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5)
2023(8797)
2022(7260)
2021(6681)
2020(5441)
2019(12566)
2018(12228)
2017(23416)
2016(12219)
2015(14231)
2014(13823)
2013(14237)
2012(13409)
2011(12636)
2010(12432)
2009(11585)
2008(11003)
2007(9578)
2006(8761)
2005(8121)
作者
(35894)
(30093)
(29910)
(28624)
(19210)
(14172)
(13463)
(11612)
(11563)
(10643)
(10591)
(9898)
(9551)
(9536)
(9456)
(9306)
(9000)
(8686)
(8605)
(8186)
(7757)
(7165)
(7154)
(6896)
(6868)
(6834)
(6370)
(6093)
(5988)
(5960)
学科
(81954)
经济(81899)
管理(34455)
方法(31613)
(30659)
数学(29501)
数学方法(29392)
(23593)
企业(23593)
中国(19894)
地方(16748)
(15089)
(14898)
贸易(14889)
(14536)
业经(12942)
地方经济(12420)
(11839)
(11236)
(10397)
金融(10397)
环境(10356)
(10259)
(9726)
银行(9707)
(9540)
农业(9501)
(8770)
关系(8611)
产业(8395)
机构
大学(191927)
学院(189028)
(103245)
经济(101893)
研究(72316)
管理(70621)
理学(60860)
理学院(60200)
管理学(59481)
管理学院(59137)
中国(57564)
(41541)
(39627)
科学(38364)
(36047)
经济学(35374)
财经(34024)
研究所(32701)
经济学院(31770)
(31267)
中心(31124)
(27576)
北京(25710)
财经大学(25483)
(25473)
(24825)
业大(23922)
科学院(22498)
(22343)
师范(22170)
基金
项目(121664)
科学(98026)
基金(93926)
研究(87614)
(81617)
国家(81080)
科学基金(69618)
社会(62356)
社会科(59631)
社会科学(59618)
基金项目(47962)
(42540)
自然(42154)
自然科(41269)
自然科学(41259)
自然科学基金(40593)
资助(40281)
教育(39335)
(36645)
编号(31272)
(29269)
国家社会(28239)
重点(27197)
(27068)
中国(26399)
教育部(25907)
成果(25107)
人文(24612)
(24572)
大学(23607)
期刊
(112480)
经济(112480)
研究(63735)
中国(36325)
(29207)
管理(27393)
科学(25968)
学报(25838)
(24384)
(22279)
金融(22279)
经济研究(21349)
大学(20510)
学学(19616)
财经(18760)
农业(16782)
(16460)
技术(16282)
问题(14941)
(14736)
业经(13717)
国际(13684)
世界(13638)
技术经济(11796)
统计(11537)
教育(11490)
(9734)
(9659)
经济问题(9153)
决策(8910)
共检索到292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冉光和  曹跃群  钟德华  
本文研究表明,资本投入波动是经济增长波动的主因,货币供应量波动次之,技术进步引致的经济波动则更为平缓、持久。在较短时期内,资本存量和货币供应波动更易引致宏观经济波动,且波幅较大,而技术冲击则从更长的时期内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我国技术进步并不内生于经济增长的结论及货币供应非中性的推论应引起重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守鸿  张建肖  曹跃群  
本文采用195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把产出和投资、技术进步、货币供应纳入一个统一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内,运用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及方差分解(VD)等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检验了投资冲击、技术冲击、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投资冲击和货币供应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其中投资冲击的解释力远大于货币供应,而技术进步对经济波动影响则主要体现为长期和持久效应;短期内,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我国货币供应外生特征的推论也值得重视。最后,文章就如何实现宏观经济平稳增长提出了简短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稳存  
本文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和货币量双重控制的现实,设计了体现这一现实的货币政策指标,并根据这一指标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中国货币政策虽然具有反周期的操作取向,但是货币政策本身却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中国自1997年以来宏观经济波动明显缓和化,其原因既包括基础因素冲击降低,也包括货币政策冲击的降低。中国货币政策在1997年以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是货币政策自身的波动减少了,货币政策更加稳健,不再像1997年以前那样在短期内出现巨大的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伟  李丹娜  
文章基于时变视角,依据行为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家信心、投资者信心、利率、货币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六变量的TVP-VAR模型,研究信心、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企业家信心和投资者信心能够影响利率和货币增长率,即信心可以通过影响货币政策进而作用于宏观经济。货币增长率和利率能够影响投资者信心和企业家信心,进而可以通过信心影响宏观经济。从时变角度看,企业家信心一单位的正向冲击在整个样本区间内均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在短期内投资者信心和货币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在长期内货币增长率的提高会阻碍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玉双  陈乐一  
物价波动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而诸多研究都是从单因素分析物价波动问题。文章运用LA-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我国经济波动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货币供应量波动都能引起物价的波动,其中在短期和中期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较大,而在长期中,经济波动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较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柳  李力  
基于1993~2008年的季度数据,本文在一个包含Calvo价格粘性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讨论了中国货币冲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假定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增长实施的前提下,本文根据模型模拟和实际数据的对比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并非我国经济波动根源,实际产出对货币供给具有一定反馈作用。(2)通货膨胀的顺周期性和领先增长表明中国经济周期存在总需求拉动的特性。物价波动在中短期主要由货币供应量波动引起。(3)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效但效果有限,货币供给变动对投资的作用效力更大,对消费需求刺激有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阿忠  朱松平  
文章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就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加息政策对中国经济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利率因此步入滞后的被动加息,国内通胀上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相应降低,但对中国国内利率、通胀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扩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除短期会给中国产出水平带来正向影响外,其他方面同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产出影响是正向的,带来低微的输入型通胀,利率小幅下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小幅上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方  
中国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现金先行约束。在真实经济周期(RBC)模型中通过现金先行约束引入货币冲击符合中国经济运行特征。笔者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框架内分析了外生货币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货币发行冲击主要影响消费、投资和通胀率的波动,而其他主要经济变量(产出、就业等)的波幅基本不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阿忠  朱松平  
文章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就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加息政策对中国经济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利率因此步入滞后的被动加息,国内通胀上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相应降低,但对中国国内利率、通胀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扩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除短期会给中国产出水平带来正向影响外,其他方面同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产出影响是正向的,带来低微的输入型通胀,利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荣华  左晓慧  
以货币政策为视角研究金融开放的波动效应,将货币政策、金融开放和经济波动纳入一个研究框架。实证检验表明中国金融开放经济波动可能存在货币政策渠道,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进一步刻画中国金融开放下货币政策冲击的经济波动,发现金融开放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短期为负效应,长期转为正效应;货币政策在金融开放加剧经济波动关系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面对金融开放的困境,货币当局应构建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强调金融开放的力度同时更应注重金融开放的协调性,将有助于获得金融开放的收益,减缓经济波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宁华  周扬  
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经济现实需要我们构建包含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在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保险事业真正完善之前,根植于传统文化习俗和制度安排的消费习惯一时间很难改变,因此,本文建立了引入消费习惯形成因素的内含货币效用模型。经过校准分析和计量实证,本文认为,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习惯形成特征,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MIU模型对中国现实经济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能够解释产出波动的98%,与未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基本RBC模型相比,对消费波动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货币冲击对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影响较大,可以解释其11.36%和10.27%的波动。货币冲击的初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祝梓翔  高然  邓翔  
不确定性已成为中国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已有研究多将不确定性视为外生因素。本文尝试探讨不确定性的内生性以及货币政策对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估计一个具有"双向反馈"机制的均值波动率SVAR模型,从实证上分析货币政策对波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向货币政策冲击在推高总需求的同时降低了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波动率;货币政策冲击对波动率的解释比重在5%以上;关闭波动率的内生反馈机制会弱化货币政策的效果。接着,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信贷约束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从理论上解释和拟合货币政策对波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向货币政策冲击能够降低宏观变量的波动率,关闭不确定性的影响会弱化货币政策的刺激效应;不确定性的状态依存特征是正向货币政策冲击减少不确定性的关键机制;经济主体的风险厌恶偏好、信贷约束程度、货币政策惯性决定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不确定性的影响,其中信贷约束是最重要的影响渠道。本文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去杠杆"并不矛盾,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措施。本文对于理解中国经济不确定性成因、缓解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预测  [作者] 周庭佐  张谊浩  伦晓波  
本文构建起短期国际资本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对短期国际资本、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短期国际资本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是:在短期内,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显著引起广义货币供应量变化,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又会显著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出现波动。本文进一步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是经济增长率发生波动的单项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率的波动中有约20%是由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发生异动所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磊  
本文在戴蒙德的迭代模型中引入纯粹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构建了一个货币迭代模型,证明了货币冲击可能影响产出,且一般价格水平是反周期的,尝试性地解开了基德兰德和普瑞斯科特(Kydland&Prescott,1990)发现的"货币之谜"(monetary myth)。其机制是货币冲击通过影响商品的跨期相对价格来影响资源的跨期配置,从而使得产出在未来偏离其长期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