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48)
- 2023(20762)
- 2022(17420)
- 2021(16048)
- 2020(13466)
- 2019(30697)
- 2018(30168)
- 2017(57391)
- 2016(31179)
- 2015(34766)
- 2014(34203)
- 2013(34303)
- 2012(31875)
- 2011(28988)
- 2010(28987)
- 2009(26788)
- 2008(26502)
- 2007(23294)
- 2006(20888)
- 2005(18913)
- 学科
- 济(133622)
- 经济(133481)
- 业(103341)
- 管理(96373)
- 企(88844)
- 企业(88844)
- 方法(56231)
- 数学(45993)
- 数学方法(45579)
- 农(39131)
- 中国(38724)
- 业经(36196)
- 财(36146)
- 地方(28755)
- 农业(27145)
- 贸(26299)
- 贸易(26279)
- 学(26197)
- 制(26140)
- 易(25546)
- 务(24160)
- 财务(24089)
- 财务管理(24058)
- 技术(23154)
- 企业财务(22813)
- 和(22472)
- 理论(21598)
- 银(21038)
- 银行(20963)
- 环境(20736)
- 机构
- 大学(448704)
- 学院(448460)
- 济(186000)
- 经济(182249)
- 管理(175344)
- 研究(157262)
- 理学(150610)
- 理学院(148907)
- 管理学(146588)
- 管理学院(145762)
- 中国(120559)
- 科学(97471)
- 京(97324)
- 财(83855)
- 农(82654)
- 所(80629)
- 研究所(73411)
- 中心(70326)
- 业大(69991)
- 江(67107)
- 财经(66875)
- 农业(65029)
- 北京(61942)
- 经(61066)
- 范(57786)
- 师范(57131)
- 院(56488)
- 经济学(56031)
- 州(53803)
- 经济学院(50650)
- 基金
- 项目(302060)
- 科学(237199)
- 基金(219519)
- 研究(217535)
- 家(193831)
- 国家(192144)
- 科学基金(163802)
- 社会(138773)
- 社会科(131548)
- 社会科学(131512)
- 省(117105)
- 基金项目(115936)
- 自然(106689)
- 自然科(104234)
- 自然科学(104205)
- 自然科学基金(102398)
- 划(99024)
- 教育(98123)
- 资助(89953)
- 编号(87064)
- 成果(70330)
- 重点(67977)
- 发(67377)
- 部(66270)
- 创(63969)
- 课题(60045)
- 创新(59316)
- 国家社会(57664)
- 科研(57648)
- 教育部(56277)
- 期刊
- 济(208821)
- 经济(208821)
- 研究(133687)
- 中国(90476)
- 农(75904)
- 学报(75556)
- 科学(68573)
- 管理(67670)
- 财(64478)
- 大学(56617)
- 学学(53304)
- 农业(52356)
- 教育(46634)
- 融(41943)
- 金融(41943)
- 技术(37889)
- 业经(35282)
- 经济研究(33511)
- 财经(33242)
- 业(29496)
- 经(28726)
- 问题(27216)
- 图书(24788)
- 技术经济(23096)
- 贸(22546)
- 科技(22015)
- 版(21135)
- 世界(20793)
- 现代(20665)
- 商业(20334)
共检索到677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冯涛
要素的合理配置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人力资本纳入经典钱纳里模型进行扩展,首次研究了1994—2011年间中国服务业增长过程中的要素再配置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主要源自要素尤其是资本的驱动,要素再配置的"结构红利"几乎不存在。资源错配导致了要素再配置效应的低下,而造成我国资源错配的本质原因在于政府主导的具有金融垄断性质的投融资体制以及用工机制扭曲和供求失衡的劳动力市场。提高要素再配置效应,释放"结构红利",关键在于不断突破制约我国要素市场发展的制度藩篱,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要素再配置 服务业 结构红利 扭曲 市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恕立 滕泽伟
本文使用服务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对2004-2012年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发现服务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且资本、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贡献效应偏低。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FDI通过资本要素再配置效应对中国服务业产生显著的正向生产率溢出;而劳动力要素在服务部门间配置的扭曲使得服务业FDI的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并不显著。此外,研发创新并没有推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人力资本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强化吸收能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战琪
本文使用跨产业面板数据,对1985—2007年中国经济总体和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增长和要素再配置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估,并剖析了影响要素再配置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和论证了:(1)无论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还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都得出相似的结果,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经历了改革后到1993年的剧烈波动,在1993—2007年期间出现下降趋势。(2)要素再配置效应作为生产率增长的一个来源,在改革后的表现差强人意,在经济总体6部门和工业部门都表现为要素再配置的贡献效应较低。劳动要素的结构变化伴随着经济6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但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总配置效应为负值。(3)工业部门和经济总体的资本生产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正兵
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1997~2011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研究发现,金融中介规模扩张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中间渠道具有负向影响,金融效率提升和结构改善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技术效率作用于生产率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金融发展促进生产率提高的中间渠道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不匹配,因此政策上要着力引导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金融发展的要素再配置效应较弱,尤其是对资本生产率的再配置效应影响为负,这可能源于资本总量的软约束和结构的刚性约束,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对贷款分配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也制约了金融效率的提升,影响了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珍
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不仅存在于省域之间,同样存在于省域内部,提升落后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全省及全国科技均衡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科技大省,其内部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样存在很大差异,文章以苏北欠发达地区为例从"发展软环境和资源配置"角度探讨了制约其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各种因素,从中梳理出了"人才、经费和技术"等关键因素;并根据各因素对苏北各市的具体影响程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霞
本文从外部经济、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等角度分析了企业集聚、经济集聚状况、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并利用分层线性模型(HML)检验了集聚效应对服务业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程度对服务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城市区位也对服务业生产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东部地区城市比中部或西部地区城市的服务业生产效率高,对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推动力强;中部和西部具有同质性,二者对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
关键词:
服务业 集聚 分层线性模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谷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谢攀 李文溥
压低要素价格实现了低成本的高增长,但也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经审计后公开披露的经营数据,应用对企业层面生产函数估计的改进范式,本文测算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力和资本价格扭曲引起的资源误置程度。研究发现:(1)2006年以来,企业间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出现了背离趋势,前者的错配程度加深,而后者整体上有所缓和;(2)对劳动要素而言,政治关联度较低的民营企业劳动力产出缺口较低,使用效率较高,基于政治关联形成的劳动力比价扭曲则加剧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中劳动力资源误置;(3)对资本要素而言,多数上市公司都存在负向扭曲,但错配趋于改善。在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高政治关联度上市公司中,资本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慧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08—201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大;互联网的发展对服务业技术进步和服务业技术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服务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慧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08—201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大;互联网的发展对服务业技术进步和服务业技术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服务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清正 李国平
科技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提供技术和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务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产业之一。但现阶段我国科技服务业产值不高,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高。而集聚发展模式基于高效的组织形式、较低的交易费用及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等优势,可促使科技服务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而,提高中国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对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使其在新常态下新的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明晰和识别中国各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集聚态势及影响因素,能为不同区域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协同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依据。在详细阐述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特征、趋势的基础上,以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为基础,利用1995-2013年中国各省域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通过空间基尼系数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视角,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态势;在空间计量模型框架下识别和动态分析了规模经济、科技实力、知识溢出及政府行为等对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在分析集聚发展问题基础上,未来应从制定差别化政策、强化区域间合作、培育高端人才、提升科技水平、加强知识溢出等方面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韩德超 张建华
明晰和识别中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能为不同区域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1997年~2006年中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和识别中国转型时期专业化分工、产权结构、效率、工业结构、工业化进程和制造业集聚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专业化程度加深、效率提高、非国有产权比重的增加与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显著正相关,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抑制作用,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微弱;分工深化对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大,而产权结构改变对中部...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影响因素 专业分工 产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小阳 吴宇轩
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信用再配置对企业研发(R&D)投入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投资者情绪在商业信用再配置与企业R&D投入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R&D投入与其在商业信用再配置中获得的商业信用显著正相关,投资者情绪在商业信用再配置与企业R&D投入的正向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即高涨投资者情绪会弱化商业信用再配置对企业R&D投入的正向效果。研究结论有助于从非理性视角理解商业信用再配置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应,对上市公司、政府监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商业信用再配置 R&D投入 投资者情绪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蒲艳萍 成肖
本文借鉴Jeffrey Wurgler的资本配置效率模型,对2004—2011年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发现,中国服务业资本配置整体有效,但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波动性;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区域、省际和行业差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工业成长性和价值创造力强的省份、垄断性质或公共服务性质较高的行业,资本配置效率低或无效。对影响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市场化进程和以银行存贷款额、贷存比率、股票交易额衡量的金融发展对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衡量的金融发展对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不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福柱 王鑫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关于要素配置效率项的分解,采用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并分析2008-2017年全国及分区域包含资本、劳动力及能源投入的服务业要素配置效率。结果表明,全国服务业要素配置效率大体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其中,资本要素配置效率对其促进作用最显著,能源要素配置效率次之,而数值为负的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是拖累其提升的主要因素。各地区服务业要素配置效率差异与地区内服务业省际平均产值规模相似,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递减态势,其三种要素的配置效率也因区域服务业经济运行特征相异而表现出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