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11)
2023(6011)
2022(4990)
2021(4539)
2020(3766)
2019(8476)
2018(8335)
2017(14275)
2016(7809)
2015(8591)
2014(8247)
2013(7893)
2012(7375)
2011(6713)
2010(6910)
2009(6119)
2008(5976)
2007(5541)
2006(4852)
2005(4326)
作者
(23293)
(19458)
(19286)
(18174)
(12373)
(9314)
(8574)
(7503)
(7487)
(7003)
(6628)
(6620)
(6513)
(6313)
(6157)
(6056)
(5909)
(5811)
(5713)
(5578)
(4968)
(4890)
(4786)
(4600)
(4514)
(4448)
(4442)
(4232)
(4048)
(4034)
学科
(27415)
管理(27054)
(24572)
企业(24572)
(23546)
经济(23515)
技术(14734)
技术管理(11391)
中国(9145)
方法(8817)
理论(7772)
业经(7105)
(7008)
数学(6838)
数学方法(6713)
(6689)
教育(6440)
(6408)
教学(5940)
(5500)
(4874)
农业(4820)
(4689)
银行(4659)
地方(4595)
(4545)
(4510)
(4381)
金融(4380)
产业(4225)
机构
学院(105640)
大学(105130)
管理(39406)
(38927)
研究(38630)
经济(37961)
理学(33723)
理学院(33340)
管理学(32690)
管理学院(32497)
中国(27865)
科学(25056)
(22926)
(20931)
(20186)
(18330)
研究所(18239)
(17490)
业大(17383)
中心(17183)
农业(16641)
技术(15562)
(14574)
北京(14492)
(14418)
师范(14149)
(14031)
(13513)
财经(13318)
(12135)
基金
项目(73329)
科学(57825)
研究(53570)
基金(50515)
(45920)
国家(45495)
科学基金(38539)
社会(32006)
(31964)
社会科(30176)
社会科学(30168)
(26963)
基金项目(26699)
教育(26642)
自然(25968)
自然科(25451)
自然科学(25440)
自然科学基金(25050)
(22577)
编号(21038)
创新(19933)
资助(19609)
重点(17556)
成果(17135)
课题(16830)
(16347)
(16241)
(15365)
计划(14891)
(13929)
期刊
(44114)
经济(44114)
研究(32737)
中国(32684)
教育(22651)
学报(19816)
管理(19009)
(18762)
科学(17917)
大学(14742)
学学(13590)
(13408)
农业(12918)
技术(12425)
科技(9156)
(8637)
金融(8637)
(8117)
职业(7249)
业经(7079)
经济研究(7014)
财经(6591)
(6493)
论坛(6493)
技术经济(6255)
(5830)
业大(5483)
图书(5465)
(5242)
会计(5124)
共检索到170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甬祥  
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很大,但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战略科技专家,领军、拔尖人才缺乏的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尚未得到应有重视,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建平  王萱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素质,归根结底,即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但逻辑教育无疑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素质的根本方法。面对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职业院校在培养创新精神、开展逻辑素质教育方面责无旁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宁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问题,总结这些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经验,对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美国实行通才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才教育。通过设置跨学科培养机构、跨学科专业、跨学科课程来拓展专业涵盖面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设置跨生物、医学、农学等学科群的跨学科专业,设置人文与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济  
中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点是提高质量,而提高质量的重点在于培养创新人才以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分不同层次、不同门类对大学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组织深入研究,进行重新设计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目标,大力提倡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伏永祥  王德明  郭万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并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秉林  
德才兼备是人才的基本要求.首重德育是教育的基本准则,做好德育工作是大学承担历史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度重视德育及其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作用。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健  
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通过抓住工程教育的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造就一大批各类型高素质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卓越计划"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凤桥  
博士生需要经过一定的环节才能完成系统的学术训练,其中博士论文是核心。在完成博士论文时,研究问题的确立既是第一步,也贯穿研究的始终,是论文的灵魂,反映着论文的价值与贡献。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要进行不断的智力挑战,反复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对话,找出无法从一般认知上解释的关系,从而提出对于自己和学术共同体都可以成立的质疑,这个质疑基于知识体系中的缺口。培养博士生问题意识要注重批判性思维、客观中立、实然性原则、竞争性假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柳容  邱同保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既要注重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能力训练的设计,也要着重融入方法能力培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一个重要的特征在于有较强的方法能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林泽炎  
麦肯锡公司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指出,中国大学生仅有10%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如此结果,实在令人诧异。仅就专业知识、技能是否对口来看,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盛行"先工作后就业"的求职者,不符合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纪宝成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丹平  
当前,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掀起了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热潮。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主体,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利用协同创新环境的良好机遇,进行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的改革,让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高校,而是充分利用所有创新主体的有利资源。更进一步,从其他创新主体的角度来说,协同创新需要其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提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飞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高职教育存在定位不清、创新人才层次的区分不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弄清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拓展培养途径,是搞好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