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53)
- 2023(18539)
- 2022(15432)
- 2021(14294)
- 2020(12257)
- 2019(27859)
- 2018(27949)
- 2017(54084)
- 2016(29264)
- 2015(33227)
- 2014(33115)
- 2013(32302)
- 2012(29550)
- 2011(26315)
- 2010(26562)
- 2009(24672)
- 2008(24278)
- 2007(22003)
- 2006(19099)
- 2005(17098)
- 学科
- 济(115727)
- 经济(115588)
- 管理(85527)
- 业(83178)
- 企(66812)
- 企业(66812)
- 方法(55144)
- 数学(48714)
- 数学方法(48143)
- 农(34337)
- 中国(33033)
- 财(33010)
- 业经(25054)
- 制(24588)
- 贸(23243)
- 贸易(23232)
- 农业(22716)
- 学(22702)
- 易(22618)
- 技术(20987)
- 银(20548)
- 银行(20487)
- 理论(20033)
- 地方(19925)
- 务(19781)
- 财务(19702)
- 财务管理(19656)
- 行(19576)
- 融(19390)
- 金融(19382)
- 机构
- 学院(419508)
- 大学(417467)
- 济(172167)
- 经济(168525)
- 管理(161419)
- 理学(139028)
- 理学院(137566)
- 研究(135776)
- 管理学(135028)
- 管理学院(134270)
- 中国(104298)
- 京(86850)
- 科学(82355)
- 财(81127)
- 农(69862)
- 所(68280)
- 财经(64887)
- 中心(63768)
- 江(62875)
- 业大(62365)
- 研究所(61703)
- 经(58965)
- 农业(55178)
- 北京(54233)
- 经济学(53563)
- 范(53499)
- 师范(52890)
- 州(49610)
- 院(48770)
- 经济学院(48599)
- 基金
- 项目(278125)
- 科学(218737)
- 研究(203148)
- 基金(201392)
- 家(175626)
- 国家(174173)
- 科学基金(149456)
- 社会(128692)
- 社会科(122025)
- 社会科学(121990)
- 省(109575)
- 基金项目(106002)
- 自然(96512)
- 教育(95975)
- 自然科(94345)
- 自然科学(94320)
- 自然科学基金(92665)
- 划(91964)
- 编号(83522)
- 资助(83170)
- 成果(67718)
- 重点(62667)
- 部(61895)
- 发(59153)
- 创(58414)
- 课题(57569)
- 创新(54560)
- 科研(53602)
- 国家社会(53386)
- 教育部(53367)
- 期刊
- 济(185385)
- 经济(185385)
- 研究(118983)
- 中国(81413)
- 学报(65303)
- 财(63948)
- 农(63022)
- 管理(59380)
- 科学(59306)
- 大学(49606)
- 教育(46943)
- 学学(46863)
- 农业(42857)
- 技术(39828)
- 融(39544)
- 金融(39544)
- 财经(32606)
- 业经(31502)
- 经济研究(30509)
- 经(28044)
- 问题(24635)
- 业(22598)
- 技术经济(21440)
- 统计(20999)
- 贸(20725)
- 理论(19892)
- 版(19849)
- 商业(19804)
- 策(19231)
- 图书(19104)
共检索到614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建勋 仪姗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劳动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不高,劳动收入份额相对较低。本文基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的推测,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应是要素市场扭曲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中介变量。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发现,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在要素市场扭曲和劳动收入份额间起完全中介效应。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的情况下,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可以促进与资本相融合的技术进步,即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进而降低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建勋 仪姗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劳动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不高,劳动收入份额相对较低。本文基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的推测,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应是要素市场扭曲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中介变量。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发现,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在要素市场扭曲和劳动收入份额间起完全中介效应。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的情况下,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可以促进与资本相融合的技术进步,即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进而降低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钦礼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显著小于1,并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劳动增强型的,表现为劳动效率持续快速提高,而资本效率则持续下滑,正是偏向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速率高于资本深化的速率直接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表明,导致资本效率下滑引起劳动收入份额也持续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则主要是中国企业没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拓展升级其生产价值链,以致没能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而政府经济政策偏差形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其云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中国2001-2010年贸易开放、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可见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正影响,技术进步则表现为负影响。除此之外,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效应的因素还有国有经济、产业结构及人力资本;而外商投资、资本产出比及银行部门扩张对其有负影响。从空间溢出效应看,贸易开放、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和银行部门扩张在空间上具有溢出效益,其他变量的空间溢出效益不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赵景 李金城
当前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已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有文献更多地从产业结构、制度和劳动者谈判力等角度展开分析,相关观点对某一特定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却无法诠释世界范围内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为此,文章从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重新审视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成因,采用供给面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方法测算了全国及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结果显示,中国的技术进步整体上呈现资本偏向性,即更有助于提高资本边际产出而恶化劳动收入分配地位。文章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方法检验了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方向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发现,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决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建国 白红光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劳动要素收入之间的关系,之后利用中国1952年~2007年的年度数据,从宏观角度和采掘业等13个行业18年数据的行业角度及国际宏观数据角度对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我国劳动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论表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劳动收入的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低技术含量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能带来劳动收入长久、有效的增长。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峻
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非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不平衡的。为了论证其潜在的不平衡性,文章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和Solow模型,构建了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以能源技术进步为基准,分别对资本体现式和非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水平值进行测度,进而比较了两种技术进步方式对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差别。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玉爽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构建理论框架揭示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过程,阐释环境规制影响技术进步偏向进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路径及机制,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测算各省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利用2000-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各省份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运用SYS-GMM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特征,当前我国环境规制实施强度已过拐点,有利于促进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规制通过技术进步偏向这一路径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环境规制处于促进技术进步偏向劳动的阶段;进一步的分区域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南方、北方地区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均呈U形且已过拐点,但中介效应只存在于南方地区。因此,政府和环保部门要灵活采用环境规制政策,不应不计民生影响地达到环保指标,忽视政策对劳动力相对资本的使用效率、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最终导致劳动者收入承受环境规制的主要影响。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锋
依据扩展的托达罗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贸易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者;资本深化在前期有利于劳动者,但资本深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却不利于劳动者;城乡之间劳动力自由流动障碍的减少,有利于劳动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作用大小依东、西、中部地区的次序递减;进一步地,FDI质量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偏效应未能减少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结论对于中国现阶段合理"选资",减轻FDI导致的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秋锋
依据扩展的托达罗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贸易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者;资本深化在前期有利于劳动者,但资本深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却不利于劳动者;城乡之间劳动力自由流动障碍的减少,有利于劳动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作用大小依东、西、中部地区的次序递减;进一步地,FDI质量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偏效应未能减少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结论对于中国现阶段合理"选资",减轻FDI导致的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曈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CES生产函数的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并使用我国29个省市1990-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的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劳动与资本的要素替代弹性基本处于0到1之间,并且要素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在生产过程中各省的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均大于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属于资本使用型技术进步偏向。对于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大部分沿海省份的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小于0,而内陆地区则普遍大于0。基于测算结果,各地区应当加快利率市场化、财税体制改革,控制房市股市投机,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的步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优树 李浩然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持续上升,这与全球趋势相反。利用我国2007年至2020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行业内与行业间贡献率分解,结果显示其主要来自行业内增长。对工业、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与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相关关系;基于生产侧均衡并使用两步FGNLS方法估计的工业与服务业CES生产函数参数表明,当资本劳动替代率大于1时,全行业范围内的劳动增强型技术提升是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主要原因。基准模拟结果能够解释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31.56%以及服务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80.98%,该结果与我国近些年实施的一系列民生保障措施有关。研究结论支持技术进步是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主要原因,而非大多数文献提到的结构转型,这为我国科学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侯玮迪 丁建勋 仪姗
基于一个具有两种类型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本文推测,随着我国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倒U型变动轨迹。文章运用2001-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以及东部、中西部地区的倒U型曲线都存在,而且全国整体以及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都已经越过了全国拐点。这为2008年以后我国出现扩大投资下增长下滑的"增长悖论"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除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下降之外,设备资本品积累速度下降引致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速度降低,使经济增长率进入倒U型曲线的右侧,可能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 增长悖论 倒U型曲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