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5)
- 2023(9724)
- 2022(8419)
- 2021(7670)
- 2020(6635)
- 2019(15270)
- 2018(14942)
- 2017(28472)
- 2016(15227)
- 2015(17955)
- 2014(17816)
- 2013(17599)
- 2012(15962)
- 2011(14276)
- 2010(14439)
- 2009(13627)
- 2008(13857)
- 2007(12646)
- 2006(10903)
- 2005(9591)
- 学科
- 济(69767)
- 经济(69722)
- 管理(46169)
- 业(44091)
- 企(37089)
- 企业(37089)
- 方法(32112)
- 数学(28011)
- 数学方法(27703)
- 贸(22329)
- 贸易(22319)
- 易(21648)
- 中国(18503)
- 农(17824)
- 地方(17355)
- 财(15289)
- 业经(15022)
- 技术(14648)
- 学(12491)
- 制(11608)
- 农业(11101)
- 理论(10486)
- 技术管理(10352)
- 银(10077)
- 银行(10049)
- 融(9980)
- 金融(9978)
- 和(9875)
- 环境(9630)
- 行(9609)
- 机构
- 学院(225567)
- 大学(222921)
- 济(98259)
- 经济(96358)
- 管理(86763)
- 理学(74803)
- 研究(74508)
- 理学院(74033)
- 管理学(72761)
- 管理学院(72336)
- 中国(55461)
- 京(45939)
- 科学(45085)
- 财(41882)
- 所(37733)
- 农(36954)
- 研究所(34316)
- 中心(34024)
- 江(33614)
- 财经(33540)
- 业大(32939)
- 经济学(30521)
- 经(30215)
- 农业(29256)
- 北京(28831)
- 范(28258)
- 师范(27993)
- 经济学院(27846)
- 州(27342)
- 院(27000)
- 基金
- 项目(148739)
- 科学(116423)
- 研究(108855)
- 基金(106477)
- 家(92428)
- 国家(91704)
- 科学基金(78214)
- 社会(69064)
- 社会科(65646)
- 社会科学(65624)
- 省(59893)
- 基金项目(56212)
- 教育(49898)
- 划(49645)
- 自然(49443)
- 自然科(48309)
- 自然科学(48295)
- 自然科学基金(47364)
- 编号(43641)
- 资助(43496)
- 成果(34870)
- 重点(33741)
- 发(33691)
- 创(33508)
- 部(32550)
- 创新(31593)
- 课题(30792)
- 科研(28754)
- 国家社会(28623)
- 教育部(27887)
共检索到331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宁
本文使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个省区市2008-2021年商贸物流与对外贸易综合评价指数,运用耦合协调模型、Kernel核密度估计和变异系数方法,测算并分析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特征,得到以下结论:耦合协调度呈不断改善、向更高水平演进的发展态势,协调度偏低的省份逐渐减少;沿线省区市间耦合协调差异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而后再次扩大的演进特征;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由两极分化向单一极化的演变趋势。最后,从加强互联互通、完善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沿线省区市商贸物流与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邱巳林
建设陆海新通道,是深化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也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动力。为了研究陆海新通道对外贸易对重庆经济增长的效应,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重庆市1987—2018年的GDP以及进出口数据,得出了重庆市对外贸易变化与重庆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的GDP以及进出口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出口总额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一定程度上重庆市进口以及出口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文后根据研究结果以及陆海新通道的实际情况,对陆海新通道的对外贸易以及重庆市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朝亮 胡才双 罗怡彬
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催生了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订购与交付为主要特征的数字贸易。在此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1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究数字技术创新与对外贸易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从数字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发展综合得分看,二者都呈现出上升趋势,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数字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整体特征及时空特征来看,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但由于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也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我国数字技术创新与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且随着各方面趋于成熟,空间集聚效应逐渐增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巴风琴 李红
基于物流发展与对外贸易增长的相关性,通过构建物流发展与对外贸易增长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了1990年~2016年新疆物流发展与对外贸易增长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新疆对外贸易增速较慢、综合水平较低,严重滞后于现代物流发展水平,两者差距较大;其耦合协调度从1990年的0.0538升至2016年的0.4014,耦合协调水平从极度失调升至濒临失调衰退状态,但并未实现协调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剑 董春风 王欣爱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给新疆物流和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视角出发,基于系统论角度,对新疆2005年~2013年物流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协调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物流与对外贸易指标评估体系,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新疆物流与外贸发展的协调度进行测评,结果显示:2005年以来,新疆物流发展与对外贸易处于失调状态,并且发展指数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强化协同物流建设、扩大贸易开放程度等促进新疆现代物流与外贸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明娟
本文基于2010-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覆盖区4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定量评估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产业的协同发展水平,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二者协同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存在阶段性趋势,在2010-2018年呈M型上下波动,在2019-2022年呈稳步上升趋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发展、政府支持和信息化水平均有效促进协同发展水平,且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出后对协同发展水平的促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协同发展水平存在边际递减的非线性影响,政府支持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金融发展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信息化水平仅存在线性影响。最后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府干预和强化信息化应用等方面,提出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汪田姣 陈金源 温可仪
向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开辟国际贸易新通道是新时期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命题。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层面的面板数据,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国际贸易新通道建设对中国“向西开放”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显著促进了中国“向西开放”,政策效应集中于主通道区域与沿海地区,且主要促进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与RCEP国家的向西出口开放水平。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要通过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的贸易成本节约效应与市场资源的整合效应带动中国“向西开放”。拓展研究表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向西开放”效应存在可持续与可推广性质,其出口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合作共建的贸易创造而非贸易转移。文章为中国开辟更多“向西开放”国际贸易新通道,规避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等“向东开放”传统问题提供经验证据,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永腾 蒋瑛 鲍洪杰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扩大开放和贸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2005—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该区域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贸易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变换核心变量、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贸易的影响存在非线性递减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分区域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在其他城市强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数字经济具有明显的交通基础设施赋能作用,可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这一机制在非省会城市和非直辖市更为明显。应把握数字经济赋能规律,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逯进 吴莹
以多系统耦合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三系统耦合模型,以此测算了2005—2017年中国省域人口结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三类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而全面解析三系统交互关系的变化特征以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三者交互作用的耦合度绝对水平较低,且区域间差异较为明显,整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态势;同时,三系统的耦合变化与"人口结构-对外贸易"和"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等三类二元系统的耦合水平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关键词:
人口结构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耦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钦 张林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商贸流通业能够实现国内外贸易之间的快速双向流通,对强大国内贸易市场、发展高质量对外贸易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选取2008-2020年我国的相关数据,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因果关系,并利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量化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对外贸易的直接和间接的动态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对外贸易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商贸流通业发展、外商投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够有效促进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仍需进一步发挥。商贸流通业发展通过促进国内贸易,进而促进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国内贸易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昱宏 胡艳英
采取回归分析及熵值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研究201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贸易与科技进步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分布的演变规律。结果发现,虽然区域内对外贸易与科技进步耦合基础优越,但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科技进步水平滞后严重,整体良性耦合协调水平仍待提升;此外,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各阶层耦合协调度区间皆有上升迹象,间接反映科技进步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晓君 胡劲草
跨境铁路运输是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重要依托,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也为跨境铁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现有跨境铁路运输存在着运输规则不统一、贸易便利化程度不高、铁路运单无法流转、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为此,应完善跨境铁路运输的法律保障体系,提高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探索铁路运单的物权化,构建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晓岚
城镇化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商贸流通业的配套支持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推进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对二者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选取了城镇化发展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些指标,并构建了评价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各地级市二者耦合协调度展开了具体测度。研究得出,河南省各地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较好,仅有济源市和三门峡市出现勉强耦合协调状态,其它地市都是优质耦合协调或者协调状态。最后,从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分析出发,建议优化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加快城镇化质量提升,科学推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晓岚
城镇化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商贸流通业的配套支持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推进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对二者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选取了城镇化发展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些指标,并构建了评价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各地级市二者耦合协调度展开了具体测度。研究得出,河南省各地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较好,仅有济源市和三门峡市出现勉强耦合协调状态,其它地市都是优质耦合协调或者协调状态。最后,从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分析出发,建议优化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加快城镇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玉萍 双海军
本文基于2017-2021年30个省市区的基础数据,采用熵值法对数字贸易与绿色物流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研究数字贸易与绿色物流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30个省市区的协调度空间依赖关系。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经济发达的地区,数字贸易与绿色物流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各省域协调度在研究期间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但多数集中在勉强协调阶段;数字贸易与绿色物流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关系,其发展不稳定,空间集聚不断波动变化。因此,本文建议要不断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并在贸易中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升数字贸易的水平,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促进我国数字贸易与绿色物流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贸易 绿色物流 协调度 空间自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