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43)
- 2023(19652)
- 2022(16948)
- 2021(15450)
- 2020(13055)
- 2019(29808)
- 2018(29258)
- 2017(55831)
- 2016(30475)
- 2015(33943)
- 2014(33597)
- 2013(33037)
- 2012(30559)
- 2011(27608)
- 2010(27474)
- 2009(24915)
- 2008(24102)
- 2007(21116)
- 2006(18571)
- 2005(16128)
- 学科
- 济(125821)
- 经济(125698)
- 管理(84281)
- 业(81521)
- 企(65388)
- 企业(65388)
- 方法(57079)
- 数学(50151)
- 数学方法(49542)
- 农(34835)
- 中国(34260)
- 财(29652)
- 地方(29478)
- 业经(28098)
- 学(27282)
- 农业(23549)
- 贸(23453)
- 贸易(23439)
- 易(22659)
- 制(20664)
- 环境(19972)
- 技术(19689)
- 理论(18942)
- 银(18676)
- 务(18627)
- 银行(18595)
- 财务(18548)
- 和(18540)
- 财务管理(18507)
- 融(18420)
- 机构
- 大学(429002)
- 学院(427948)
- 济(170083)
- 经济(166551)
- 管理(166440)
- 研究(147744)
- 理学(144842)
- 理学院(143128)
- 管理学(140355)
- 管理学院(139596)
- 中国(109380)
- 科学(94910)
- 京(91964)
- 农(78887)
- 财(75576)
- 所(75331)
- 业大(69668)
- 研究所(69117)
- 中心(67672)
- 江(62591)
- 农业(62237)
- 财经(61226)
- 北京(57684)
- 范(56715)
- 师范(56014)
- 经(55952)
- 院(53943)
- 经济学(51109)
- 州(50810)
- 经济学院(46344)
- 基金
- 项目(301232)
- 科学(235837)
- 基金(218302)
- 研究(212751)
- 家(193904)
- 国家(192325)
- 科学基金(163871)
- 社会(133709)
- 社会科(126840)
- 社会科学(126807)
- 省(117664)
- 基金项目(115808)
- 自然(109456)
- 自然科(106948)
- 自然科学(106919)
- 自然科学基金(104991)
- 划(100242)
- 教育(97934)
- 资助(90283)
- 编号(85519)
- 重点(68284)
- 成果(67642)
- 发(66639)
- 部(65367)
- 创(62348)
- 课题(58976)
- 科研(58528)
- 创新(58278)
- 计划(56552)
- 国家社会(55402)
- 期刊
- 济(180305)
- 经济(180305)
- 研究(120624)
- 中国(81440)
- 学报(75736)
- 农(70409)
- 科学(67170)
- 管理(59998)
- 大学(56451)
- 财(55568)
- 学学(53417)
- 农业(48661)
- 教育(45888)
- 技术(36589)
- 融(36290)
- 金融(36290)
- 业经(30828)
- 经济研究(29252)
- 财经(29192)
- 业(25616)
- 经(25034)
- 问题(23567)
- 图书(22238)
- 科技(21604)
- 理论(20856)
- 版(20801)
- 技术经济(20196)
- 资源(20191)
- 业大(19990)
- 统计(19877)
共检索到622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宇 巴海龙
本文主要从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本深化背景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依然乏力这一基本问题出发,从中国要素市场存在的价格扭曲入手分析了劳动力价格相对资本价格的低估对于地区工业部门研发投入所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对地区工业研发强度指标的分解,从产业结构与产业链层级两方面检验了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对地区工业研发强度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中普遍存在着劳动力价格低估的要素价格负向扭曲,这种扭曲的存在不仅阻碍了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链层级的升级调整,同时也弱化了要素禀赋结构变化所引发的资本深化对于产业结构与产业链层级的促进效果,是导致中国工业企业的R&D投入强度并未呈现出与资本深化相一致的增强趋势的重要制度根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南春
本文以2010-2013年我国境内1465家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线性回归分析企业内部因素(如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和资产的自然对数)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并检验研发强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效应。结果表明:每股收益与研发强度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研发强度显著负相关;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和资产的自然对数对研发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研发强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影响为一年。最后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上市公司在研发费用的投入效率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慧 宫妍 陈玉文
基于2011—2015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运用STATA 14.0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实证分析资本结构、企业规模、股权结构、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知识产出等因素对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强度的影响,为提升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水平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股权结构中股权制衡度、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知识产出均与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度均与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强度无显著相关关系。通过适当的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研发人员投入、完善专利保护制度,促进研发成果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南春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和EXCEL软件,选择2010~2013年中国境内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为控制变量,线性回归分析企业广告和研发强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绩效影响和滞后效应。结果表明:广告和研发强度与企业销售毛利率呈显著正相关,且研发强度效率相对更高;资产负债率与销售毛利率呈显著负相关;资产的自然对数对销售毛利率的影响不显著;广告和研发强度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滞后期限统计显示为3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屈海涛 赵息
以2011-201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企业CEO权力结构,然后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企业CEO权力结构和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CEO组织结构权力和能力权力对企业研发强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CEO所有权权力对研发强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监管机制虽然对研发强度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不够显著。这表明,要使研发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必须结合CEO权力结构,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和激励。
关键词:
CEO权力结构 研发强度 因子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艳丽
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2010—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研发强度、创新速度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主要体现在创新速度处于不同区间范围,影响程度和方向各不相同。当创新速度处于"慢车道"时,研发强度与上市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当创新速度处于"正常行车道"时,研发强度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负效应有所减缓;当创新速度处于"快车道"时,研发强度增加能够带来上市公司价值提升。此外,我国上市公司中近六成创新能力不容乐观且行业差异显著,亟待提升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创新助力上市公司价值提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德伟 汤湘希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显得十分必要。以101家2007-2010年连续四年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研发强度的深市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用研发强度衡量企业技术创新,分析政府研发资助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还是采用工具变量的二阶段回归方法,结果均表明政府研发资助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但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低估了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政府研发资助的"互补效应"观点,表明政府研发资助是弥补市场缺陷的一种积极方式,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研发资助力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姚奕 倪勤
利用1996~2008年我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自主研发和碳强度之间的关系。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对三个变量进行了协整关系检验,并以碳强度为被解释变量,FDI和自主研发分别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角度对碳强度进行因素分解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三个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FDI和自主研发可以有效地降低我国的碳强度,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不能降低碳强度,而技术溢出效应是降低碳强度的关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碳强度 自主研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玉华
本文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32个行业面板数据,将工业各行业研发总支出划分为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三个部分,在估算自主研发存量和技术引进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并考察了能源相对价格、FDI的进入程度以及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等因素。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自主研发对全工业行业和高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效应,对低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内技术转移对全工业行业和低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的影响,对高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在所有样本中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滕玉华
本文运用1998~2004年中国工业31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与工业能源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考察了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技术购买有利于降低工业能源强度,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并没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论是高能源强度行业还是低能源强度行业,我国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较弱,没有与国内外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共同促进能源强度的进一步下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成力为 戴小勇
利用我国2005-2007年30万家工业企业数据,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我国仅10%左右的企业有研发活动,在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中49.25%的企业研发活动不稳定;年销售收入大于3亿元的特大型企业,其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0.52%;研发投入产业分布具有明显重型化工业结构特征、地区分布不均衡;政府引导企业研发投入的特征明显;大规模、寿命期长的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比例高、研发投入总量大,但研发投入强度反而更低;研发投入集中度较高,约1/4的研发投入集中在有研发投资活动的3%的企业里,研发投资还没有成为一般企业的自主行为。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第一,企业规模、年龄等内部因素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总量,但显著负向影响研发投资强度,企业规模与"研发投资/总资产"表示的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企业利润显著正向影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但对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第二,地区财政的科技支持、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显著提高了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对国有企业的作用大大超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投入存在两难: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大、强度高,主要来源于财政和信贷支持,企业缺乏内生的激励与资金来源;私营企业创新投入有内生激励,但缺乏政府财政支持、尤其信贷大力支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实 王亮
基于工业化第二阶段,将中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强度与除去国防研发后的美国作对比,发现中国政府的基础研究投入并不低,已达到工业化第二阶段的中等水平,造成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强度过低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投入几乎为零。但是以上结论的准确性受到中国当前R&D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为中国常用的支出数据其统计方案不全面,没有针对政府和企业的基础研究投入统计,如果借用中国财政拨款数据,还存在与支出数据相互矛盾之处,只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补充和完善中国的R&D统计制度与体系,才有助于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价中国基础研究投入状况,为政府与公众决策服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涛
本文利用我国37个工业行业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在考虑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和有形资产比重、国有资产比重等行业特征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行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用银行信贷、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等指标衡量的国内金融发展对研发强度的作用显著为正,而以外商直接投资(FDI)使用额衡量的国际金融发展的作用显著为负。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研发强度 外部融资依赖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符宁
本文研究了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和国内研发强度对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进口贸易的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是具体促进程度受到中国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等吸收能力因素的制约。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亮
文章运用2009-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与最适强度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高技术产业投入水平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目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提高对促进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依然具有正面作用;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最接近其最适强度,而其他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则明显低于其最适强度,其中东北地区的这一偏差最大;偏差的不同导致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在未来会逐渐拉开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差距,进一步带来市场资源向东部地区流动,使得各个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问题也将愈发严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要素价格扭曲如何影响了我国工业产能过剩?——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技术变化、要素替代和贸易对能源强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能源价格、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我国工业能源强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2003—2016年30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与FDI和研发资本存量对其影响探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与中国品牌500强数据的实证研究
要素市场扭曲如何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基于CHIP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碳强度变化因素再分解的理论与实证
研发要素空间联系及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
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