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20)
2023(20075)
2022(16903)
2021(15433)
2020(12891)
2019(29550)
2018(29292)
2017(56333)
2016(30474)
2015(34043)
2014(34075)
2013(33504)
2012(30402)
2011(27197)
2010(27316)
2009(25234)
2008(24277)
2007(21235)
2006(19022)
2005(17093)
作者
(86689)
(72476)
(71952)
(68923)
(45968)
(34695)
(32847)
(28345)
(27700)
(25763)
(24661)
(24652)
(23215)
(22938)
(22404)
(22253)
(21468)
(21135)
(20818)
(20719)
(17975)
(17774)
(17481)
(16636)
(16397)
(16144)
(15857)
(15750)
(14628)
(14021)
学科
(138866)
经济(138722)
管理(85579)
(80805)
(65668)
企业(65668)
方法(56184)
数学(49139)
数学方法(48536)
(35756)
中国(35646)
(30576)
业经(29604)
地方(29183)
(28905)
(24942)
农业(24059)
(21668)
贸易(21654)
(20904)
理论(20694)
(19351)
金融(19349)
环境(19089)
(19018)
银行(18961)
(18893)
(18736)
(18161)
技术(18099)
机构
大学(431523)
学院(429253)
(180998)
经济(177307)
管理(167493)
研究(148709)
理学(144614)
理学院(142944)
管理学(140290)
管理学院(139490)
中国(111097)
(91889)
科学(89592)
(82207)
(74222)
(69474)
研究所(67304)
中心(66527)
财经(65414)
(63663)
业大(63462)
(59564)
北京(57889)
(57225)
师范(56692)
经济学(55492)
(54094)
农业(53898)
(50506)
经济学院(49586)
基金
项目(290881)
科学(229658)
研究(212376)
基金(212044)
(184880)
国家(183356)
科学基金(158026)
社会(135697)
社会科(128604)
社会科学(128568)
(112588)
基金项目(111848)
自然(102141)
自然科(99799)
自然科学(99774)
教育(98233)
自然科学基金(97974)
(94757)
资助(86949)
编号(85774)
成果(69437)
重点(65144)
(64165)
(62319)
(59981)
课题(59371)
国家社会(56343)
创新(56059)
教育部(55430)
科研(55205)
期刊
(203719)
经济(203719)
研究(131553)
中国(88205)
学报(67043)
(63500)
管理(63491)
科学(62623)
(62583)
大学(51864)
学学(48797)
教育(48505)
农业(43025)
技术(38698)
(38447)
金融(38447)
经济研究(33366)
财经(32931)
业经(32011)
(28417)
问题(26290)
技术经济(21748)
(21721)
理论(20151)
图书(19966)
统计(19717)
(19483)
科技(19446)
(19282)
现代(19020)
共检索到645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璋  唐忠  樊步青  
经济增长有赖于要素投入,在我国当前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土地要素是最基本的要素单元,研究其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构建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并对比土地要素投入对于工业与服务业部门产出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包含土地要素的索洛模型仍然存在平衡增长路径,但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组合配置效率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土地要素投入的增长率高于劳动力要素时,经济持续增长,反之技术进步才能使得经济持续增长。且进一步构建包含结构关系和总量关系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耦合协调度。测算数据表明:我国此两要素的协同水平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东部地区协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最低。未来地方政府应注意发挥本地优势,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提高不同要素资源的组合配置效率,发挥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协同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利  夏显力  
要素优化组合的不充分使得我国农村土地要素市场仍面临土地利用不集约、资本下乡不畅通、“地—业”供需不匹配等问题,综合河南孟楼镇、江西余江区以及浙江德清县在农地流转、宅基地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强权、纾困、增值”是新时代农村土地要素市场改革的主基调。通过“产权+治权”联动“强权”可以激活主体与要素市场,通过制度“松绑+创新”进行“纾困”可以加速要素整合,通过“地—业”匹配“增值”可以形成土地溢价和产业振兴的双赢局面。因此,深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应重视“人—地—钱—业”要素的有效组合,强化乡村治理,提升各类主体参与乡村土地管理的主动性;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下乡资本驱动土地溢价效果;推进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地—业”相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利  夏显力  
要素优化组合的不充分使得我国农村土地要素市场仍面临土地利用不集约、资本下乡不畅通、“地—业”供需不匹配等问题,综合河南孟楼镇、江西余江区以及浙江德清县在农地流转、宅基地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强权、纾困、增值”是新时代农村土地要素市场改革的主基调。通过“产权+治权”联动“强权”可以激活主体与要素市场,通过制度“松绑+创新”进行“纾困”可以加速要素整合,通过“地—业”匹配“增值”可以形成土地溢价和产业振兴的双赢局面。因此,深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应重视“人—地—钱—业”要素的有效组合,强化乡村治理,提升各类主体参与乡村土地管理的主动性;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下乡资本驱动土地溢价效果;推进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地—业”相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占峰  辛德嵩  
全面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党的百年土地制度探索史进行系统性梳理发现,土地要素历经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配置到充满活力的市场化配置的转变过程,持续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仍是新时代土地制度变革的核心要义。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对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保持经济运行于合理区间具有重要实践意涵。当前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仍面临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是"一般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需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海  田双清  陈乐宾  
基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演进逻辑、现实难点和改革需求,通过构建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基本共识分析框架,解释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共识层级构成及其作用价值。研究发现,新时代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须协调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城乡、区域、要素“五大”关系,确立权责清晰、收益共享、城乡平等、资源高效、系统联动的理念价值取向;须从产权安排、管理体制、配套制度三方面创新制度框架设计;须细化参与主体、参与方式、价格形成、收益分配等程序规则约束,增强从顶层设计到实践操作不同层面的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共识,充分发挥社会共识的政策工具作用,为我国土地制度创新与政府治理优化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琳  黎小明  刘冰洁  钱金芳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市场化配置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是否对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研究方法:理论剖析工业用地市场化发展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利用2008—2015年间20余万条工业用地交易数据及工业经济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进行滞后性影响分析以及区域差异比较。研究结果: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与工业结构优化度总体存在正相关关系,各分项指标结果有所差异;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引入区域虚拟变量与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交叉项,验证了区域性差异的存在。研究结论:土地市场发展越完善,产业结构越高,且该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土地市场发展对劳动力结构优化度提升最为显著;在中部地区的推动作用强于其他地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荣晨  
我国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一是"三权分置"推动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二是"招拍挂"促进了城市土地出让市场价格形成,三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打破了一级市场垄断。与此同时,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仍存障碍,一是农地征收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存在价格差异,二是工业用地占比较高与利用效率偏低存在冲突,三是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存在集体和国有权属矛盾。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一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统筹协调土地征收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求同存异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分类治理小产权房;二要深化工业用地的市场化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改进工业用地监管体系,健全工业与住宅用地比价合理价格体系,健全工业用地市场准入制度和评价体系;三要完善土地市场化的政府调节,制定科学合理的供地计划,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规范,加强政策监管和查处力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严金明  
本文通过分析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涵义、发展逻辑、重点内容等,阐释了其背后的市场运行机制,论述了如何更好地发挥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优势,全面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土地要素市场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宛仪  周翰贤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最近20年土地交易市场数据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充分发挥深圳市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优势,多渠道增加保障房用地供应,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布局,注重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商服用地平衡等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龚晓红  庞新军  
统筹城乡土地是统筹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土地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通过资源和资本两方面来发挥的。通过土地资本化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以及土地城市化、工业化。利用土地资本化,加速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促进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进而带动经济增长。作者利用1997~2008年重庆市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土地资本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而短期均衡调整力度不大。土地资本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存在时滞性,而且存在着弱化的现象。在统筹城乡过程中,实现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功能,要从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市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丰雷  魏丽  蒋妍  
研究目的:构建包含土地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机制,并应用中国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研究方法:理论—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引入土地要素后扩展的索洛模型仍然存在平衡增长路径;(2)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贡献率为11.01%;(3)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源泉不同:东部地区更多地依赖于资本的贡献(87.62%),中部地区的土地要素贡献突出(17.66%),而西部地区劳动的贡献显著(14.93%)。研究结论: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保持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需要制定和实施一个好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应尽量体现出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本文认为,土地作为总量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市场配置中必须以保障生产功能为基础与前提;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经济关系、供求关系都由宏观经济体系中客观的“生产性需求”状况决定。因此,在土地供应实践中,应以生产性需求为前提和基础,确定土地供应方向、结构与节奏,遵循市场原则并发挥市场主观能动性,实现理性供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明月  张志鸿  胡竹枝  
利用1996~2016年广东省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等面板数据,综合运用C—D生产函数、岭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测算不同内涵情境下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结果表明:(1)仅考虑土地要素的资源属性或资产属性,土地要素投入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前者贡献率为20.82%,后者为19.62%;土地要素更多的以资源的形态发挥作用。(2)同时考虑土地要素的资源属性和资产属性,土地要素投入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56%;科技进步、资本、劳动力投入相应的贡献率分别为35.35%、23.11%、18.99%。研究发现,土地要素同时以资源和资产形态促进经济增长,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属性,测度出的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为真实、准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晓波  
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土地要素与制度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用我国1 99 9-2009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固定影响的变截距面板数据模型,并得出结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志强  高丹桂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一个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考虑土地要素流动对二元经济转换的影响。因此,可以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技术,通过构建一个考虑了土地、劳动力两要素流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模型来发展二元经济理论,并据此针对我国现实给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