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02)
- 2023(7047)
- 2022(6194)
- 2021(5559)
- 2020(5037)
- 2019(11981)
- 2018(11778)
- 2017(23447)
- 2016(13115)
- 2015(14751)
- 2014(15036)
- 2013(15151)
- 2012(14264)
- 2011(12953)
- 2010(12922)
- 2009(12093)
- 2008(12073)
- 2007(11132)
- 2006(9489)
- 2005(8496)
- 学科
- 济(58543)
- 经济(58500)
- 业(35158)
- 管理(33677)
- 方法(30819)
- 数学(28023)
- 数学方法(27810)
- 企(26869)
- 企业(26869)
- 财(17699)
- 农(16626)
- 中国(13735)
- 学(12325)
- 农业(11182)
- 贸(10999)
- 贸易(10998)
- 地方(10859)
- 业经(10693)
- 易(10668)
- 制(10525)
- 务(9489)
- 财务(9473)
- 财务管理(9447)
- 收入(9401)
- 企业财务(8958)
- 银(8416)
- 银行(8370)
- 融(8040)
- 金融(8038)
- 行(7915)
- 机构
- 大学(195728)
- 学院(193955)
- 济(83206)
- 经济(81604)
- 管理(72811)
- 研究(66294)
- 理学(63461)
- 理学院(62714)
- 管理学(61605)
- 管理学院(61241)
- 中国(48901)
- 科学(42456)
- 京(40647)
- 农(39472)
- 财(36817)
- 所(35047)
- 业大(32862)
- 研究所(32211)
- 农业(31532)
- 中心(30520)
- 财经(29752)
- 江(29190)
- 经(27029)
- 经济学(26881)
- 北京(25222)
- 范(24867)
- 经济学院(24680)
- 师范(24558)
- 院(22952)
- 州(22452)
- 基金
- 项目(130271)
- 科学(101492)
- 基金(94854)
- 研究(91090)
- 家(83795)
- 国家(83137)
- 科学基金(70001)
- 社会(57872)
- 社会科(54969)
- 社会科学(54946)
- 省(51308)
- 基金项目(50662)
- 自然(45859)
- 自然科(44800)
- 自然科学(44784)
- 自然科学基金(44049)
- 划(43285)
- 教育(42516)
- 资助(39557)
- 编号(36258)
- 重点(29815)
- 成果(29563)
- 部(29520)
- 发(28158)
- 创(26572)
- 科研(25753)
- 计划(24992)
- 创新(24978)
- 课题(24923)
- 教育部(24899)
共检索到275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丹 席酉民 望益群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肖文 周明海
本文比较分析收入法GDP和资金流量表核算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前者呈下降而后者呈上升趋势。结构分析表明企业部门与住户和政府部门的加权劳动收入份额的反向变化使资金流量表中劳动收入份额保持小幅上升。波动性分解表明产业内部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的同向变动使收入法GDP不稳定,而部门内部效应和部门结构效应的反向变动使资金流量表相对稳定。因此,通过调整产业政策将产业结构与产业内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相互协调,使劳动收入份额保持稳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薛营 王林辉
随着劳动收入份额在世界范围的降低,以及对"Kaldor事实"的质疑,大量文献开始关注引起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而技术进步方向为探究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诱发因素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文首先利用基于收入法构成的统计数据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再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分析其对要素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最后基于结构分解方法考察技术进步方向是如何引起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结果表明:尽管劳动收入总量有所增加,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趋势仍是下降的;而技术进步则表现出在整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同时随着替代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薛营 王林辉
随着劳动收入份额在世界范围的降低,以及对"Kaldor事实"的质疑,大量文献开始关注引起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而技术进步方向为探究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诱发因素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文首先利用基于收入法构成的统计数据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再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分析其对要素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最后基于结构分解方法考察技术进步方向是如何引起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结果表明:尽管劳动收入总量有所增加,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趋势仍是下降的;而技术进步则表现出在整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同时随着替代弹性值的增加,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资本与劳动要素相对收入份额的正向作用越大,说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是受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特征影响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靳庭良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物价变动、收入水平对产业结构的长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与物价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物价增长率的变动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伯阳 杜伟堂
从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再从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到2000年的阿根廷危机,短期资本流入在其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面临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当前,无论是通过短期贸易信贷、短期借款等反应在收支平衡表上的途径进入,还是通过进场项下流入,或是通过灰色渠道进入,我国短期资本流入数量都十分巨大。短期游资如若在经济形势逆转下撤退,很容易造成我国国内金融不稳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吉超
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取决于实际平均工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而两者又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可知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包括所有制结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以及工会的力量。根据调整后的资金流量表数据计算的结果显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56.62%下降至2013年的50.86%。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与实际人均GDP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负相关,与公有制经济占比和工会的力量正相关。可以通过提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工会组织的作用等措施提高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变动趋势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云飞 朱钟棣
本文将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中的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引入国际贸易的特定要素模型分析了贸易发展对中国要素报酬的短期影响。结果发现,如果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变化,中国城市制造业产品的贸易发展会同时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报酬,但是资本报酬的提高幅度大于工资的提高幅度;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成本的缩减也会扩大劳动力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如果考虑技术进步,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
关键词:
贸易 要素报酬 劳动力市场扭曲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申瑜契 孙剑平
针对国内研究中"资本侵占劳动"是导致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的论断,本文沿着新古典理论框架对收入分配理论进行重新梳理,引入行业准入行政管制为情境变量,研究在此条件下要素收入占比变化的一般规律。研究发现,随着行政管制带来的垄断的加强,劳动和资本的收入份额均下降,但其相对收入份额不变;相对地,垄断租金份额增加,同时侵害了劳动和资本的收入份额。
关键词:
要素收入份额 行政管制 垄断 垄断租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申晓军 苏为华
基于诱发创新理论检验了要素价格变动对技术创新效率偏向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要素相对价格变动产生了技术创新效率偏向。在生产要素互补条件下,技术创新效率偏向资本要素时,劳动收入份额趋于下降;技术创新效率偏向劳动要素时,劳动收入份额趋于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1978-2017年总体技术效率处于劳动增进型演化路径,但1978-2004年期间存在技术创新偏向资本效率阶段,这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转折的现象,同时也验证了要素价格诱发创新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娉
近年来,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逐渐扩大,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VAR模型,分析了代表性名义利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经济增速差异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较大程度上由其自身变化来解释,同时受到上述三大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短期资本流入压力的逐渐增大,增强政策针对性、引导短期国际资本合理流动,对维护我国金融体系安全和资产价格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展 葛扬
本文采用基于理论方法构建的数据,分析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在1978-2018年的变动情况,着重考察其自2008年以来不断上升的原因,并分解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以探索增长的动力和行业来源。从动力来源角度,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在2008-2018年的进一步上升主要来自实际劳动报酬的上升,其次是TFP增长率的下降,而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抑制作用在增强。从行业角度来看,2008-2018年,农业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下降,大部分工业部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增长贡献被一部分工业部门带来的增长损失抵消掉,服务业是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在2008-2018年进一步上升的主要行业来源。努力提升劳动力回报和TFP应是政府制定旨在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袁卫秋 刘春江
2004年至今,基准利率历经两次升息周期和两次降息周期,这为考察利率变动对短期债务融资结构的影响提供了契机。本文选取2005-201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平行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利率变动与企业短期债务结构——商业信用所占比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名义利率对企业短期债务结构决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支持商业信用与短期借款之间的互补关系假说;而实际利率对企业短期债务结构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支持商业信用与短期借款之间的替代关系假说;并且以上结论不因企业性质和规模大小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常晓素
劳动要素收入份额过低是影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因素。本文建立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层面解析了税收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实证模型,以中国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中发现:资本税的征收会产生劳动替代资本的效应,从而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能够显著地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消费税显著降低了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劳动所得税虽然也降低了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但影响不显著。鉴于此,为提高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政府在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制时,应充分考虑税收政策对初次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