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55)
2023(4018)
2022(3554)
2021(3274)
2020(2882)
2019(6966)
2018(6679)
2017(12612)
2016(6934)
2015(7766)
2014(7825)
2013(7848)
2012(7703)
2011(6869)
2010(6863)
2009(6139)
2008(6037)
2007(5376)
2006(4891)
2005(4328)
作者
(21814)
(18182)
(18118)
(17305)
(11639)
(9137)
(8311)
(7301)
(7121)
(6661)
(6417)
(6166)
(5997)
(5752)
(5708)
(5693)
(5597)
(5269)
(5132)
(5078)
(4612)
(4520)
(4421)
(4295)
(4130)
(4120)
(4003)
(3981)
(3837)
(3710)
学科
(34732)
经济(34708)
地方(15978)
管理(15821)
(15431)
方法(12429)
(11586)
数学(10949)
数学方法(10782)
(10723)
企业(10723)
农业(8296)
中国(7624)
地方经济(7541)
业经(7365)
(7047)
环境(6210)
(5212)
(4854)
(4646)
资源(4298)
理论(4233)
(4232)
(4093)
(3945)
贸易(3937)
农业经济(3788)
生态(3787)
土地(3705)
(3703)
机构
学院(97688)
大学(96781)
(38045)
管理(37901)
研究(37533)
经济(37069)
理学(32251)
理学院(31824)
管理学(31113)
管理学院(30944)
中国(27052)
科学(25592)
(21967)
(21520)
(19587)
中心(18114)
研究所(17968)
业大(17817)
(16572)
农业(16453)
(16077)
(15768)
(15061)
师范(14946)
北京(13880)
(13777)
(13448)
财经(12293)
师范大学(12203)
科学院(11798)
基金
项目(69938)
科学(54196)
研究(49781)
基金(48220)
(42758)
国家(42371)
科学基金(35770)
(31096)
社会(30251)
社会科(28531)
社会科学(28517)
基金项目(26693)
(25064)
自然(23937)
自然科(23222)
自然科学(23212)
自然科学基金(22699)
教育(21810)
编号(20159)
资助(19395)
(16789)
重点(16119)
成果(15275)
课题(15099)
(14341)
计划(14115)
(13961)
科技(13249)
发展(13134)
创新(13124)
期刊
(46831)
经济(46831)
研究(28013)
中国(23807)
(19299)
学报(16292)
科学(16185)
农业(13105)
管理(12254)
大学(11909)
学学(11287)
(10924)
教育(10707)
技术(9697)
资源(8830)
业经(7824)
(7449)
(7415)
金融(7415)
问题(6384)
经济研究(5755)
(5588)
统计(5501)
科技(5496)
技术经济(5262)
(5167)
财经(4990)
(4917)
林业(4717)
决策(4701)
共检索到152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利平,陈忠暖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本文选取 2 7个指标作为西部地区 11个省 (市、自治区 )的综合实力评价的原始指标 ,运用因子多变量统计分析法对 2 7个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得到 5个公因子。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西部地区各省 (市、自治区 )的综合得分 ,进行排序和分类 ,并对 11个省 (市、自治区 )进行简单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丹  刁承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9类共30个具体评价指标作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实力评价的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多变量统计分析法对30个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处理,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采取promax斜交旋转,得出6个公因子作为评价我国31个省(市、区)的综合实力的综合变量。计算得出我国各省(市、区)的综合得分。将计算的各省区市的综合得分从大到小排列,确定等级及分值区间,根据分类结果划分为6类地区,得出第Ⅰ、Ⅱ、Ⅲ类地区全部为东部地区,其综合实力得分位居全国前6位,它们依次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和北京;而第Ⅵ类地区中除海南属于东部地区之外,其余省市区都属于西部地区,其综合实力得分位居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丽君  孙根年  孙亚军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5个与旅游业相关的具体评价指标作为我国西部10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实力评价的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多变量统计分析法对15个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处理,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采取正交旋转,得出规模、客源、交通、经济4个公因子作为评价我国西部10个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实力的综合变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文宗川  郝晓燕  
本文认为,内蒙古作为西部12省(市、区)之一和五大民族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全国经济发展乃至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区域资源大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显著提高,投资迅速增长,现已成为西部发展的新亮点。文章建立了地区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综合评价函数对西部地区进行地区经济实力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在全社会经济效益赢利方面处于西部省(市、区)中游偏上位置;城镇居民收支情况相对稳定,城镇居民生活相对比较舒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生活比较富足。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芮田生  阎洪  
对一个地区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助于客观地了解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而科学合理的评价依赖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本文提出了合理选择指标的原则,并在所构建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了"软"指标。由于单一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各不相同,本文引入组合评价模型对西部十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然后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组合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本文采用的组合评价方法与其它评价方法的一致性最高,说明该方法能比较客观综合地反映旅游竞争力状况。最后,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炳军,刘思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昌昌  
本文是在《综合国力的测定及实证分析》课题组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区综合实力概念和测定方法,据此,利用实际统计资料对陕西省综合实力,从经济、自然资源与科技教育、人口素质以及精神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增强陕西综合实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尤芳湖  周勇  
本研究对全国各省市的科技实力分科研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高等学校等三大科技活动部门及其中央属、地方属单位进行了分类评价及总体评价,从中确定山东省科技实力在全国的位置。评价研究工作有如下特点:一是对有关科技统计数据年际间的波动,采用若干年的某种平均数的办法来克服;二是采用定性分析与数理统计分析,精选少量的评价指标;三是鉴于三大科技活动部门的活动性质差别甚大,对其分别进行科技实力评价;四是鉴于中央属科技活动力量在各省的分布很不均衡,从而进一步分中央属与地方属单位进行评价;五是地区科技与经济间的相互作用类指标,由于中央属科技力量在各地区间布局的较大差异造成的二者"口径"不一致,在本项研究中不予采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韩京清,姚翠珍  
本文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数据来源,即1992年全国38万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对生育基数估计的准确性问题,给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育基数估计方法,并利用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出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育基数与育龄妇女总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游珍  封志明  杨艳昭  施慧  李鹏  
人居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科学评价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则是解决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已有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完成了西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表明:①基于条件规则的综合评价法更适合进行西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②西藏超过3/4的区域为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大部分分布在藏西北地区;临界适宜地区面积占比为16.78%,主要分布在一江两河地区、昌都市澜沧江上游以及山南和林芝北部地区;适宜地区面积占比仅为5.83%,集中分布在藏东南、一江两河和澜沧江上游的河谷绿洲地带;③西藏不同类型乡村居民点的分布与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有很强的一致性,反映人类生活的乡镇驻地及村庄居民点分布占比随着人居环境适宜程度的增强而增加,代表高原牧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放牧点和古塔庙宇及文物古迹两类乡村居民点则反之,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西藏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和分区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黎  银路  
本文建立了一个综合科技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尝试性地提出“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层次分析模型”,并用该方法对西南地区四省一市的综合科技实力进行评判,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各省市的发展情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占少贵  傅春  陈建军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江西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江西省城市生态文明各指标的权重重,发现发现人均EDP、工业"三废"排放量、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等指标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运用线性加权综合得分模型型,计算出2008-2012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城市生态文明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江西省城市生态文明综合得分差距较大且层次多样,地域差别比较明显。得分最低的集中在赣南,其次是赣北,而得分最高的集中在赣中,其次是赣东和赣西。但是是,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大,各地级市的城市生态文明综合得分差距在逐步缩小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谭志美  周驾易  
结合我国县级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构建了县级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370个县级市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其空间差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县级市综合实力差距很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百强县级市的分布非常集中。东部地区和东北沿海地区县级市综合实力强,一半以上进入了全国县级市综合实力前100名,特别是江苏、山东、浙江、辽宁这4个省份县级市的社会经济十分发达,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而中西部地区县级市的综合实力较弱,进入全国百强的很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地区差异。今后,应高度重视县级市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的县级市,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瑾  赵春江  秦向阳  袁学国  张正  
【目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到国情、地域特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论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适应性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农村信息服务影响因素,以期明确农村信息服务运行现状、效果以及关键因素,确定信息服务工作重点,探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方法】构建一套农村信息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和评价。对农村信息服务影响因素的确定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村GDP、农民文化素质、信息化投入、人均纯收入、网络入户率、信息化设备人均拥有量、信息化培训人次7个因素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