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52)
2023(4702)
2022(3869)
2021(3569)
2020(2817)
2019(6470)
2018(6302)
2017(11813)
2016(5749)
2015(6073)
2014(5913)
2013(5797)
2012(5215)
2011(4567)
2010(4729)
2009(4419)
2008(4305)
2007(4190)
2006(3500)
2005(3208)
作者
(15371)
(12971)
(12772)
(11892)
(8275)
(6056)
(5691)
(4907)
(4770)
(4630)
(4387)
(4223)
(4169)
(4056)
(4043)
(3860)
(3802)
(3742)
(3671)
(3413)
(3090)
(2988)
(2972)
(2944)
(2858)
(2854)
(2820)
(2764)
(2510)
(2498)
学科
(26473)
管理(24951)
(24198)
企业(24198)
(23819)
经济(23804)
技术(13873)
技术管理(11490)
方法(10325)
数学(8760)
数学方法(8735)
中国(7295)
业经(6491)
(5379)
金融(5379)
(5332)
(5301)
(5132)
银行(5132)
(5000)
(4861)
(4575)
贸易(4566)
(4417)
(4371)
市场(4219)
理论(4195)
产业(4090)
(3740)
(3522)
机构
学院(83056)
大学(82626)
(40346)
经济(39695)
管理(38214)
理学(32892)
理学院(32662)
管理学(32433)
管理学院(32258)
研究(24834)
中国(20975)
(17961)
(16250)
财经(14389)
(13095)
(12788)
经济学(12586)
中心(11863)
科学(11662)
商学(11438)
商学院(11308)
经济学院(11221)
财经大学(10851)
(10785)
北京(10102)
(9953)
经济管理(9834)
研究所(9366)
(9188)
业大(8727)
基金
项目(55037)
科学(46478)
研究(42648)
基金(41738)
(35201)
国家(34923)
科学基金(32354)
社会(29671)
社会科(28430)
社会科学(28425)
(22381)
基金项目(22235)
自然(20074)
自然科(19764)
自然科学(19762)
教育(19583)
自然科学基金(19491)
(19099)
(18015)
创新(16639)
编号(15555)
资助(15544)
(13268)
(12781)
国家社会(12547)
(12437)
(12042)
重点(12027)
(11825)
成果(11707)
期刊
(44202)
经济(44202)
研究(27630)
中国(19125)
管理(18910)
(14109)
(11297)
金融(11297)
科学(9628)
教育(9349)
技术(9112)
财经(7917)
经济研究(7295)
业经(7224)
科技(7120)
学报(7074)
(6919)
技术经济(6429)
大学(6325)
(6259)
学学(5872)
问题(5139)
(4708)
(4667)
商业(4633)
(4397)
论坛(4397)
理论(4366)
现代(4161)
经济管理(4145)
共检索到129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祥礼   王语新  
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谁善于创造市场,谁就能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此话细细想来,颇有道理。 纵观现代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瞬息万变。谁无驾驭市场的本领,谁就有被市场淘汰的危险。精明的企业决策者无不启动自己的创见性思维,把“创造市场”视为制胜于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文兵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务院连续出台关于众创空间和大众创业的两个指导意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作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这是一个事关经济转型、创新增容、人民就业的基本国策。践行这一基本国策,需要全社会的整体行动,尤其需要高校的全力推进。高校不仅要鼓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文兵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务院连续出台关于众创空间和大众创业的两个指导意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作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这是一个事关经济转型、创新增容、人民就业的基本国策。践行这一基本国策,需要全社会的整体行动,尤其需要高校的全力推进。高校不仅要鼓励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云  
"创新驱动"最重要的恐怕不是人、财、物的大量投入,而是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思路,如果一切都效仿国外,热衷于追随模式,只沿着别人的老路,不敢创新与超越,那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而永远无法超越。2014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在传统国际发展赛场上,规则别人都制定好了,我们可以加入,但必须按照已经设定的规则来赛,没有更多主动权。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楼忠福  
楼忠福同志1984年任经理以来,使企业从一个资产不足百万元,产业结构单一,苦力型的农村建筑队,一跃成为拥有资产近二亿,集建、工、科、贸为一体的,以建筑业为主体的智力型的全国首家股份制集团公司,产值、利润和资产分别增长了数十倍。楼忠福本人连续两次被评为“浙江省十佳青年厂长(经理)”曾荣获“全国新时期集体建筑企业家”称号。 抓住机遇对企业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市场竞争中,人人都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什么有的人能牢牢抓住,而有的却每每失之交臂?机遇,作为开启发展大门的金钥匙,应该怎样认识它、捕捉它、驾驭它?楼忠福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元旭  
本文从对市场细分的创新思路的分析入手,讨论了企业跨行业、跨时空创造市场的新思维,探讨了数字化时代“大规模专门定制”的新趋势,旨在从思路和方法上为我国企业开辟新的市场空间、赢得新的竞争优势提供帮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江静  杨百寅  
尽管在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批判性思维被广泛认为是决定个体创造力的重要个性变量,但却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而关于这种关系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本文试图从个体认识论的角度,将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引入管理学领域,通过211对直接领导—下属—同事的三方配对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工作情景中批判性思维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尤其是研究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结构方程和回归分析发现,批判性思维与员工创造力显著正相关,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领导—成员交换在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起缓冲调节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潘承烈  
"硬实力"与"软实力"犹如飞鸟的两翼,而"巧实力"就像鸟的大脑。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写了一本名为《软实力》(soft power)的著作,其副标题是"世界政坛的制胜之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爱萍  郭炳灿  
创造教学必须严格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创造学理论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在探讨创造教学的同时,也对创造学理论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在此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反对广义地理解和使用创造概念,应把创造活动与一般性科研活动严格区分和定义。目前,人们大都从广义的角度上理解和使用创造概念,即把创造看成是一个含有一般性科研活动,甚至主要是一般科研活动的过程,灵感、顿悟等超理性活动或状态不过是其中一个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树春  
一、创造性是我们工作的活力源泉。能否搞好创造性决策,或在决策和实施中增强创造性,对县级领导工作和县域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回顾响水县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创造性决策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要求: 新。决策的思路新颖,不落俗套。没有独辟蹊径的冒险精神,没有新颖别致的决策思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就不可能有创造性决策。新颖的决策思路形成的关键在于: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克服经验思维的惰性影响;二要不受常规思路和外地决策思路左右,寻找新的决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扬  周莉萍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及现代影子银行体系的兴起,新的信用创造主体和新的信用创造方式不断涌现,其对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体系的影响也模糊难辨。本文沿着历史线索,从货币的视角出发对有关信用创造之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对认识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信用创造有所裨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凌  徐文才  孙涛  吕明  许玲娇  
营销理论发展到今天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这就使得驱动市场理念(marketdriven)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该理论强调企业应该努力跟随和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但是 ,消费者需求的模糊性和隐性需要的存在 ,降低了驱动市场理论的可操作性。研究发现 ,不少国际领先企业并不总是遵循市场驱动的途径 ,他们往往通过技术突变或营销突变来突破现有的市场空间 ,而无须被动等待消费者的模糊信息。这是企业驱动市场(marketdriving)的表现 ,是一种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营销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