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1)
2023(10200)
2022(8429)
2021(7374)
2020(6175)
2019(13436)
2018(12823)
2017(24639)
2016(13486)
2015(14653)
2014(14309)
2013(14158)
2012(13049)
2011(11829)
2010(11553)
2009(10416)
2008(10122)
2007(8996)
2006(7754)
2005(6605)
作者
(41664)
(34947)
(34920)
(32648)
(22087)
(16898)
(15522)
(13729)
(13171)
(12144)
(11991)
(11869)
(11193)
(10879)
(10835)
(10794)
(10676)
(10484)
(10139)
(10117)
(8825)
(8557)
(8334)
(7892)
(7830)
(7624)
(7610)
(7561)
(6917)
(6907)
学科
(66014)
经济(65957)
管理(41612)
(41188)
方法(34226)
(32464)
企业(32464)
数学(31795)
数学方法(31645)
(16374)
技术(15274)
(14310)
地方(14064)
中国(14011)
(12417)
贸易(12416)
业经(12054)
(12049)
(11622)
农业(11176)
环境(9888)
技术管理(9262)
(9119)
财务(9110)
财务管理(9095)
地方经济(9060)
企业财务(8785)
(8339)
金融(8338)
(8158)
机构
大学(200437)
学院(199651)
(87101)
经济(85721)
管理(78722)
理学(70368)
理学院(69587)
管理学(68558)
管理学院(68197)
研究(66736)
中国(47756)
科学(42994)
(40608)
(40313)
(35323)
业大(35230)
(33900)
农业(32763)
研究所(31474)
中心(31006)
财经(30181)
(28344)
经济学(28150)
(27855)
经济学院(26003)
北京(24091)
(23993)
(23879)
师范(23481)
财经大学(22887)
基金
项目(147921)
科学(117939)
基金(111019)
(100148)
研究(99864)
国家(99404)
科学基金(85054)
社会(67774)
社会科(64753)
社会科学(64737)
基金项目(59623)
(57632)
自然(56706)
自然科(55496)
自然科学(55480)
自然科学基金(54545)
(49169)
教育(46136)
资助(44602)
编号(36791)
重点(34015)
(33296)
(31994)
(31959)
创新(30085)
国家社会(29745)
科研(29183)
计划(28825)
教育部(28320)
人文(27452)
期刊
(80863)
经济(80863)
研究(50056)
学报(38227)
科学(33716)
(33697)
中国(32413)
大学(28055)
学学(27159)
管理(25900)
(25118)
农业(23275)
技术(17591)
财经(15300)
(14989)
金融(14989)
教育(14639)
经济研究(14622)
(13090)
(13038)
业经(12725)
技术经济(12068)
科技(11378)
问题(11117)
理论(10634)
业大(10390)
统计(10099)
(10056)
(10020)
商业(9770)
共检索到269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凡  冯华  
文章使用我国200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检验要素价格差异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并检验了要素价格差异通过刺激企业创新投入促进区域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差异对区域技术进步总体具有显著正效应。要素价格差异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投入促进区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机制显著存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  杨毅  
中国近几十年来引进大量技术,但这些技术对于我国的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的作用却并不明晰,文章从这个问题出发研究技术引进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于技术与经济增长关系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然后通过两部门模型对于技术引进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型推导。接着使用中国近十年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技术引进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朱芳芳  
关于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异质性,少有研究关注。本文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2006-2014年广东省市际面板数据做实证分析,测算出各要素偏向指数,进而根据测算结果将广东省划分成三个区域并对各区就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两方面异质性作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广东省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资本,偏向指数大都介于0-0.5且呈"N"型;(2)全省"创新断层"明显,一区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创新型人力资本,偏向指数在0.5左右且呈"U"型;二区创新技术进步为希克斯中性;三区创新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偏向指数波动很大且呈"M"型。广东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把握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构建适合各区创新和经济发展特质的创新体系至关重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文  杨娟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衡量技术进步,将技术进步效应分为直接技术注入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引入人力资本、本土创新能力、开放程度等变量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建立最优拟合模型,实证检验FDI对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DI的技术注入效应在东、中部地区为正,在西部地区则为负。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中部地区通过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显现,而在西部地区则偏爱接受中等教育的劳动者。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晓莉  
目前学界对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问题存在争论,其焦点之一就是FDI的技术外溢效应问题。本文以山东省1985-2007年的FDI与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桂元  王莉莉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29个省的制造业在1999—2005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进行了测算,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成分,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省际制造业TFP进行了趋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当技术进步促进TFP提升时,总会受到生产效率下降对TFP增长的抑制影响;区域间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省级制造业TFP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晓萌  张永亮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扩展的列昂惕夫逆矩阵计算全国、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率,解释了由技术进步给区域产业总产出带来变化的原因,以及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波及效应。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三大产业的技术进步对总产出贡献率基本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对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贡献率第二大的是第三产业;对于珠三角地区,技术进步对第三产业总产值提升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三大产业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来自其自身。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秋菊  刘宏  
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中国1995—2005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技术吸收能力对跨国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跨国外包的承接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对于东部地区,关键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对于中西部地区,关键在于提高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莫靖新  吴玉鸣  
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激发全社会创造力的关键。文章基于CES生产函数构建具有异质性特征的两地区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要素禀赋差异和有偏技术进步对区域创新空间收敛的影响机理,并从城市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要素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要素禀赋的空间非均衡性导致了区域创新空间差异。我国城市资本和劳动呈互补关系,技术进步方向总体上偏向资本。在有偏技术进步作用下,价格效应引致稀缺要素向发达地区集聚,技术进步方向的非同向性造成创新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加剧了我国区域创新空间差距。研究结论为提高区域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创新空间收敛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超  周宏  
农业技术进步方向与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相匹配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挥农业技术价值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和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的测算,并采用耦合协调度量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结果发现,1997—2016年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在0.3~0.5之间,即处在较低水平耦合状态,这反映出各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与其农业生产要素的匹配状况较差。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支农事务支出与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对其匹配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光栋  叶仁荪  王雷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了我国各省1990-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 Model)对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两类地区技术进步政策选择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不管是对就业总量还是就业结构的影响,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尽管技术进步对欠发达地区就业增长的总体影响表现为负效应,但教育导向型和科学导向型政策对促进欠发达地区就业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欠发达地区通过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最终能够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秀广  李纪生  郑少锋  
文章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九大苹果主产省区2000~2009年的技术进步、要素弹性与苹果生产率,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非中性的,存在衰退的趋势,且农家肥是技术节约型的;在五种投入的产出弹性中,劳动力弹性贡献最大,灌溉的弹性与施肥量有很大的关系,施肥量越大,灌溉的产出弹性越大;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波动较大,环渤海区则较稳定;受教育程度、人均纯收入、农村投资比例均对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朱轶  
本文基于区域面板结论的截面一致性要求进行区域划分,使用198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区域工业技术进步增强特征、技术进步贡献和要素效率贡献进行了实证比较。结果显示近三十多年来,除西部地区之外,我国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东北地区均呈现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强的技术特征,大部分区域劳动效率增长快于资本效率增长,表现为相对劳动增强的技术进步;我国区域工业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相对偏低,东部沿海的劳动效率、南部沿海的资本效率成为支撑当地技术进步贡献的主要力量,而偏低的资本效率则是制约西部与东北地区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利  袁闯  邱会亮  
FDI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却存在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主要的原因在于东、中、西三地区技术水平、国内企业的负向竞争效应以及FDI的投资方式存在差异。我国各地区都应提高引资技术含量、加大教育力度,减少FDI对各区域技术进步的负向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刘秉镰  
本文应用SFA模型评价我国区域物流业整体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物流产业TFP增长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TFP增长率相对较高,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了一定的收敛趋势。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以及港口物流有助于提高我国区域物流的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