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0)
- 2023(14961)
- 2022(12487)
- 2021(11497)
- 2020(9449)
- 2019(21740)
- 2018(21617)
- 2017(41795)
- 2016(22987)
- 2015(25865)
- 2014(26008)
- 2013(25390)
- 2012(22988)
- 2011(20502)
- 2010(20354)
- 2009(18598)
- 2008(18083)
- 2007(15630)
- 2006(13865)
- 2005(12329)
- 学科
- 济(91764)
- 经济(91648)
- 管理(65735)
- 业(61664)
- 企(50391)
- 企业(50391)
- 方法(39461)
- 数学(33834)
- 数学方法(33406)
- 中国(27342)
- 农(26253)
- 财(21859)
- 业经(21830)
- 地方(20589)
- 学(19511)
- 农业(17535)
- 制(16606)
- 贸(16011)
- 贸易(16004)
- 理论(15812)
- 易(15489)
- 环境(14838)
- 和(14263)
- 技术(14121)
- 务(13787)
- 财务(13711)
- 财务管理(13681)
- 银(13607)
- 银行(13560)
- 企业财务(12940)
- 机构
- 大学(323548)
- 学院(321995)
- 管理(128419)
- 济(125511)
- 经济(122575)
- 理学(111401)
- 理学院(110135)
- 管理学(108197)
- 管理学院(107620)
- 研究(107130)
- 中国(78789)
- 京(69456)
- 科学(67688)
- 财(56431)
- 所(53256)
- 农(52092)
- 业大(49048)
- 研究所(48518)
- 中心(48405)
- 江(46813)
- 财经(45673)
- 范(44540)
- 师范(44175)
- 北京(43675)
- 经(41537)
- 农业(40684)
- 院(39143)
- 州(38423)
- 经济学(37277)
- 师范大学(35904)
- 基金
- 项目(223962)
- 科学(176743)
- 研究(164817)
- 基金(162125)
- 家(140896)
- 国家(139699)
- 科学基金(120599)
- 社会(103956)
- 社会科(98449)
- 社会科学(98422)
- 省(87685)
- 基金项目(86928)
- 自然(78175)
- 自然科(76364)
- 自然科学(76349)
- 教育(75416)
- 自然科学基金(74956)
- 划(73844)
- 编号(67604)
- 资助(65171)
- 成果(54866)
- 重点(49944)
- 部(48652)
- 发(48035)
- 课题(46558)
- 创(46344)
- 创新(43177)
- 国家社会(42413)
- 科研(42334)
- 教育部(41858)
- 期刊
- 济(137598)
- 经济(137598)
- 研究(96197)
- 中国(59903)
- 学报(50847)
- 农(47953)
- 科学(46872)
- 管理(45889)
- 财(41431)
- 教育(38555)
- 大学(38546)
- 学学(35985)
- 农业(33133)
- 技术(27206)
- 融(26091)
- 金融(26091)
- 业经(23544)
- 财经(21529)
- 经济研究(21196)
- 问题(20035)
- 经(18400)
- 图书(18273)
- 业(16296)
- 科技(15806)
- 理论(15788)
- 现代(15149)
- 技术经济(15120)
- 版(14743)
- 实践(14460)
- 践(14460)
共检索到466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宁 郝晋珉 杨立 双文元 孟鹏
城市复杂的属性决定了城市化内涵的综合性。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抽象研究,从城市的本质特征出发,将城市化的内涵抽象为若干要素的城市化,探讨了城市化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性,并从要素协调的角度解释了拉美和我国城市化实践中遇到的若干典型问题。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构成要素包括空间、人口、经济与社会,每个要素都在城市化这个有机整体中担负着一定的机能,健康的城市化应当是各要素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城市化各内在要素协调的视角解释、分析城市化问题是一个可行的思路。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慧宗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速度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反差增大。基于产权制度的研究视角,生态环境产权制度的确立不仅能成为促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关系转变的动力,而且有助于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然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产权制度无法脱离既有的现实基础,因此有必要在考量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施加影响。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生态环境 产权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达捷
工业化与城市化必须协调均衡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得到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通过对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工业化水平,二者在发展进程中的失衡状态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综合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促进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的思路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城市化的雄厚物质基础;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慧慧 胡秋阳 张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区域间城市化和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城市化与镇化并重,中西部地区镇化快于城市化,东北地区镇化水平偏低。从省级层面来看,人口城市化与镇化之间的关系由正相关逐渐转为负相关,反映出城市化与镇化间并没有实现良好的协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性表现出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其改善的时间节点在2005年前后。同时,由于镇化与工业化的正向互动不断增强且与城市化的竞争关系逐步显现,导致镇化与"两化"协调性间的关系渐趋负向。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应明确城市化与镇化分工定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城市化发展培育新动能。同时,打破行政化分割,促进区域间融合发展,推动国内大循环。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镇化 协调性 耦合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曦
城市化质量和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是科学、合理地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构建了以经济指标、公共服务指标和环境指标为核心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11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化质量进行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地区城市化质量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程度,探求城市化质量和水平非协调发展的原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动城市化合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永锋 高建华 张智先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技术创新日益聚焦于大中城市,创新是城市的灵魂,并引导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作为创新的“神经中枢”,只有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相应的创新才会产生。二者的关系在于城市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对创新起塑造作用,而创新则通过物质与能量的输出,对城市具有反作用。城市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以时空为参照系、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基于上述理论,运用相关分析、熵权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状况作了综合评价,并在综合和分组两个层面对二者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市化 城市创新能力 协调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河东
以中国18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指数,并建立耦合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并且地区差距明显,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协调发展 城市群 城市化 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新雷 郭鸿雁
运用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理论,本文详细分析了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加速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雷仕凤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如何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当今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工业化、城市化是否动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地位,在低成本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与失地人口的可持续安置和发展之间如何进行选择和平衡,工业化、城市化如何与农地非农化结合。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应特别处理好诸如平衡好农地保护与农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重要关系,以保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顺利发展,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并且为最广大的社会所分享。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学功 樊明智
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区域内产业结构变动的必然反映,二者之间是一种耦合与协同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与一般模型对比分析,因非农产业企业规模与布局、政策制度等原因,许昌市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加强县域优势产业、着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教育培训、构建协调的推拉制度体系是促进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城市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丁利春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山西耦合协调发展的测度对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山西省的基本发展情况,简要介绍城市化和城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计算不同权重后分别建立不同综合度的评价指标模型、耦合度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文章得到以下结论:社会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是推动山西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整体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响应是推动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原因。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11年间都在拮抗发展,山西城市化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环境不良则制约城市化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张守忠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时空规律,基于协同论的观点指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评判标准并构建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序参量体系,其中序参量的选取及其上下限的确定是模型能正确应用的关键。应用此模型,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协调标准和模型意义明确、应用简单,能有效判别区域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不同发展层次,对于协调区域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标准 协调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章昌平 陈洁 王力峰 朱玉鑫
城市化进程促使民族地区人口集中、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而作为支撑的基础——生态环境,却有可能面临退化。文章以广西为例,采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探讨民族地区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发现广西城市化与生态协调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都沁军
在分析了产业结构演进是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而进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增加城市化的动力,并从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增强城市的认同感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城市化 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运财
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是实现地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二者协同发展对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包含12个指标在内的城市化发展综合指标体系,6个指标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并采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进行测度,之后构建耦合度、相对发展度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城市化、商贸流通业,还是二者耦合协调度,均具有显著区域差异,但其在时间维度层面具有轻微变动,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为代表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特区、对外开放口岸地区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达到协调发展阶段,且城市化和商贸流通业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他地区仍处于发展阶段或拮抗阶段。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城市化 耦合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