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31)
2023(14921)
2022(12364)
2021(11362)
2020(9214)
2019(21007)
2018(20704)
2017(39702)
2016(21569)
2015(23879)
2014(23659)
2013(23452)
2012(21939)
2011(19745)
2010(20036)
2009(18569)
2008(18654)
2007(17161)
2006(15548)
2005(14345)
作者
(62623)
(52687)
(52483)
(49043)
(33371)
(25440)
(23562)
(20444)
(20176)
(18906)
(17992)
(17759)
(16907)
(16677)
(16260)
(15953)
(15473)
(15349)
(15207)
(15179)
(13133)
(13043)
(12762)
(12278)
(11834)
(11796)
(11733)
(11640)
(10656)
(10448)
学科
(99577)
经济(99471)
(91146)
(72287)
企业(72287)
管理(69488)
(48348)
方法(36283)
业经(32647)
农业(32286)
数学(28051)
数学方法(27877)
中国(27733)
(27001)
地方(24924)
(20709)
技术(19191)
(18828)
财务(18811)
财务管理(18788)
企业财务(17767)
(17332)
贸易(17313)
(16738)
(16736)
(15995)
(15879)
(15581)
(15541)
环境(15444)
机构
学院(312722)
大学(303828)
(135181)
经济(132608)
管理(122855)
研究(106135)
理学(104571)
理学院(103463)
管理学(102151)
管理学院(101542)
中国(85248)
(67736)
(64836)
科学(62569)
(61051)
(53813)
农业(51995)
(50828)
业大(50234)
中心(49854)
研究所(48078)
财经(47513)
(43004)
北京(40343)
(39959)
经济学(39935)
(39056)
师范(38680)
(37434)
(36140)
基金
项目(200750)
科学(159502)
研究(149797)
基金(145299)
(125710)
国家(124431)
科学基金(107921)
社会(97613)
社会科(92267)
社会科学(92240)
(81821)
基金项目(77848)
自然(67899)
自然科(66330)
自然科学(66313)
(66258)
教育(66123)
自然科学基金(65158)
编号(61454)
资助(57161)
(49173)
成果(47960)
(44755)
重点(44409)
(43908)
(43343)
课题(41716)
创新(41084)
国家社会(40222)
发展(39920)
期刊
(166491)
经济(166491)
研究(93057)
(69324)
中国(68990)
(49131)
管理(48320)
农业(46750)
学报(46174)
科学(45546)
大学(36162)
(35379)
金融(35379)
学学(34411)
业经(33620)
教育(29387)
技术(28428)
(25006)
财经(24071)
经济研究(23599)
问题(22457)
(20867)
技术经济(17855)
世界(16933)
现代(15919)
(15758)
农村(15597)
(15597)
(15553)
商业(15355)
共检索到491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继红  周曙东  
本文利用1999—2009年间省际面板数据,以化肥为例分析要素市场扭曲是否激发了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研究发现,国家对化肥行业的价格管制政策以及国家对农民实施补贴的财政支农政策导致了化肥要素市场扭曲的存在;截止到2009年,中国化肥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利用GMM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广泛存在的化肥要素市场扭曲对化肥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有显著的激发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周晓艳  郑文平  芦哲  
本文从中国要素市场扭曲这一典型事实出发,研究其是否会激励中国企业出口及其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能具有的负面效应。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激励了中国本土企业出口,同时也激励了外资企业的出口动机,但这种激励效应要小于本土企业;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的地区中本土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低,且扭曲程度越高,有出口的本土企业利润率越低。这表明要素市场扭曲相对提升了外资出口企业在中国本土市场的竞争力。本文的研究昭示中国到了着力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以促进出口导向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向涛  綦勇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传统农业背景下的粮食安全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冲突越来越激烈。文章利用2002—2009年农地禀赋与化肥投入强度的72国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研究了粮食安全状况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农地禀赋既会直接影响化肥投入强度,也会通过农业保护和粮食进口间接地影响化肥投入强度,其中,农地禀赋通过农业保护途径降低了化肥投入强度,而通过粮食进口途径提高了化肥投入强度;(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别,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所产生的间接效应更明显,而发展中国家的农地禀赋所产生的直接效应更明显。文章为我国政府在制定粮食安全政策和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方面提供了启示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晨跃  徐悦  徐盈之  
为了探究中国雾霾污染较为严重、治理成效欠佳且易于反复的原因,同时注意到要素市场扭曲对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从微观和中观层面考察了要素市场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是影响中国雾霾污染的重要原因,中国各地区不同程度的雾霾污染依赖要素市场扭曲的偏向度;全国整体层面企业维度偏向于国有企业的要素市场扭曲,主要通过规制弱化效应和产权锁定效应影响雾霾污染;行业维度偏向于重化工业的要素市场扭曲,主要通过产能低端化效应影响雾霾污染,并不能通过结构粘滞效应来影响雾霾污染。伴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作用于雾霾污染的机制与路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规律,此外在不同的区域、污染程度、发展水平和阶段,其影响机制与路径还有着严重的异质性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史清华  盖庆恩  
要素市场扭曲会导致农户个体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最终降低农业的总量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运用2003-2007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户家庭生产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与总量TFP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区农户要素配置的扭曲存在显著的差异:从扭曲水平和发散程度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扭曲较为严重,中部、东北地区的配置效率较高。即使不考虑技术因素,如果有效消除资本和劳动配置的扭曲,农户的农业TFP有望再增长20%以上,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改进空间超过30%。要素配置的扭曲程度主要取决于农村非农就业机会、金融市场和土地规模。促进社会转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本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空间纠正系统GMM法实证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和环境污染均存在空间自相关,环境污染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要素市场扭曲延迟了经济规模和行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成倒U型的临界点的到来,不利于环境质量改善;分区域和分行业类型,要素市场扭曲均加剧了三大地区和三类行业环境污染,但要素市场扭曲对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影响最小,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抑制技术进步、行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提升和加剧腐败提高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程度,通过影响经济规模、增加出口、吸引外资减少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而要素市场扭曲通过上述渠道导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栾江  李婷婷  马凯  
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其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却较少受到关注。本文以当前最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化肥为例,通过建立实证模型,证明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随着大量劳动力离开农村,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得不使用较多的化肥来弥补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转移导致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大幅增加,从而加重了化肥面源污染;同时,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户家庭收入得到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趋于"非粮化",这将增加整体施肥水平,从而间接加重化肥面源污染。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如果积极推动农户土地流转、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则有助于从整体上缓和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造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洁  付才辉  张彩虹  
基于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选取"离受威胁地最短距离"和"老工业基地数目"作为要素市场扭曲的工具变量,重点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影响环境污染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1)经过内生性处理后,要素市场扭曲对以SO2、COD和烟尘作为环境污染指标的实证结果均显著为正,说明要素市场扭曲加剧了环境污染。(2)若未考虑内生性问题,可能低估要素市场扭曲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效应。(3)分样本时段的结果表明,随着我国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逐渐缓解,其环境污染效应也有所下降。(4)利用半简化式回归方法实证表明,本文的工具变量满足外生性条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沙依甫加玛丽·肉孜  邓峰  
以2005—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度了要素价格扭曲程度,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与创新环境三个维度衡量创新能力,运用动态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要素价格扭曲对环境污染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无论资本要素价格扭曲或者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均加剧环境污染,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能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要素价格扭曲抑制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要素价格扭曲的抑制效应下,区域创新能力的环境质量改善作用在弱化。因而要素价格扭曲对环境将产生双重的负面影响。考虑到区域差异,进一步进行分析发现:高经济区域要素价格扭曲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比低经济区域大,且对区域创新能力也呈现出更强烈的抑制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永  王砚萍  孟祥月  
中国地方政府出于GDP竞争、财税竞争以及就业岗位创造等目的对关键要素资源控制,要素市场滞后于产品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本文在对已有垄断竞争模型扩展基础上,研究中国劳动、资本、土地和R&D等要素价格扭曲对国际技术溢出的抑制效应。研究表明,要素扭曲显著抑制国际技术溢出,主要体现为中间品进口抑制效应、外资流入复合效应、政府控制要素定价权力下的专利引用挤出效应;利用内生门限检验方法将TFP纳入分析框架,发现要素扭曲所获得的"租"未促进TFP增长,当溢出强度跨过一个门槛后,要素扭曲对TFP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大千  张卫东  何适  
在测算地区创新效率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是造成创新效率损失的一个原因,同时,经验研究证实,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抑制了区域创新效率,其扭曲程度与区域创新效率的高低趋势具有明显的反向一致性,分地区估计中依然表明存在这一抑制作用。分组回归后发现,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余志刚   王笑田   崔钊达   孙子烨  
实施保护性耕作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其中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技术转化率较高的一项技术。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00—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对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率的提高确实可以显著降低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且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存在滞后性。经替换因变量、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方法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2)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之间存在差异,仅在粮食主产区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具备减污效果;3)从作用机制看,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主要是通过减少含有氮磷元素的化肥施用强度,优化化肥投入结构,从而减少化肥面源污染。据此,建议为秸秆还田技术应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技术落地,更充分的发挥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的环境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玲玲  孙倩  穆月英  
为了解由于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导致化肥投入增加及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问题,在对农业补贴政策、要素投入和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采用2004—2009年分省的面板数据,构建化肥的需求函数,具体分析补贴对化肥投入量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并没有使化肥的投入量显著增加,由此得出结论,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加重由化肥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惊柱  
化肥投入造成的面源氮、磷源已成为水源涵养地水体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东江湖库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农业生产投入的化肥已给该地保持Ⅱ类水质带来了很大压力。通过基于农民保留效用的生态补偿方式来控制农业生产的化肥投入是水源涵养地面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文章基于东江湖库区2012年的技术水平、生产条件和物价水平,测算出补偿标准为:水稻9967.35元/公顷,玉米4109.4元/公顷,生姜37 477.35元/公顷,板栗8121.75元/公顷,茶树12 910.20元/公顷,橘树20 522.4元/公顷。若要分阶段进行,首先应该控制橘树的化肥投入。补偿金可以通过东江湖的生活供水收入、发电收入和...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马九杰  杨晨  崔恒瑜  王雪  
本文以化肥面源污染为例,探究了农业保险的环境效应。首先构造了农业保险对化肥面源污染影响的"规模-结构-技术"的分析框架;其次,基于2001-2018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计算出氮污染、磷污染和等标污染等化肥面源污染的排放强度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对农险的环境效应及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发展有助于减少化肥面源污染的排放强度,即农业保险具有环境保护效应;农业保险对化肥面源污染强度的削减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虽然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都显著存在,但东部更为显著;农业保险发展有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作物结构调整,进而减轻化肥面源污染强度;农业保险发展虽然能够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但对环境保护没有体现出明显中介效应;量化分解结果显示规模化经营和作物结构调整对总体环境影响效应的贡献不同,其中,规模化经营效应占总效应的19.85%~20.20%,结构效应占10.49%~17.77%。据此认为,应将农业保险作为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继续大力推广农业保险,特别是加快针对粮食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的高保障型农业保险试点、推广,同时开发与绿色、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挂钩的绿色农业保险产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