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64)
- 2023(17610)
- 2022(14602)
- 2021(13412)
- 2020(11270)
- 2019(25814)
- 2018(25350)
- 2017(49472)
- 2016(26432)
- 2015(29649)
- 2014(29377)
- 2013(29071)
- 2012(26959)
- 2011(24117)
- 2010(24404)
- 2009(22438)
- 2008(22294)
- 2007(19888)
- 2006(17615)
- 2005(15984)
- 学科
- 济(126360)
- 经济(126243)
- 业(98382)
- 管理(87814)
- 企(86775)
- 企业(86775)
- 方法(55640)
- 数学(46099)
- 数学方法(45662)
- 农(35973)
- 业经(34980)
- 财(34218)
- 中国(32073)
- 地方(26589)
- 农业(24558)
- 务(24206)
- 财务(24158)
- 财务管理(24116)
- 制(23009)
- 企业财务(22910)
- 贸(22766)
- 贸易(22749)
- 易(22037)
- 技术(21640)
- 理论(19910)
- 融(19767)
- 金融(19765)
- 和(19742)
- 银(18941)
- 银行(18913)
- 机构
- 学院(381018)
- 大学(374792)
- 济(167237)
- 经济(164272)
- 管理(154722)
- 理学(132657)
- 理学院(131350)
- 管理学(129540)
- 管理学院(128829)
- 研究(122548)
- 中国(98460)
- 京(78210)
- 财(77454)
- 科学(69698)
- 财经(61575)
- 农(60225)
- 所(59790)
- 江(58027)
- 中心(57852)
- 经(56021)
- 研究所(53414)
- 业大(52803)
- 经济学(50894)
- 北京(48928)
- 农业(46945)
- 范(46105)
- 经济学院(46018)
- 州(45994)
- 师范(45668)
- 财经大学(45614)
- 基金
- 项目(247956)
- 科学(198987)
- 研究(184357)
- 基金(182517)
- 家(156550)
- 国家(155162)
- 科学基金(136753)
- 社会(120534)
- 社会科(114763)
- 社会科学(114731)
- 省(97334)
- 基金项目(96457)
- 自然(86899)
- 教育(85111)
- 自然科(84983)
- 自然科学(84967)
- 自然科学基金(83502)
- 划(80667)
- 资助(74495)
- 编号(74487)
- 成果(58732)
- 发(56656)
- 部(55616)
- 重点(55023)
- 创(54116)
- 课题(50755)
- 国家社会(50406)
- 创新(49942)
- 教育部(48725)
- 人文(48081)
- 期刊
- 济(186899)
- 经济(186899)
- 研究(111974)
- 中国(74771)
- 财(62341)
- 管理(62112)
- 农(54666)
- 科学(50068)
- 学报(49100)
- 融(40432)
- 金融(40432)
- 大学(39328)
- 农业(37529)
- 学学(37368)
- 技术(36766)
- 教育(36605)
- 业经(32376)
- 财经(31312)
- 经济研究(29320)
- 经(27024)
- 问题(24843)
- 业(22230)
- 技术经济(21423)
- 贸(20803)
- 统计(19177)
- 商业(19137)
- 理论(19123)
- 国际(18862)
- 世界(18488)
- 现代(18080)
共检索到578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 赵凌雪 刘青
本文将土地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选择问题相结合,剖析中国制造业出口相对规模下降的原因。首先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引入工业用地成本,理论模型发现工业用地价格上升通过成本上升效应和市场转换效应,影响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选择。其次,基于2007~2013年中国工业用地出让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价格上升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出口产出比;对于非国有企业、低技术密集型行业及东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在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工业用地价格上升,有助于高效率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通过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联动,共促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关键词:
工业用地价格 出口产出比 市场选择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冯志艳 黄玖立
在土地供应市场化之后,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和土地财政的压力下,工业用地价格迅速上升并开始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2003-2007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工业用地价格对企业进入的影响。研究证实,东部地区工业用地价格上涨的确抑制了新企业的进入,但这一关系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地价上涨对企业进入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土地依赖型行业以及低增加值行业中更加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灏 史昭君 朱泊翰
基于经济循环理论,该文依据经济运行特征按规范方法,研究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循环逻辑结构、分类资源特性及配置规律、典型经济运行前提,以及典型经济之间交换的不平等性。依据驱动力的差异,划分出资源—劳力型经济和知识—资本型经济,据此讨论双循环的本质含义、促进因素、阻碍因素、教育科技体制改革需求、国际国内影响以及决策条件制约。研究认为,驱动双循环的是知识和资本,我国走向双循环既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让中国经济走向可持续、高质量、循环增强的发展道路,让中国增强独立性、自主性,让中国人增强向心力、自信心,让世界多极化竞争进步、缩小贫富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若鸿 许晏君
化解产能过剩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地价管制政策带来的冲击,考察工业用地价格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用地价格在最低价标准附近存在“群聚”现象,地价管制政策提高用地成本进而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机制检验发现,地价管制政策主要通过抑制投资过度扩张和促进创新活动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但对杠杆率和融资约束的影响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群聚”现象在经济增长目标加码程度较高和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为中央政府制定地价管制政策、规范地方政府供地行为提供了参考,并对化解产能过剩和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婕 姚博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成以全国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提升出口附加值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席强敏 梅林
本文基于新新经济地理(NNEG)理论,首次从"选择效应"的视角对工业用地价格影响工业效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与实证探讨。利用中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库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数据库,从区县和企业维度实证分析了2007—2012年中国35个省会、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工业用地价格对工业效率的影响,验证了选择效应的存在性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工业用地价格对工业效率具有提升效应,且在城市内部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中心城区的选择效应强于外围地区,在考虑不同效率测度方法和空间识别策略的情况下,结果仍然稳健;第二,工业用地价格上升带来的工业效率优势来源于选择效应,其作用机制体现在更低的低效率企业进入比例和更高的低效率企业淘汰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山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我国对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新发展格局旨在形成自我积累、自主发展的中心国家发展模式,使我国摆脱对国际垄断资本依附的影响。在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各有其意义,各自发挥特有功能,国内大循环旨在加强内部积累,提高经济体系的质量,国际循环则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在国际间经济交流中推动国内自主发展。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要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具体化为经济的国内循环结构,就可以为生产开辟广阔的国内市场,克服内需不足的矛盾。新发展格局中的国内市场扩大不能依靠凯恩斯主义刺激需求的方法,而是要通过剩余产品的合理使用促进生产积累和非生产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产品创造需求;通过安排合理的消费让人民生活在生产积累和非生产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勃 吴波 江婷婷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但当前学术界对如何从微观企业层面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缺乏理解。本文采用探索性的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国内市场与中国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双向赋能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国内市场(内循环)对中国企业国际化(企业层面的外循环)具有重要的赋能作用,也是企业参与国际循环的基本保障,包括制度赋能、要素禀赋赋能和市场赋能。第二,中国企业国际化反过来对国内市场具有赋能效应,包括微观层面(赋能企业国内市场发展,如技术赋能、品牌赋能)和宏观层面(赋能国内经济大循环,如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国内消费升级)。第三,由于不同企业的国际化模式和程度、国内国际业务占比不同,其双向赋能的模式、强度以及阶段也存在差异。本文的理论贡献是链接宏观双循环与微观企业,从企业视角揭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研究提供微观基础;同时,与传统国际商务研究分别关注母国市场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单向关系不同,本文关注两者的双向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化已有研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勃 吴波 江婷婷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但当前学术界对如何从微观企业层面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缺乏理解。本文采用探索性的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国内市场与中国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双向赋能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国内市场(内循环)对中国企业国际化(企业层面的外循环)具有重要的赋能作用,也是企业参与国际循环的基本保障,包括制度赋能、要素禀赋赋能和市场赋能。第二,中国企业国际化反过来对国内市场具有赋能效应,包括微观层面(赋能企业国内市场发展,如技术赋能、品牌赋能)和宏观层面(赋能国内经济大循环,如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国内消费升级)。第三,由于不同企业的国际化模式和程度、国内国际业务占比不同,其双向赋能的模式、强度以及阶段也存在差异。本文的理论贡献是链接宏观双循环与微观企业,从企业视角揭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研究提供微观基础;同时,与传统国际商务研究分别关注母国市场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单向关系不同,本文关注两者的双向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化已有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颜燕 贺灿飞 刘涛 满燕云
基于2008年我国地级市新建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将集聚经济纳入地方政府竞争模型,考察工业用地价格竞争行为如何与集聚经济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研究发现,在全国尺度和东部地区内部,由于集聚经济的存在,土地价格竞争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十分有限。虽然低地价总是有利于吸引投资的,但集聚经济的影响会超过土地价格竞争的影响,在企业区位选择中起到核心作用。然而,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行竞争时,由于集聚经济都比较弱,土地价格成为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
企业区位选择 工业用地价格竞争 集聚经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守坤 范文诚 万骞
本文关注工业用地挂牌出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利用2007—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土地出让数据,研究发现县域挂牌出让工业用地的面积比例越大,辖区内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的抑制效应就越大。该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的两阶段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同时,该抑制效应在中西部企业、远离省会城市企业以及高资产企业中会被强化。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挂牌出让会通过预算支出缺口效应、企业利润收缩效应和劳动力平均报酬下降效应这三种途径,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显示,工业用地挂牌出让还会加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离散程度,不利于缓解地方经济资源错配问题。基于以上结论,我国应当持续推进土地出让制度市场化改革,建立垂直化管理的土地出让效果评估机制,从而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子英 程可为 冯晨
“高地价”一直是制约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改进的群聚方法,利用工业用地价格管制政策在土地市场产生的用地成本冲击,识别并测算了超额用地成本对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研究发现:(1)管制政策产生了明显的群聚现象,即土地交易数量在管制价格的右侧集中,在管制价格的左侧塌陷,有12.53%的地块出现了价格上涨。(2)管制政策显著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企业的购地总价增加了116.81%,相应的企业研发投入减少了24.34%,这种挤出效应一直持续到购地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年。(3)这种效应与企业的融资约束紧密相关,那些资金流动性更差、规模较小和更年轻的企业的研发投入的下降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借鉴和政策设计的路径。
关键词:
工业用地 价格管制 研发创新 群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冯晨 朱星姝 吴丰华 刘鑫鑫
中国地方政府有关工业用地出让方面是否应遵循“以地引资”的逻辑目前在学界仍存在不小争论,答案莫衷一是。基于地块和企业微观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了地方政府的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对企业投资的实际影响。结果发现,工业用地价格提升能显著促进企业投资,这主要是因为抵押信贷机制下的融资能力强化;相比非土地类投资,价格的投资效应主要体现在土地类投资扩张方面,与此同时,价格信号下的市场化交易配置并不会进一步诱发城市内的土地错配问题。
关键词:
工业用地 企业投资 信贷抵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旭晖 赵博
流通业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其引领作用在新发展格局下更加凸显,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供给和需求的双视角,综合解读了新发展格局下流通业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内在机制,即以流通创新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以现代流通业引领供给端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现代流通业推动需求侧优化,全面实现消费升级;打造供需动态平衡匹配的强大国内市场,推进"双循环"。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流通业创新发展,增强强大国内市场的"虹吸效应";充分发挥流通业对农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更好地满足居民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充分发挥流通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高品质工业品需求;充分发挥流通业联接国内国际市场的桥梁作用,打造世界市场的国际合作新地位;进一步推动流通法制环境创新优化,夯实强大国内市场的制度基础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郢 古恒宇 沈体雁
本文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网2007至2016年工业用地交易数据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工业地价总体上呈现出"增长-平稳-再增长"的三阶段变化趋势,招拍挂价格走势与总体一致,但协议、划拨价格则波动幅度相对较大,无明显规律。(2)从区域尺度来看,招拍挂价格呈现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特征,各区域价格走势基本与全国一致,呈现出层次性规律分布,而协议、划拨价格则无明显规律,但东部较其他地区价格处于更高水平,西部价格则明显低于其他地区。(3)从城市尺度来看,招拍挂价格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低值区则位于新疆、青海、内蒙古等西北部地区。协议、划拨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但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两类价格均处于较高水平,市场化程度低的城市两类价格均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
工业用地 招拍挂价格 空间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产出的工业用地要素价格偏离研究
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冲击与城市产业模式选择:来自工业用地招拍挂政策的证据
国际国内市场大豆价格长短期关系研究——基于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于企业内外部市场选择的视角
中国国内市场整合程度的演变:基于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分析
新发展格局下国际运输通道与区域技术创新——来自中欧班列的证据
新发展格局下国内产业链延伸发展与企业国际化
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土地供给约束、工业用地优化配置与企业效率——来自耕地保护政策的证据
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基于网络关联视角的一个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