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70)
2023(11706)
2022(9417)
2021(8720)
2020(7344)
2019(16796)
2018(16202)
2017(31118)
2016(16617)
2015(18802)
2014(18331)
2013(18622)
2012(16991)
2011(15479)
2010(15504)
2009(14675)
2008(14954)
2007(13498)
2006(12096)
2005(11415)
作者
(48731)
(40689)
(40650)
(38251)
(26050)
(19329)
(18379)
(15698)
(15457)
(14509)
(13991)
(13726)
(13252)
(12873)
(12854)
(12342)
(12114)
(11758)
(11628)
(11470)
(10196)
(9911)
(9822)
(9213)
(9057)
(9017)
(9016)
(8778)
(8081)
(8055)
学科
(84131)
经济(84045)
(79678)
(73102)
企业(73102)
管理(65189)
方法(37482)
数学(29595)
数学方法(29468)
业经(28105)
(25782)
(25063)
中国(21800)
(19287)
财务(19276)
财务管理(19265)
企业财务(18269)
农业(18245)
技术(17007)
(16793)
(16774)
贸易(16761)
(16390)
(15427)
(15142)
(15104)
(13196)
理论(13064)
环境(12435)
企业经济(12157)
机构
学院(254132)
大学(250695)
(121698)
经济(119931)
管理(104329)
理学(89096)
理学院(88286)
管理学(87445)
管理学院(86965)
研究(86028)
中国(71741)
(53998)
(52986)
科学(47476)
财经(43571)
(43311)
(42995)
(39896)
研究所(38853)
中心(38275)
经济学(38112)
(37601)
业大(34763)
经济学院(34433)
农业(33882)
北京(33815)
财经大学(32299)
商学(30383)
商学院(30108)
(29849)
基金
项目(161818)
科学(130679)
基金(122501)
研究(119330)
(106276)
国家(105387)
科学基金(92197)
社会(80900)
社会科(77077)
社会科学(77054)
基金项目(63883)
(60375)
自然(57916)
自然科(56558)
自然科学(56542)
自然科学基金(55700)
教育(52515)
资助(50433)
(50209)
编号(45827)
(37596)
(37466)
(36681)
重点(35865)
(35555)
国家社会(35393)
成果(35305)
创新(33493)
教育部(32626)
人文(31879)
期刊
(137254)
经济(137254)
研究(77292)
中国(49910)
(44341)
管理(44304)
(39366)
科学(35551)
学报(33605)
农业(27577)
大学(26096)
(25719)
金融(25719)
学学(24747)
财经(23227)
技术(22894)
经济研究(22612)
业经(22609)
(20311)
(18593)
问题(17989)
教育(16787)
(16677)
技术经济(16553)
世界(16115)
国际(14896)
现代(12981)
资源(12405)
商业(12262)
统计(12060)
共检索到390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庆君  
资源错配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产生了结构性失衡和产能过剩等经济问题,本文从实际产出与最优配置条件下产出比较的角度出发构建错配指数,并进一步将资源错配具体分解成产业内错配与产业间错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40个行业的130367个企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工业企业的确存在比较明显的资源错配,如果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条件,我国工业企业的总产出将会明显上升;其次,我国工业企业资源错配与行业规模没有关联,而与企业的规模有正相关关系;再次,企业资源错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宜航  步晓宁  张天华  
从部门间资源配置的视角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增长与发展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文沿用Hsieh and Klenow(2009)的思路,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1998—2007年的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再测算。分析显示,这期间中国工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先改善后恶化的态势,其中企业规模对资源配置扭曲的影响最为显著,大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逐渐改善,而小型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则逐渐恶化,二者的综合效应则使得中国工业企业间总体资源配置扭曲程度从2005—2007年呈现恶化趋势。此外,总体而论,金融市场等导致的扭曲损失大概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两到三倍,但2005年后,对大、中规模企业而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毛其淋  
要素市场扭曲是中国转型时期对内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特殊产物,而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施行了以削减关税税率为主要内容的贸易政策改革,贸易自由化程度日益加深。本文使用1998~2007年高度细化的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要素市场扭曲不仅抑制了企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显著地降低了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持续的贸易自由化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并且对要素市场扭曲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静  彭飞  毛德凤  
运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采取Hsieh等的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资源错配及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集体企业的资源错配较为严重,港澳台、外商企业则较低;中西部地区资源错配程度高于东部,中部高于西部;重工业企业资源错配高于轻工业。从企业TFP发展潜力来看,如果有效消除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错配,全部工业企业的总量TFP可提高51%以上,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总量TFP有望分别提高45%和18%以上。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磊  朱帆  
企业进入退出选择机制和资源再配置机制是提升生产率水平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实证分析要素市场扭曲、企业进入退出与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以生产率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对企业退出的影响,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低效率企业退出概率越低;要素市场扭曲降低了企业更替的竞争效应与学习效应对生产率动态演化的影响。此外,通过对省级层面总量生产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解,发现要素市场扭曲阻碍了资源再配置机制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要素市场扭曲降低1%,企业间资源再配置效率提高0.53%,企业进入退出净效应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提高1.43%。本文研究对于理解要素市场改革与总量生产率演化之间的内在机制提供了独特视角与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建忠  彭甲超  程胜  
现有经济增长文献强调要素市场扭曲的消极作用,且在研究中忽视产业的特殊性和禀赋特征。本文基于Hsieh和Klenow模型引入资本偏袒,讨论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扭曲“良性”影响能源企业TFP,资本扭曲程度提高1%,能源企业TFP将上升1.43%;而劳动力扭曲则制约能源企业TFP,劳动力扭曲程度下降1%,能源企业TFP将提升4.33%;要素市场扭曲对TFP的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这种特征根源于企业性质、行业特征与区位因素等。“反事实”框架指出,纠正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后,能源企业TFP提升分别约51.8259%和9.8093%。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施炳展  冼国明  
"对内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国内背景;中国"对内改革"渐进性诱发的要素市场扭曲是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独特约束。基于这一判断,本文从要素价格扭曲视角,利用1999—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重新审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结论认为:中国工业企业要素价格存在严重负向扭曲并有增加趋势;东部地区、外资、港澳台资和私营企业扭曲程度最高;总体上看,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奇迹离不开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中国企业将国内"生产要素应得"通过低价出口形式转移给了国外消费者;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结构优化的同时,更应注意贸易利益分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鲁  王磊  邓芳芳  
资源错配突出表现为企业间持续而显著的生产率差异,这一现象在中国制造业中尤其明显。文章基于中国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性的典型事实,研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间生产率差异的影响机理。在放松了经典模型关于企业进入与退出某一行业是外生的基本假设后,新的理论分析揭示:扭曲的要素价格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行为及其进入与退出决策,降低了市场均衡时生产率分布的临界值,从而使得低效率的企业得以继续存活,造成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机制部分失灵,最终导致企业间生产率差异的扩大。进一步地,文章基于中国市场化指数估算了行业要素的价格扭曲程度,并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要素市场扭曲与企业间生产率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博  张耀宇  冯淑怡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深入剖析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微观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土地价格扭曲为切入点,揭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并使用2007—2014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干预工业用地出让会造成土地要素价格的负向扭曲,进而导致工业企业生产率下降。分行业的异质性检验表明,相对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负向传导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显著。对此,本文建议应继续深化土地要素市场配置、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等相关改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王凯丽  司海涛  
僵尸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挤占扭曲了资源配置,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改进后的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考察僵尸企业对城市行业层面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城市行业层面的TFP水平。在进行变换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TFP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样本进行估计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越大,城市行业层面上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损失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僵尸企业对资源的挤占降低了要素边际报酬,导致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降低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导致其投入要素边际成本增加。因此,积极合理处置僵尸企业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竹青  佟家栋  
基于要素市场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的特征事实,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与异质性因素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企业的出口决策总体上遵循"自选择效应",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改变了外资企业的出口-生产率关系,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只有控制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后,外资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现象才能消失。(2)企业存在持续的出口学习效应,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削弱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作用,降低了本土新进入出口企业的学习效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静  彭飞  毛德凤  
运用1998—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测算资本、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及企业个体、总体扭曲指数,分析企业要素配置扭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检验要素配置扭曲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资本配置扭曲指数基本呈上升态势,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基本保持不变,总体企业扭曲指数略有上升;制造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其他工业行业,国有、集体企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比其他企业严重,东部地区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中西部;如企业能够有效消除要素配置扭曲,则工业企业总体TFP可提高25.56%,东、中、西部地区可分别提高27.3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施奕健  
本文以Hsieh(2009)构建的理论框架为基础,进一步推导出要素扭曲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以2015年全国各省市的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用索洛残差法计算出各地区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生产函数法计算出2015年各省市要素扭曲程度数据,加入适当的控制变量,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实证检验,随后对各省市要素扭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要素扭曲程度及其方差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各省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要素扭曲和资源错配问题。文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民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欣  李宁  陈经伟  
本文构建一个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综合数据集,研究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机制,并以初次OFDI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来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会显著促进中国企业OFDI行为;变换不同方法测度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进行回归,结论依然成立;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对中国企业OFDI行为的促进作用越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对OFDI行为的促进作用越强;相较于国有企业,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非国有企业OFDI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强;当企业OFDI东道国具有较高的治理水平时,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促进企业OFDI的作用更强。进一步地,从动态分析视角来看,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促进企业OFDI行为的作用持续期为三年,且在第二年该促进作用最强;从投资广度和深度视角来看,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OFDI广度和深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不仅丰富了中国企业OFDI行为作用力问题的研究,对中国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政策制定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完善资本要素市场,消除资本要素市场分割等约束机制,让企业OFDI决策回归自身能力和投资动机;另一方面,政府应实行有效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增强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现OFDI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同斌  刘俸奇  马丽园  
现有的研究主要分析补贴对于企业行为的直接影响,而往往忽略补贴对企业的间接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对补贴影响企业增加值传导路径研究不充分的现实,构建了"补贴→要素价格扭曲→增加值"的理论框架,在倾向得分匹配的基础上采用联立方程估计方法,完整地测算了补贴对中国工业企业增加值的间接影响路径。理论模拟结果显示,补贴可以通过影响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投入比例及要素的边际产出,进而影响要素价格扭曲并对中国工业企业增加值产生间接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补贴降低了工业企业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使得获得补贴的工业企业中要素边际产出与要素成本相匹配,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并提高要素投入质量,因此,补贴总体上推动了中国工业企业的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