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8)
2023(13344)
2022(11027)
2021(10084)
2020(8328)
2019(19172)
2018(18201)
2017(34430)
2016(18592)
2015(20848)
2014(20180)
2013(20344)
2012(19322)
2011(18000)
2010(17846)
2009(16720)
2008(15997)
2007(13870)
2006(12556)
2005(11345)
作者
(56143)
(47097)
(47080)
(44602)
(30121)
(22720)
(21059)
(18329)
(18006)
(16472)
(16301)
(15660)
(15073)
(14983)
(14826)
(14471)
(13968)
(13641)
(13596)
(13405)
(11710)
(11679)
(11353)
(10697)
(10684)
(10481)
(10175)
(9874)
(9413)
(9197)
学科
(104089)
经济(103992)
管理(49279)
(47260)
方法(42590)
数学(38713)
数学方法(38521)
(35556)
企业(35556)
中国(25672)
(22428)
地方(22039)
(20646)
贸易(20638)
(20164)
(20071)
(18187)
业经(18050)
(15992)
金融(15991)
农业(15677)
(15241)
地方经济(14350)
环境(14328)
(13793)
银行(13744)
(13288)
(11536)
(11534)
(11381)
机构
大学(283802)
学院(278552)
(137124)
经济(135164)
研究(106538)
管理(103043)
理学(89699)
理学院(88661)
管理学(87493)
管理学院(86993)
中国(80621)
科学(61393)
(59027)
(57801)
(54532)
(50989)
研究所(49900)
财经(47246)
中心(46097)
经济学(45749)
(43431)
业大(41832)
经济学院(41390)
农业(40470)
(38099)
北京(37588)
(37317)
财经大学(35575)
(34180)
师范(33770)
基金
项目(188122)
科学(149086)
基金(142330)
研究(131314)
(126993)
国家(126050)
科学基金(106413)
社会(90379)
社会科(86123)
社会科学(86100)
基金项目(74411)
(67997)
自然(67487)
自然科(66012)
自然科学(65987)
自然科学基金(64930)
(59454)
教育(59091)
资助(58567)
编号(47399)
(43911)
重点(43111)
(41614)
国家社会(40255)
(38808)
成果(38382)
教育部(37895)
中国(36598)
创新(36580)
科研(36232)
期刊
(146705)
经济(146705)
研究(87595)
中国(50226)
学报(48112)
(45412)
科学(43628)
(41691)
管理(37219)
大学(36241)
学学(34682)
农业(31109)
(28136)
金融(28136)
经济研究(26633)
财经(25192)
(21855)
(20760)
国际(20184)
技术(20047)
问题(20038)
教育(19658)
业经(19246)
世界(18296)
(18171)
技术经济(15263)
统计(14223)
商业(12616)
(12611)
(12451)
共检索到418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国达  任祎卓  
本文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基础上设定的产品内分工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理论命题及推论,运用1991-2014年中国与东亚9国(地区)间的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1)随着资本、技术、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呈阶梯性下降,它们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亦随之依次呈阶梯性减弱以至为负。(2)强流动要素中间产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大于弱流动要素中间产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而这主要取决于要素中间产品的要素替代弹性和中间产品替代弹性的"两个弹性"大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顾国达  任祎卓  郭爱美  
本文通过修正GEM模型而发展了一个引入垂直中间产品贸易和水平中间产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全球经济理论模型(IMT-GEM),并利用1991-2014年中国与东亚9国(地区)间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垂直专业化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具有显著、稳定的正向作用;且随着垂直专业化指数的提高,国际经济周期的协动性亦随之增强,从而丰富了"贸易—经济周期协动性之谜"的谜底理论。实证研究还发现,在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传递上,除垂直专业化外,产业间贸易相对产业内贸易的作用较大,一些非贸易变量如FDI、产业结构差异度和政策协调程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研究结论对于合理把握垂直专业化贸易这把"双刃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淑琴  邵宇佳  王彬苏  
本文基于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双边全要素生产率(TFP)为中间变量,研究了价值链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贸易确实会通过TFP来影响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价值链贸易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影响双边TFP联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调节双边贸易对双边TFP联动性的影响,最终传导至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进一步研究表明,价值链贸易在行业内贸易中的作用更大。由中国的经验事实得出,中国的行业间贸易主导了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而行业内贸易则主导了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淑琴  邵宇佳  王彬苏  
本文基于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双边全要素生产率(TFP)为中间变量,研究了价值链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贸易确实会通过TFP来影响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价值链贸易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影响双边TFP联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调节双边贸易对双边TFP联动性的影响,最终传导至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进一步研究表明,价值链贸易在行业内贸易中的作用更大。由中国的经验事实得出,中国的行业间贸易主导了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而行业内贸易则主导了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这为中国制定经济共荣、贸易互补的协调性经济政策提供了若干依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马淑琴  童银节  邵宇佳  
采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研究了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及其影响差异,并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均能显著地影响国际经济周期联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在不同类别的贸易国之间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传导作用均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差异,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两种贸易均发挥显著作用,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挥显著作用的则为最终品贸易。最后,由中国的经验证据表明,中间品贸易主导着中国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周期联动性;对于亚太地区,两种贸易均不能显著传导同中国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而对于发达国家或欧美地区,两种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同中国的经济周期联动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武朝  
本文研究了企业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盈余管理程度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周期性和非周期性行业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通过检验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2000-2011年间经济周期收缩期和扩张期周期性与非周期性行业公司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差异,发现,周期性行业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总体上大于非周期性行业;盈余管理程度在经济收缩期大于扩张期,但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周期性行业公司导致的:非周期性行业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在经济收缩期与经济扩张期并无显著差异,而周期性行业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在经济收缩期显著大于经济扩张期。本文的检验结果表明,在研究盈余管理时,应考虑控制周期性行业与非周期性行业之间,以及经济周期不同阶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东坡  
文章基于中国债券市场背景,使用2008—2021年的非金融企业主体评级数据、2012—2021年的商业银行主体评级数据,实证考察了经济周期波动对评级机构信用评级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行为存在顺周期性,即在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倾向于高估企业主体评级水平,在经济衰退时期评级机构倾向于低估企业主体评级水平。当信用评级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提高时,信用评级机构的顺周期评级行为更为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兵  李苹  
本文基于国际贸易网络的视角,使用2000—2019年二十国集团(除欧盟)的面板数据,构建贸易网络强度指标,对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接贸易渠道是提高双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关键渠道;双边直接贸易强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取决于专业化分工程度;金融危机时期,间接贸易渠道会促进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传导,加剧危机蔓延;地区因素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更能提高经济周期的协同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武朝  
盈余管理不仅与审计意见、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及内部控制等有关,而且,盈余管理程度也是衡量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重要标准。本文研究了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及行业景气度不同时,盈余管理程度的差异。通过检验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2000—2011年间经济周期收缩期和扩张期,以及行业景气度高与行业景气度低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差异,本文发现,盈余管理程度在经济收缩期大于扩张期,在行业景气度高时大于行业景气度低时。进一步,无论在经济收缩期还是扩张期,盈余管理程度都在行业景气度高时大于行业景气度低时;盈余管理程度在宏观经济收缩期且行业景气度低(高)时大于宏观经济经济扩张期且行业景气度低(高)时。本文的研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罗时空  龚六堂  
由于存在金融摩擦,企业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决策可能会随着经济周期而改变。截至目前尚没有一个公认的理论可以对企业融资的经济周期性,特别是股权融资的经济周期性做出肯定的理论预测。因此,有必要从实证的角度为符合中国特征的宏观不完全金融市场模型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微观实证基础。出于这一目的,我们根据实际经济周期文献的习惯采用H-P滤波得到的实际GDP周期项作为宏观经济波动的度量,从面板数据分析和加总数据分析两个方面考察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不包含IPO)行为的经济周期性,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整体样本的研究显示,债务融资量和股权融资量均呈现顺经济周期性(Pro-cyclical)。因为企业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麦延厚  张旭  彭婷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麦延厚  张旭  彭婷婷  
本文采用1992-2012年中国与东亚12国的样本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国际贸易、专业化分工、金融一体化程度和政策协调度等因素对中国与东亚各国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影响,并从中勾勒出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之间通过相互影响进而传导至经济周期同步性这一间接机制。结果表明:就中国—东亚层面而言,贸易一体化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同步性无显著的直接影响,金融一体化程度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同步性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产业结构相似度(专业化分工)会直接减弱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周期同步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希丽  张兵  李可爱  
影响中国(大陆)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双边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金融开放度、产业结构相似度、财政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政策等。运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对1992-2009年中国(大陆)及其贸易伙伴共14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协动性主要受到产业内贸易强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政策以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明侠  
国际经济协调是指有关国际机构和世界各国政府为达到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并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目的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联合干预、管理和调节的政策行为。 战前,西方国家往往也共同采取一些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协调。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付频繁出现的经济危机,其国际协调的基本特点是特定性和临时性。并且在战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下,西方发达国家几乎都拥有各自的经济区域和势力范围,相互之间争斗甚于合作,国际协调的效果极其有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薛敬孝   张兵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地区)的经济周期在某些时期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同期性,而在另外一些时期则存在着离散的倾向。通过计算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实证检验了上述结论。东亚区域内贸易的增长和紧密经济联系的构筑、东亚各国(地区)趋同的经济和金融政策以及世界性冲击是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在某些时期出现同步变动的主要原因;而东亚各国(地区)内部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状况的差异以及外部冲击的减弱是导致东亚地区经济周期同期性在90年代上半期出现离散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