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9)
- 2023(9360)
- 2022(8101)
- 2021(7474)
- 2020(6361)
- 2019(14767)
- 2018(14418)
- 2017(28948)
- 2016(15702)
- 2015(17474)
- 2014(17381)
- 2013(17177)
- 2012(16312)
- 2011(15148)
- 2010(15616)
- 2009(14724)
- 2008(14713)
- 2007(13474)
- 2006(12395)
- 2005(11356)
- 学科
- 济(65415)
- 经济(65344)
- 管理(42439)
- 业(40614)
- 企(30492)
- 企业(30492)
- 方法(28117)
- 数学(25229)
- 数学方法(24890)
- 中国(21136)
- 农(20693)
- 财(16611)
- 贸(14611)
- 贸易(14603)
- 制(14294)
- 易(14248)
- 学(13549)
- 业经(13057)
- 农业(12750)
- 银(12319)
- 银行(12284)
- 行(11901)
- 策(11464)
- 地方(11275)
- 融(10880)
- 金融(10878)
- 环境(9830)
- 税(9293)
- 理论(9123)
- 体(9011)
- 机构
- 大学(233459)
- 学院(231835)
- 济(100609)
- 经济(98557)
- 管理(85872)
- 研究(83447)
- 理学(73602)
- 理学院(72750)
- 管理学(71368)
- 管理学院(70927)
- 中国(63647)
- 京(49746)
- 科学(49662)
- 财(49649)
- 所(43415)
- 农(41810)
- 研究所(39182)
- 财经(38573)
- 中心(36933)
- 江(36541)
- 经(35093)
- 业大(34344)
- 农业(32953)
- 北京(31902)
- 经济学(31634)
- 范(30912)
- 师范(30614)
- 院(29899)
- 经济学院(28718)
- 财经大学(28620)
- 基金
- 项目(146998)
- 科学(115770)
- 基金(107505)
- 研究(107101)
- 家(94351)
- 国家(93600)
- 科学基金(78722)
- 社会(68591)
- 社会科(65203)
- 社会科学(65185)
- 省(56154)
- 基金项目(55670)
- 自然(50175)
- 教育(50003)
- 自然科(49044)
- 自然科学(49022)
- 划(48335)
- 自然科学基金(48179)
- 资助(45480)
- 编号(42875)
- 成果(36673)
- 部(33807)
- 重点(33386)
- 发(31923)
- 课题(30579)
- 创(29844)
- 教育部(28868)
- 国家社会(28667)
- 科研(28012)
- 创新(27917)
- 期刊
- 济(111688)
- 经济(111688)
- 研究(74641)
- 中国(45623)
- 农(37487)
- 学报(37351)
- 财(35131)
- 科学(34389)
- 管理(31995)
- 大学(28651)
- 学学(26815)
- 教育(26595)
- 融(25721)
- 金融(25721)
- 农业(25351)
- 财经(19281)
- 经济研究(19278)
- 技术(18468)
- 业经(18036)
- 经(16705)
- 问题(15264)
- 贸(14611)
- 理论(13417)
- 业(12784)
- 国际(12458)
- 实践(12110)
- 践(12110)
- 统计(11721)
- 技术经济(11415)
- 商业(10764)
共检索到359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卿志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仕斌 徐海
自1978年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一个长期存在的特征就是市场的扭曲,这种扭曲既存在于产品市场,也存在于要素市场。产品市场中的价格扭曲会改变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从而影响不同经济主体的发展。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价格双轨制逐步取消后,产品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王蕾
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 ,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就业政策的短期性致使我国劳动力数量供过于求 ,劳动力质量供不应求 ,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我们必须发展经济 ,增加劳动力需求 ;控制人口数量 ,缩减劳动力供给 ;发展教育 ,提高劳动力质量
关键词:
就业 压力 劳动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玉
针对要素市场扭曲背景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动能的不足,构建省级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的资源配置效应在缓解要素市场扭曲并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证实:要素市场扭曲背景下,数字经济的资源配置效应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数字经济主要通过缓解金融、人才、技术三类要素市场扭曲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大企业样本中,数字经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据此,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关注要素市场发展,促进各类要素充分流动、重组和重构;根据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柔性化创建组织情景体系。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要素市场扭曲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蒲晓红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金花
当前我国要素价格扭曲已经严重影响到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分析要素价格扭曲影响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对外贸易价值链现状,进而提出了推进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要素价格扭曲 对外贸易 转型升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健 赵乐欣 姚能志 白俊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要坚持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政府创新激励政策为企业研发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但也导致了企业凭借信息优势以创新迎合行为反制政策初衷的创新困境。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迎合行为的影响、情境效应、作用机制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抑制该地区企业创新迎合行为,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来自数字产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增加;对于异质性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迎合行为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处于低行业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处于低营商环境中的企业更显著;对于机制分析,数字经济能够通过降低企业与外界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抑制企业创新迎合行为;对于经济后果,数字经济既能直接影响企业创新产出,也能在降低企业创新迎合行为的同时,间接改善由此产生的创新产出下降问题。本文丰富了数字经济打破“信息孤岛”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当前科创实践中存在的“高投入、强数量、弱质量、低效率”现象提供了可能的解决路径,而且为抑制企业创新迎合行为以及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微观依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宋大强 皮建才
我国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长期落后于产品的市场化进程,由此出现了资源错配现象。文章对国内外关于要素价格扭曲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要素价格扭曲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生产要素的价格扭曲会造成生产活动的低效率。具体来看,要素价格扭曲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长期来看降低了生产率,不利于社会的充分就业,妨碍了企业创新,损害了出口竞争力以及抑制了高质量FDI的流入。对我国来说,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由市场来配置生产要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最后,文章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丹红
人口因素与体制性因素造成了辽宁省巨大的就业压力。缓解辽宁省的就业压力对于辽宁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辽宁省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在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就业空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就业容量,发展教育培训,提高就业率,推广非正规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促进机制,扩大就业范围等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就业压力 就业增长 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余文涛 吴士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局部地区资源错配现象依然存在。我国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迅速崛起,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作为一种跨部门、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机制,互联网平台经济是否有助于缓解局部地区市场扭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文采用2009—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平台经济对市场扭曲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平台经济对金融市场错配和技术市场错配具有显著的改善效应,其关键影响机制在于:一方面,作为一种跨区域营销和贸易机制,互联网平台经济有助于显著加剧区域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跨区域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互联网平台经济有利于显著提升区域产业专业化水平。在价值链作用下,这种发端于产品市场的机制效应会传递至要素市场,使得技术资源、金融资源等要素市场的扭曲局面得以改善。实证结果还显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竞争效应仅在私营企业间产生显著影响,在国有企业间缺乏显著性。本文能够为进一步厘清市场效率变革的原因机制提供一个理论解释视角,为促进市场一体化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平台经济 市场扭曲 区域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林清
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压力来自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但从中国当前的情况看,试图从扩大需求入手来解决就业问题存在着很多困难。中国劳动力供给过剩除了短期内无法控制的人口规模因素外,还和中国的劳动参与率水平、城乡隔离的就业政策、家务劳动模式、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些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政策调整空间。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供给 就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柴月姣
振兴教育,以就学代替和延迟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对有效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能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如何振兴教育?在策略的选择上主张:一要更新教育观念;二要改革办学体制,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提倡办学形式多样化;五是加强教育立法和教育执法监督
关键词:
体制 就业压力 教育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宁 史晋川
要素价格扭曲是指生产要素的价格结构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通过测算每种要素边际产出与实际价格的对比,可以直接测度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通过对比分析测度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研究成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建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中国整体经济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结果表明:我国要素份额在长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资本和劳动要素价格均存在负向扭曲,且大多数时期内,资本的扭曲程度比劳动的扭曲程度高。
关键词:
要素价格 扭曲 测度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璐
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从市场供需两端作用于消费和投资,是影响消费—投资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利用中国省级层面2000—2017年的相关数据,综合使用数值模拟分析和计量分析,考察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变动对消费—投资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数值模拟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劳动力价格扭曲增加对消费—投资结构产生负面影响,资本价格扭曲增加对消费—投资结构产生正面影响,且资本价格扭曲增加对消费—投资结构的影响幅度更大。劳动力价格扭曲增加对消费—投资结构的影响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东部地区是正面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是负面影响,资本价格扭曲增加对消费—投资结构的影响都是正面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松岩
文章借助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2001—2020年中国能源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并基于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间中国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度呈先降低后攀升态势,且存在较大差异;三大区域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度总体呈减弱趋势;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度的增强不仅会直接刺激能源消费攀升,还可通过刺激消费需求间接扩大能源消费。据此,应持续优化区域能源要素价格结构,发挥能源要素资本市场作用,增加人力资本投入,进而降低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