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45)
2023(5352)
2022(4433)
2021(3955)
2020(3283)
2019(7538)
2018(7209)
2017(14080)
2016(6989)
2015(7878)
2014(7750)
2013(7747)
2012(7137)
2011(6338)
2010(6902)
2009(6547)
2008(5317)
2007(4666)
2006(4277)
2005(4074)
作者
(18682)
(15250)
(15207)
(14426)
(9917)
(7395)
(7093)
(6009)
(5716)
(5589)
(5243)
(5181)
(4923)
(4911)
(4840)
(4593)
(4486)
(4470)
(4445)
(4361)
(3961)
(3616)
(3551)
(3480)
(3410)
(3394)
(3375)
(3360)
(3152)
(3011)
学科
(25219)
经济(25199)
(24685)
金融(24685)
(23838)
(22011)
银行(22008)
(21448)
管理(19046)
中国(17103)
(16559)
企业(16559)
中国金融(10909)
(10386)
地方(10216)
(9922)
方法(8109)
(7671)
业经(7595)
数学(7128)
(7089)
数学方法(7066)
财务(7060)
(7055)
财务管理(7050)
贸易(7044)
(6824)
企业财务(6756)
服务(6409)
(5837)
机构
大学(89658)
学院(89531)
(39321)
经济(38239)
管理(33973)
中国(31533)
研究(30291)
理学(27997)
理学院(27707)
管理学(27403)
管理学院(27201)
(21003)
(18450)
中心(17367)
(16633)
银行(16089)
财经(15749)
科学(15392)
(15024)
(14769)
(14514)
金融(14491)
(14227)
(14190)
人民(13220)
研究所(12703)
经济学(12698)
(12677)
(12638)
北京(11973)
基金
项目(57268)
研究(45249)
科学(44594)
基金(40869)
(34484)
国家(34156)
科学基金(29508)
社会(29287)
社会科(27824)
社会科学(27813)
(22399)
基金项目(21191)
教育(19290)
编号(19116)
(18203)
自然(16857)
成果(16769)
自然科(16507)
自然科学(16505)
资助(16365)
自然科学基金(16221)
(13491)
重点(12755)
课题(12731)
(12693)
项目编号(12673)
国家社会(12370)
(12179)
(12023)
创新(11865)
期刊
(43918)
经济(43918)
研究(30106)
(27906)
金融(27906)
中国(22745)
(16761)
管理(12995)
(11611)
学报(11189)
科学(9860)
图书(9343)
大学(8980)
教育(8785)
学学(8063)
财经(7906)
技术(7842)
经济研究(7286)
书馆(7024)
图书馆(7024)
(6811)
业经(6542)
农业(6486)
理论(6030)
实践(5579)
(5579)
国际(5405)
问题(5234)
(5184)
中国金融(4949)
共检索到157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支付结算处调研组  
近年来,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对现代经济金融的重要促进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把握成都建设"新特区"的历史机遇,加快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成为成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支付结算处通过对四川省内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的现状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泽金  江春  
近些年,"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已成为我国部分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为地方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带来了商机,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大力发展背景下,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产生的原因及其建设影响因素等基础问题值得研究。本文在探讨这些问题基础上对武汉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傅巧灵  韩莉  
一、金融中心城市与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的互动关系(一)金融中心城市促进了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的集聚与发展。1.金融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吸引了本土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的集聚。金融中心城市的形成得益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吸引了金融资源的大量集聚,金融资源的集聚所带来的辐射效应吸引了众多的机构、产业、人力资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建森  
金融中心是一定范围内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地。金融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是金融中心最重要的体现。在全球范围内,按照金融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影响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性、国家性及区域性金融中心;按照金融资源集聚的类型不同,则形成私人银行、商品期货、财富管理等专业性金融中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治觉,易棉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勇  廉兴国  王保山  
一、银行业资本质量提升2013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为推动《管理办法》平稳实施,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2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笔者认为,该指导意见的发布,有利于加速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进程,更有助于提升银行业资本质量。(一)《管理办法》对资本质量要求更高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银行业资本实力、资本质量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一些商业银行已经跻身全球大银行之列。最新数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施小琳  
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的重要部署。2021年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和重庆市、四川省政府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提出将成渝建设成为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西部金融中心,标志着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迈向实质性阶段。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念  文庆能  
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交易活跃程度进一步改善。为了突破市场在工具和制度上的瓶颈,2005年央行不断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债券创新产品和创新制度。本文旨在分析近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的动力、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债券市场创新在我国金融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尹富全  
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的理论中,主要从金融地理学、金融集聚和制度分析三个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从西部整个区域的视角,借助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和思路,结合西部金融布局现状,探讨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初步得出建立区域协调的多金融中心的观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瑞武  
新时代金融改革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中心成为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核心载体。成都市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正抢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2019年,成都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评级报告》中,排名上升至Beta+,位居中国内地第五。城市发展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金融中心建设为城市聚集了金融资源,增强了城市辐射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殷孟波  翁舟杰  
大力发展西部经济面临着资金渠道的问题,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是解决西部资金渠道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区域金融中心的一般性功能,给出了西部金融中心应有的角色定位,并分析了西部金融中心在优化整合区域内资金渠道和聚集引导区域外资金渠道的效应。最后,文章认为西部金融中心的生成模式应遵循政府推进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育林  
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对于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有重大助推作用,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应有之义2022年,是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起步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的关键一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聚焦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近年来,四川银保监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银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监管引领,多措并举发挥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支撑作用,加快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助推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起势、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史蒂芬·柯恩  
金融中心之间的国际竞争极为激烈,而全球金融危机将加速其格局的改变。美国和欧盟的金融市场仍旧提供着全球近四分之三的金融服务,但危机之后,它们在许多市场领域的活动都明显萎缩了。新兴金融市场,尤其是亚洲,在过去几年内迅速增长,并且开始加速它们对传统金融中心的追赶步伐。北京、首尔、深圳、上海和迪拜等新兴金融中心自2007年以来国际排名迅速提高,在竞争力水平方面,首尔上升了42%,北京27%,孟买22%,上海16%。关于金融中心的未来竞争态势,我们总结出了四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由于既有的市场优势和良好的经济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