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92)
- 2023(19189)
- 2022(16614)
- 2021(15527)
- 2020(13200)
- 2019(30105)
- 2018(29731)
- 2017(58082)
- 2016(31671)
- 2015(35433)
- 2014(35330)
- 2013(34590)
- 2012(31879)
- 2011(28958)
- 2010(28983)
- 2009(26518)
- 2008(25676)
- 2007(22640)
- 2006(19920)
- 2005(17362)
- 学科
- 济(124327)
- 经济(124192)
- 管理(88974)
- 业(85967)
- 企(69878)
- 企业(69878)
- 方法(57236)
- 数学(49949)
- 数学方法(49306)
- 农(35766)
- 中国(33585)
- 财(32403)
- 业经(28199)
- 学(26368)
- 贸(25441)
- 贸易(25432)
- 易(24772)
- 制(24390)
- 地方(24260)
- 农业(23181)
- 理论(20941)
- 银(20343)
- 银行(20267)
- 技术(20019)
- 务(19801)
- 财务(19726)
- 财务管理(19683)
- 融(19507)
- 金融(19505)
- 行(19375)
- 机构
- 学院(449854)
- 大学(448618)
- 济(180903)
- 经济(177106)
- 管理(174849)
- 理学(152030)
- 研究(150781)
- 理学院(150341)
- 管理学(147614)
- 管理学院(146810)
- 中国(111849)
- 京(94803)
- 科学(94223)
- 财(83223)
- 农(78099)
- 所(75855)
- 业大(70261)
- 研究所(69393)
- 中心(68403)
- 财经(66951)
- 江(65128)
- 农业(61723)
- 经(60972)
- 北京(59425)
- 范(58474)
- 师范(57800)
- 院(54893)
- 经济学(54523)
- 州(52536)
- 财经大学(49877)
- 基金
- 项目(308434)
- 科学(241168)
- 基金(222467)
- 研究(222179)
- 家(195708)
- 国家(194116)
- 科学基金(165630)
- 社会(138794)
- 社会科(131654)
- 社会科学(131620)
- 省(120870)
- 基金项目(117822)
- 自然(109168)
- 自然科(106622)
- 自然科学(106590)
- 自然科学基金(104673)
- 教育(103273)
- 划(102292)
- 资助(92341)
- 编号(90492)
- 成果(72920)
- 重点(69693)
- 部(67883)
- 发(66327)
- 创(63954)
- 课题(62687)
- 创新(59706)
- 科研(59269)
- 教育部(57826)
- 大学(57017)
- 期刊
- 济(192413)
- 经济(192413)
- 研究(129915)
- 中国(79333)
- 学报(74979)
- 农(70054)
- 科学(66509)
- 管理(62857)
- 财(61148)
- 大学(56531)
- 学学(53506)
- 教育(49451)
- 农业(48074)
- 融(39602)
- 金融(39602)
- 技术(38983)
- 业经(33073)
- 财经(32017)
- 经济研究(31615)
- 经(27534)
- 问题(25972)
- 业(24213)
- 理论(22068)
- 科技(21903)
- 贸(21616)
- 版(21187)
- 技术经济(21127)
- 图书(20822)
- 商业(20556)
- 实践(20092)
共检索到647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燕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之一,要素价格的变动必然影响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模式及地位,由此将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使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等方法,对劳动力、资本及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上涨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上涨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为显著的负效应,但不同要素价格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对我国如何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本叶 李泽润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运用1992-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了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占国 符磊 江心英
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如何评判产业升级对发展战略制定和产业政策选择的影响是一个关键。产业升级的本质内涵是国内附加值率的提高还是以"高大上"产业占比不断提高为表征的所谓产业结构优化?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需要厘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中国产业升级具体形态的历史演变。从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产业升级"进行重新定义,采用KWW法测算中国2007年、2012年物质生产部门小类行业的国内附加值率,重点研究中国国内附加值的纵向比较及其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物质生产部门2007-2012年间国内附加值率整体提高,由2007年的60.61%提高到2012年的62.14%,实现了产业升级。进一步比较不同贸易方式、不同产业、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不同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国内附加值率变化的结果表明,加工贸易的国内附加值率提升较快;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国内附加值率提高约2%;低技术、中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的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程度依次递减。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高出口额与低国内附加值率表明,中国的产业升级过程仍然遵从动态比较优势原则。最后,从集聚高端要素、深化对外开放、攀升价值链、调整产业政策等角度对中国未来产业升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产业升级 KWW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小蒂 孙景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影响做了经验分析,揭示了该影响在不同产业中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形成的机理做了理论探索。从长期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彬 桑百川
入世之后,中国面临的市场规模、市场准入、经贸规则等发生新变化,作为中国外贸主力的制造业,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影响其升级进程。本文对2002、2005、2007和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垂直专业化1水平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参与国际分工程度提高,但趋势在弱化,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更高。随后结合相关指标和对制造业的细分,分析入世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和产业内升级状况,结果显示产业间升级有所改善,而产业内升级经历了进展、逆转和再进展的波折变化,这有别于以往的研究。通过计量模型实证验证国际分工对制造业两种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了产业间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东波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重新界定了"产业升级"的涵义,并在HIY方法的基础上特别考虑了加工贸易的出口品价值构成,进而准确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VSS)。研究发现,2000~2008年中国出口的VSS均值为47.93%,出口品的国外附加值率整体较高且主要缘于加工贸易。细分行业的结果进一步显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值中的国外附加值率显著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科技含量集中的电子设备制品行业的VSS更是在80%以上,说明中国出口的巨额增长带有某种"假象",出口品所含技能水平的提升并未反映为国内附加值的同步增长,产业升级步伐缓慢。最后,我们基于出口贸易价值构成的分析,对中国产业升级的未来道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磊
笔者借鉴Hummel(2001)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行业净附加值比重,并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都逐渐上升,说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在考察年份中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通过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升级,但却导致了细分行业净附加值比重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作用不明显,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净附加值 产业升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本文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最后,本文指出了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 中国工业 影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绪兵 钟叶姣
地区产业规模是影响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数据,以产业规模、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等三个指标表示产业集聚,对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大,而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垂直专业化分工 纺织服装产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黄玉霞 谢建国
本文利用WIOD的2005~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分析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服务业垂直专业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高垂直专业化水平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业垂直专业化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分组估计结果发现,在垂直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服务业行业,垂直专业化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低垂直专业化服务业行业则通过提升规模效率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据此,进一步深化服务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引导服务业FDI的行业流向是未来提升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之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国际垂直专业化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参与国的国民福利与收入分配以及世界贸易的性质、规模等都因此受到重要影响。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间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并且,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相关概念被引入贸易模型,形成了新的分析框架。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动因、程度度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云飞 李之旭 高运胜
文章基于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经济账户数据(SEA),采用WWZ方法测算了2000~2014年中欧双边制造业与服务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与结构,并对中欧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制造业来看,中国通过与欧盟的贸易往来,提升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及地位。不过目前中国制造业GVC地位依旧落后于欧盟,但是差距在缩小。从服务业来看,中欧中间服务融合程度较高。中国进口中间服务的目的更多为下一个阶段出口,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与全球价值链地位得到一定的优化升级,而欧盟服务进口更多为自身消费,进一步再出口的比例在下降。总体来看,中欧垂直专业化分工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就业水平,但对服务业就业有负向作用;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就业和不同细分行业就业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就业效应 贸易增加值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中华
基于现有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黑田法对其他相邻年份的直接消耗系矩阵进行序列外推,并以此为基础采用Hummels等(2001)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VSS指标)计算我国总体及行业VSS值。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总出口中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上升迅速,从1990年的11.13%上升到2010年的26.79%,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主要通过进口日韩及东盟中间投入品的增加实现;各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在样本期内均呈现上升趋势,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主要发生在资本(技术)相对密集的行业,劳动(自然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且提升幅度较小。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 分工 黑田法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支伟 刘钧霆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促进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Hummels等(2001)的方法为基础,计算了1995年和2001年东亚十国(地区)的总体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各经济体所有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各经济体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行业规模程度和关税壁垒是影响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东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区域内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高于对区域外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这是东亚地区在促进垂直专业化分工方面的区位优势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东亚 垂直专业化 生产分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盈莹 赵素萍
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运用改进的垂直专业化测度指标,研究了垂直专业化和不同分工类型对中国1997年~2008年各行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垂直专业化降低了中国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最终产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比例上升使中国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下降,而中间产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和一国出口中外国附加值的重复计算部分比例的上升显著地提高了中国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就业结构 增加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