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09)
- 2023(20735)
- 2022(17566)
- 2021(16363)
- 2020(13809)
- 2019(31704)
- 2018(31521)
- 2017(60222)
- 2016(33046)
- 2015(37988)
- 2014(38584)
- 2013(38275)
- 2012(35974)
- 2011(32964)
- 2010(33564)
- 2009(31417)
- 2008(31309)
- 2007(28219)
- 2006(25302)
- 2005(23375)
- 学科
- 济(149348)
- 经济(149189)
- 管理(92763)
- 业(88999)
- 企(71528)
- 企业(71528)
- 方法(59552)
- 数学(50843)
- 数学方法(50267)
- 中国(43208)
- 农(39967)
- 财(34497)
- 地方(33776)
- 学(32659)
- 业经(32639)
- 制(29007)
- 贸(27510)
- 贸易(27492)
- 易(26595)
- 农业(26589)
- 银(24933)
- 银行(24867)
- 融(23945)
- 金融(23942)
- 行(23880)
- 理论(22865)
- 和(22196)
- 环境(21127)
- 技术(20206)
- 务(20191)
- 机构
- 大学(490242)
- 学院(486487)
- 济(201026)
- 经济(196427)
- 管理(182594)
- 研究(175140)
- 理学(154940)
- 理学院(153036)
- 管理学(150334)
- 管理学院(149440)
- 中国(133522)
- 科学(107678)
- 京(107613)
- 财(93872)
- 所(91462)
- 农(84062)
- 研究所(82412)
- 中心(78332)
- 江(75587)
- 财经(73191)
- 业大(71875)
- 北京(69448)
- 范(67031)
- 师范(66385)
- 经(66089)
- 农业(65725)
- 院(62696)
- 经济学(60750)
- 州(60707)
- 经济学院(54406)
- 基金
- 项目(311459)
- 科学(242182)
- 研究(227941)
- 基金(222591)
- 家(194343)
- 国家(192654)
- 科学基金(162748)
- 社会(141855)
- 社会科(134120)
- 社会科学(134083)
- 省(121328)
- 基金项目(117146)
- 教育(104498)
- 自然(104348)
- 划(102484)
- 自然科(101807)
- 自然科学(101779)
- 自然科学基金(99946)
- 编号(94001)
- 资助(92655)
- 成果(78859)
- 重点(70302)
- 发(69372)
- 部(68476)
- 课题(65815)
- 创(63147)
- 创新(59045)
- 科研(59021)
- 教育部(58123)
- 国家社会(57794)
- 期刊
- 济(236589)
- 经济(236589)
- 研究(153334)
- 中国(103567)
- 学报(79744)
- 农(77663)
- 科学(71969)
- 财(71856)
- 管理(69898)
- 大学(59623)
- 教育(58699)
- 学学(55541)
- 农业(52866)
- 融(49443)
- 金融(49443)
- 技术(43074)
- 经济研究(37341)
- 业经(37126)
- 财经(36831)
- 经(31637)
- 问题(31054)
- 业(28226)
- 图书(27364)
- 贸(26085)
- 技术经济(25166)
- 理论(23940)
- 国际(23537)
- 版(22935)
- 现代(22254)
- 世界(22202)
共检索到762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2001年,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我国经济实现了由对外开放向开放经济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深刻意义是:从此决定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将不仅主要取决于国内因素,而同时将取决于国际因素;在实施宏观调控时,将不仅要考虑本国的情况如何,而且要综合权衡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势。我国开始于1997年的需求不足,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开放度逐年提高的情况下发生的,基本上属于“输入型需求不足”,而并不是中国经济自身已经发展到 “生产过剩”阶段而出现的需求不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在今后与以“过剩经济”为基本特征的西方国家往来的过程中,“输入型需求不足”可能会经常发生。治理需求不足可能...
关键词:
需求不足 扩大内需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遵循竞争性市场经济的均衡原则 ,并且其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应该是相互包容和内在一致的 ,短期的反周期需求管理在长期均衡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下实现。中国经济需求管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长期组合应该是平衡财政预算、稳定货币供应与均衡汇率机制。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经济增长 政策规则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曾学文
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出现明显回落。本文运用ARIMA模型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1%~8.3%。2009年我国面临保经济增长和调经济结构的双重任务。当前国内出现的经济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流动性不足",而是严重的市场信心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症结,应以财政政策为主,配套货币政策,加强政策的组合与协调,加快结构性战略调整措施,特别是应将提高国内消费和经济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 消费需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曾学文
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降低、消费和物价涨幅保持平稳、对外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等特点,并且存在着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仍然较强、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增加、国内外经济失衡有所加重、中小企业融资难越来越突出、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增大等问题。2007年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增长可能出现减缓。根据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趋势和2007年全球经济形势分析,应该规范和抑制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和投资冲动,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继续运用财税和货币政策控制顺差扩大的趋势,大力实施结构性调控政策,改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博弈模式。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国民经济 经济形势 经济增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曾学文
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国内外环境,但也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经济增长速度和价格都面临双高。通过对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制造业经理采购指数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各方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仍然充分,我国国民经济仍呈高位增长的运行态势,但2008年的物价水平仍将面临较大压力。目前,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有: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尚未消除;价格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的压力仍不能忽视;结构性失衡非常严重,应该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利用财税杠杆促推节能减排...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国民经济 经济增长 物价水平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立群
本文分析了2001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同时对2002年中国经济可能的发展态势做出了展望。总体来看,在正确方针和政策的引导下,2002年仍然可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经济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连续前几年的走势,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但仍处于合理区间,特别是在经济稳中趋降的同时,经济结构在不断的优化升级,增长动力正在转换衔接,大众的创业创新热情明显提高,国际产能合作取得新进展。2015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最大特点是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表现为行业间、区域间明显的分化走势,这是经济结构调整进程明显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发展展望 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泽 向晓岚 刘斌
2002年一季度,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继续实施,以及世界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增长扭转减缓之势,在平稳运行中增幅扩大。工业生产增速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猛,国内市场销售稳定发展,进出口保持增长,利用外资数额进一步加大,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低位运行。从全年看,若不出现大的事件,我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态势。
关键词:
经济平稳增长 货币政策 经济预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孙学工 樊彩跃 刘雪燕 杜飞轮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要以"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为目标,要从进一步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防止资产泡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以确保宏观调控任务的顺利实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洁 韩洁平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影响2000-2001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因素给以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其中包括恢复性因素、外部因素、政策性因素以及结构性因素等。
关键词:
经济复苏 宏观经济运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总体良好,但增速出现放缓趋势。各国增长态势分化。下半年以来,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速明显下滑,贸易紧张局势持续,金融环境进一步收紧。发达经济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进入平顶期,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脆弱性凸显,倚重大宗商品出口的经济体的复苏前景不确定性上升。展望2019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国际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一、1998年宏观经济已企稳回升199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748亿元,同比增长7.8%。尽管GDP增长率比1997年回落1个百分点,但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格局已经基本确立。主要判断依据是:1.1998年下半年之后,投资和银行贷款加速增长的特征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现阶段发生持续高通胀的可能性极小,相反,房地产泡沫可能出现的深度调整会使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国际经济环境呈偏紧态势,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而国内发展环境总体上仍处于适度宽松状态;◆2011年投资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投资与消费增长再次面临严重失衡问题;◆出口明显放慢将使外向型企业效益下降,产能过剩问题将逐步显性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小广
本文分析了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提出有两大因素将影响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一是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二是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的内生性紧缩。宏观经济将会继续调整,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计会降至9%以下,但通胀形势将会明显好转,消费物价指数(CPI)增长将回落到3%左右的合理区间。文章强调,要正确地看待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整。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型增长期,是一种内在发展要求,关键是要在调整型增长期中解决长期结构性矛盾,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提出宏观经济政策总基调和具体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