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0)
2023(8168)
2022(6958)
2021(6342)
2020(5245)
2019(11494)
2018(11392)
2017(21194)
2016(11407)
2015(12514)
2014(12079)
2013(11455)
2012(10274)
2011(9244)
2010(9310)
2009(8754)
2008(8280)
2007(7184)
2006(6407)
2005(5694)
作者
(30810)
(25940)
(25677)
(24320)
(16224)
(12507)
(11742)
(9963)
(9698)
(9180)
(8742)
(8568)
(8202)
(8017)
(7964)
(7920)
(7848)
(7651)
(7634)
(7364)
(6311)
(6289)
(6154)
(5819)
(5754)
(5723)
(5680)
(5607)
(5273)
(5114)
学科
(40432)
经济(40386)
管理(29854)
(27123)
(22028)
企业(22028)
(20114)
贸易(20104)
(19549)
方法(17996)
数学(14739)
数学方法(14536)
(13042)
中国(11930)
(10162)
业经(10054)
(8625)
(8452)
地方(8427)
农业(8125)
理论(7864)
(7566)
关系(7222)
(6925)
银行(6896)
(6635)
环境(6622)
(6248)
出口(6245)
出口贸易(6245)
机构
学院(153843)
大学(151066)
(63481)
经济(62273)
管理(55797)
研究(50042)
理学(48012)
理学院(47502)
管理学(46546)
管理学院(46272)
中国(37711)
(30195)
科学(29898)
(28905)
(26654)
(24372)
(24295)
中心(23887)
业大(23279)
财经(23165)
研究所(21991)
农业(21131)
(20850)
(20357)
师范(20143)
经济学(19778)
(19183)
(18513)
北京(18094)
经济学院(18080)
基金
项目(103591)
科学(81221)
研究(77268)
基金(74299)
(64880)
国家(64332)
科学基金(54768)
社会(49505)
社会科(47056)
社会科学(47048)
(41489)
基金项目(38681)
教育(36367)
(34352)
自然(34182)
自然科(33422)
自然科学(33416)
自然科学基金(32816)
编号(31906)
资助(29913)
成果(25811)
重点(23675)
(22827)
(22564)
(22225)
课题(22191)
国家社会(20676)
创新(20652)
科研(20155)
教育部(19675)
期刊
(69134)
经济(69134)
研究(45623)
中国(28970)
(24677)
学报(24629)
(21365)
科学(20937)
管理(19823)
教育(19154)
大学(18748)
学学(17552)
农业(16818)
(13856)
金融(13856)
(13855)
业经(13531)
经济研究(12354)
技术(12168)
国际(11876)
财经(10575)
问题(10316)
统计(9520)
(9260)
(8460)
商业(8255)
图书(8168)
(7991)
(7610)
决策(7159)
共检索到231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培青  姜瑜  
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家对外贸易本质和现象的偏离引发了人们对于贸易统计的思考。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争议主要集中在通关原则、所有权原则、国民贸易原则和增加值原则上,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不足。文章通过引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将进口产品按用途进行拆分,从要素含量角度重新测算了中国的贸易统计指标,发现中国的贸易统计数据比传统的贸易数据要小。这种新的测算方法能从投入要素和生产过程反映一国外贸增长的本质和内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国姣  杨来科  
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的背景下,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更能准确的评估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贡献和具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的视角综合考虑了服务业嵌入在制造业的间接出口,对中日服务贸易直接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中日双边服务贸易重要性差异,出口结构变化以及优势产业情况再次进行了分析考察。研究表明:中日服务业在增加值核算法下与传统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差异上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对中国而言,双边服务贸易重要性逐渐下降,日本则相反;传统贸易核算法低估了中日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程度;中日在服务贸易上互补性明显,中国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而日本则在资本、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雪  李谷成  
HOV模型指出产品间的贸易本质上也是要素间的贸易,一国进行自由贸易时,将成为其丰裕要素的净出口国,稀缺要素的净进口国。本文应用贸易要素含量研究方法,对1992-2013年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的要素含量进行核算,将土地、劳动力、资本要素整合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并基于Leamer改进,对相对要素禀赋进行考察。核算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要素的净出口程度趋于下降;土地要素的贸易含量呈现净进口态势;资本要素的净进口不断扩大。此外,劳动力要素相对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本要素则不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贸易对不同生产要素的影响不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常黎  胡鞍钢  
本文应用贸易要素含量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1992-2002年中国的制造业贸易。研究发现,中国是低级技能劳动要素的丰裕国家,是资本和高级技能劳动要素的稀缺国家。相较于资本,中国更缺人才。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各类劳动要素分布存在巨大差异。10年间,中国所有要素禀赋都有较大改善,技术进步、贸易政策和存量积累三个因素对比较优势的变迁施加了不同的影响。其中,贸易结构日益向着密集出口低级技能劳动要素,同时更加依赖进口高级技能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方向演变,值得密切关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瑶  
本文从理论上指出,传统计算贸易要素含量的方法不适用于加工贸易比重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并提出了区分中间产品贸易和最终产品贸易的改进计算方法。通过传统方法计算中国制造业1997年、2002年和2007年贸易的要素含量,发现中国的要素贸易情况符合比较优势理论,并且贸易开放后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熟练工人密集度显著提高。用区分中间产品贸易和最终产品贸易的方法计算2002年中国制造业贸易的要素含量,发现加工贸易企业与非加工贸易企业生产技术差异很大,忽略中间产品贸易的传统计算方法会造成中国制造业要素净出口的严重高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丹   孟恒宇  
文章基于2000~2014年世界42个主要经济体MRIO及环境账户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贸易规则深化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贸易规则深化能够显著降低缔约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该结论通过了多项稳健性检验。(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贸易规则深化主要通过强化双边价值链关联、加强制造业服务要素投入替代、加强数字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实现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据流动类条款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效果最强,贸易环境类次之,隐私保护类条款最弱;数字贸易条款总体完善对污染密集型行业和非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减排效果更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文章对推动高水平数字贸易规则签订、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推进数字经济建设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攀  黄卫平  
通过将出口总额进行本国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分解,可以构建衡量一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的评价指标,更加深入的考查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状况。文章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重新考查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增加值贸易"概念的提出对国际分工研究的影响。利用OECD-WTO联合发布的Ti VA数据库,借鉴Koopman的研究思路,文章测算和分析了1995-2011年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是将价值链参与度进行前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攀  黄卫平  
通过将出口总额进行本国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分解,可以构建衡量一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的评价指标,更加深入的考查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状况。文章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重新考查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增加值贸易"概念的提出对国际分工研究的影响。利用OECD-WTO联合发布的Ti VA数据库,借鉴Koopman的研究思路,文章测算和分析了1995-2011年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是将价值链参与度进行前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攀  黄卫平  
通过将出口总额进行本国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分解,可以构建衡量一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的评价指标,更加深入的考查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状况。文章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重新考查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增加值贸易"概念的提出对国际分工研究的影响。利用OECD-WTO联合发布的Ti VA数据库,借鉴Koopman的研究思路,文章测算和分析了1995-2011年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是将价值链参与度进行前向和后向的分解后发现,中国依旧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下游;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也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依旧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间产品是主要的贸易对象,研究分工地位的传统方法将不再适用。本文借鉴了Koopman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欧盟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经济体1995-2011年制造业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和国际分工地位指数,并进行跨国跨行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价值链参与程度国别差异较大;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的位置,有被"锁定"的风险;国际分工地位较高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行业;高技术行业的分工地位指数为负,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间产品是主要的贸易对象,研究分工地位的传统方法将不再适用。本文借鉴了Koopman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欧盟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经济体1995-2011年制造业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和国际分工地位指数,并进行跨国跨行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价值链参与程度国别差异较大;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的位置,有被"锁定"的风险;国际分工地位较高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行业;高技术行业的分工地位指数为负,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兵兵  李祎雯  
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跨境分离变得日益普遍。原来以跨境和最终产品为标准的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已无法对一国贸易利益进行准确描述。因此,基于传统贸易统计视角,运用竞争性投入产出法所测算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数据则会存在被高估的可能。本文运用新附加值贸易视角下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法,在考虑技术异质性情形下,对2000—2014年中日两国27个行业部门的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再测算,结果显示:(1)中国对日本是贸易逆差国,但却是隐含碳排放的顺差国;与新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相比,传统贸易统计方法高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剑  谷克鉴  
本文从开放经济的视角出发,阐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比较优势战略运用引致的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化以及由此发生的产业以及贸易结构变革,并借HOV模型和计量模型解析对外贸易、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增长、资源要素禀赋改变以及经济结构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比较优势及其动态化原则的利用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指导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潘锡泉  
文章基于金砖五国的经验数据对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再评估,研究认为,金砖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不成熟造就了以不同指标衡量的金融发展水平对贸易开放的影响效应呈现较大的异质性,金融深度的增加和金融发展结构的优化有利于金砖国家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而银行业和证券业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的提高却会起到抑制贸易开放的作用。这就要求金砖国家在继续做好金融深度和金融发展结构对贸易开放促进作用的前提下,着力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使金融资产配置转向更具效率的私营实体企业,优化金融市场资产配置结构,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以共同推进贸易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雨  
本文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角度,通过计量分析结果得出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并未显著地带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这表明当前我国服务业包括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其规模的扩大带动技术含量升级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人力资本积累对传统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提升无显著影响,对新型服务贸易领域出口技术含量则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以及货物贸易出口规模均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提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为更好发挥服务贸易在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方式中的作用,不仅要注重"量"的扩张,更应注重"质"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