及化工部门。就增加值实现形式而言,两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而资源产品的特征决定了俄罗斯对华增加值出口更多表现为间接出口形式。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收益 中俄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黎峰
要素禀赋结构升级通过改变贸易结构、贸易方式及贸易流向,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及本地配套能力等途径产生贸易规模效应及贸易增长效应,进而对贸易收益水平产生影响。通过中国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本文发现,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贸易收益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明显的三次型关系,且随着垂直专业化率的提升,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对贸易收益的影响逐步增强。中国的贸易强国建设必须进一步推动高级要素培育,加快提升贸易收益水平。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黎峰
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结构、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日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结果发现,传统统计口径下的中国对日贸易差额明显被高估。在中日双边贸易中,中国对日出口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重仅为七成,而日本对华出口的贸易收益率接近八成。中日双边出口的产品接近九成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剩余部分则表现为中间品,并且通过对增值折返及对第三国出口的形式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盛斌 黎峰
要素禀赋、要素流动与要素收益分配在国际经济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生产要素及其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趋势,主要包括:要素的流动性与风险防范显著增强,要素流量比要素存量更加重要,要素空间集聚日益显著,要素的异质性特征突出,新兴生产要素不断涌现,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改变要素流动结构,数字技术及COVID-19疫情增加要素流动的不确定性,要素收益分配问题重要性凸显,要素的国内调整与流动加快。当前,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化,国际要素分工与专业化越发重要,因此,在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应更加重视国内要素收益分配、要素自由流动、要素的制度差异以及要素质量升级。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生产要素 要素流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俊江 韩江雪
自2018年以来,美国频繁与多国发生贸易摩擦,贸易摩擦对贸易收益变化以及全球整体贸易结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中美贸易不确定性为贸易进出口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量化中美贸易不确定性产生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构建演化贸易收益模型,基于中美经济规模和贸易依赖度,分析了2000—2020年两国贸易收益份额的变化,进一步分析了中美贸易不确定性对两国贸易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相较中国而言,美国经济规模大,依赖度低,贸易摩擦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本文建议在处理中美两国贸易关系上,要依据不同时期制定平滑和接续性强的贸易政策。
关键词:
贸易 竞争 进出口 博弈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俊 张家峰
Ethier(1982)提出,在存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要素禀赋理论仍然成立,并且产业内贸易是国际要素流动的一个补充;然而,该文的分析依然存在诸如缺乏解析解等一些不足之处。沿袭Ethier(1982)的建模思想,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规模收益递增的2×2×2国际贸易理论模型,获得各内生变量的解析解,并对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和要素禀赋理论的四个基本定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文以更加严谨的方式证实了Ethier(1982)的观点,并且得出一些新鲜结论,尤其发现即使在两国完全专业化分工状态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依然成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忠亮
本文从要素异质性概念出发,将要素在形成过程中获得的初始生产力从要素的生产效率中剥离出来,通过比较不同要素的初始生产力水平,揭示要素之间质的差异。给出要素异质性的假定,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行业间贸易及发达国家之间的行业内贸易纳入一个框架,构建了一个关于三国贸易动态收益的一般均衡模型,推导出要素禀赋同质化定理:充裕要素同质国家的贸易收益均等,而充裕要素异质国家的贸易收益存在差异。该模型系统地解释了三代贸易理论未能解决的贸易收益的国家差异问题,为不同国家贸易效应的解释、政策调整以及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参照系。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可以将企业异质性内生化,进一步推进企业异质性与贸易效应的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