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9)
- 2023(16418)
- 2022(13949)
- 2021(13064)
- 2020(10778)
- 2019(24680)
- 2018(24437)
- 2017(46465)
- 2016(25184)
- 2015(28325)
- 2014(28505)
- 2013(28202)
- 2012(26300)
- 2011(23757)
- 2010(24166)
- 2009(22217)
- 2008(21082)
- 2007(19035)
- 2006(17126)
- 2005(15474)
- 学科
- 济(100641)
- 经济(100545)
- 管理(67891)
- 业(65851)
- 企(53272)
- 企业(53272)
- 方法(39073)
- 中国(36389)
- 银(34708)
- 银行(34561)
- 数学(33251)
- 行(32991)
- 数学方法(32894)
- 融(31306)
- 金融(31304)
- 地方(29125)
- 农(28714)
- 制(26024)
- 业经(24579)
- 财(24490)
- 学(20736)
- 农业(19683)
- 贸(17849)
- 贸易(17828)
- 理论(17463)
- 易(17224)
- 环境(16196)
- 和(16084)
- 技术(15823)
- 务(15616)
- 机构
- 学院(346996)
- 大学(346307)
- 济(136910)
- 管理(133645)
- 经济(133503)
- 研究(121877)
- 理学(113112)
- 理学院(111800)
- 管理学(109968)
- 管理学院(109342)
- 中国(101389)
- 京(76151)
- 科学(74251)
- 财(64714)
- 所(61756)
- 农(58234)
- 中心(57610)
- 研究所(55832)
- 江(53496)
- 财经(50442)
- 业大(50263)
- 北京(49249)
- 范(47822)
- 师范(47347)
- 经(45672)
- 农业(45200)
- 州(44954)
- 院(44388)
- 经济学(40474)
- 师范大学(38075)
- 基金
- 项目(229783)
- 科学(178854)
- 研究(172214)
- 基金(162419)
- 家(140723)
- 国家(139425)
- 科学基金(118847)
- 社会(105603)
- 社会科(99931)
- 社会科学(99903)
- 省(91330)
- 基金项目(86189)
- 教育(78889)
- 划(76483)
- 自然(75835)
- 自然科(74010)
- 自然科学(73996)
- 自然科学基金(72626)
- 编号(72234)
- 资助(66956)
- 成果(59480)
- 发(53050)
- 重点(51689)
- 课题(50864)
- 部(49794)
- 创(47780)
- 创新(44498)
- 项目编号(44181)
- 科研(43376)
- 大学(42595)
- 期刊
- 济(158422)
- 经济(158422)
- 研究(110524)
- 中国(77826)
- 融(55196)
- 金融(55196)
- 农(54389)
- 学报(53026)
- 管理(50193)
- 科学(49083)
- 财(47696)
- 教育(46060)
- 大学(40088)
- 学学(37167)
- 农业(36256)
- 技术(31181)
- 业经(26826)
- 财经(24401)
- 经济研究(24274)
- 图书(21179)
- 经(20738)
- 问题(20036)
- 理论(18563)
- 业(18408)
- 实践(17155)
- 践(17155)
- 科技(16595)
- 现代(16109)
- 技术经济(15964)
- 坛(15874)
共检索到548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彩虹
文章立足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背景,从业务规模、发展速度、银行体系构成、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对成都银行业总体发展态势予以全面分析,总结出成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控制、人才短缺等突出问题,并初步探讨了成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关键词:
金融中心 成都银行业 金融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江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向全世界展示金融改革开放"中国经验"的重要窗口。大型银行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面临紧迫而严峻的形势,必须主动作为、敢为人先,加快自身转型创新发展,尽快实现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利亚
随着金融深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商业银行必须转变金融服务模式,以投资银行业务作为突破,把握重点发展领域,积极开展投行业务创新,持续深化同业合作,全面加强投行业务风控体系和队伍建设,在投行业务领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品牌形象,推动商业银行成功实现战略转型。
关键词:
金融深化 投资银行 战略思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马珂
财富管理是金融中心建设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国外不同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因其历史背景、商业文化传统、法律等不同,财富管理在市场特征、主要参与机构、模式特点、驱动力量和推动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财富管理发展的欧洲模式、北美模式和亚洲模式。本文在比较分析这三大模式特点和共性基础上,以成都为例,研究了借助财富管理发展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在分析成都具备介入财富管理发展良好市场条件基础上,建议成都借鉴美国"产品化"的财富管理发展模式,同时借助亚洲财富管理发展模式中政府政策供给引导的发展路径,推动财富管理成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
财富管理 模式 区域金融中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建红
在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背景下,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该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区域性的金融中心,配合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区域金融中心理论和宁波自身的优势条件表明,宁波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具有现实可行性,在各项优势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战略将是理想的路径选择。同时,宁波的经验对我国其他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 航运金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景学成
90年代初国际银行业危机加深,呈现出五大特点:(1)以国际银行业间相互拆借活动大幅度下降为主,贷款规模大幅度下降。(2)银行经营环境恶化,利润下降,倒闭者众多,国际银行不得不改变经营策略。(3)以美国为代表的大银行合并、收购活动频繁。(4)以国际商业信贷银行事件为代表的金融丑闻不断曝光。(5)各国金融管理当局和国际银行监管委员会继续探讨和实行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对国际银行的管理。我们必须创造条件将中国的金融机构推向国际市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德
中国银行业改革支持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银行业运作逐步法制化和规范化 ,推行了审慎会计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精简机构、剥离不良资产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银行业发展中存在产权制度不合理、资本充足率偏低和不良贷款比例高等问题 ,需要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 ,提高资本充足率 ,降低不良资产比率和加强对银行业的审慎监管。
关键词:
中国银行业 运行状况 发展展望
[期刊] 征信
[作者]
米文通
信用评级机构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没有话语权,而且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为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大力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一是完善相关制度,促进信用评级机构壮大;二是拓展国外市场,通过参股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等方式参与世界信用评级,影响全球金融资源分配。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艳
在转轨经济时期,我国政府不仅通过征税和发行国债的显性融资渠道融资,还通过对银行系统的直接控制和干预获得了隐性的融资渠道。在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初期,政府隐性融资与国有银行之间存在互惠互利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1994年以后,政府对隐性融资可依赖程度降低,国有商业银行对政府的隐性融资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这种融资方式的弊端逐渐暴露。本文分两阶段对政府融资状况与国有银行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些主要思路。
关键词:
政府融资 国有银行业 显性融资 隐性融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建森
金融中心是一定范围内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地。金融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是金融中心最重要的体现。在全球范围内,按照金融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影响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性、国家性及区域性金融中心;按照金融资源集聚的类型不同,则形成私人银行、商品期货、财富管理等专业性金融中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望
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初步分析研究了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合作联动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对如何促进中西部金融发展并为上海创造更广阔的发展腹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上海 中西部 金融 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贺瑛 马欣 殷林森 刘晓明
金融行业的人才数量、结构等状况决定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上海金融从业人员与上海GDP、人均GDP以及金融业增加值的关系,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选择合适的方法预测上海市金融从业人员在未来五年的需求情况,同时从人才结构方面分析了相应的预期分布情况。
关键词:
金融业 人才需求 人才结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课题组 王欣欣
本课题遵循结合中国国情、灵活借鉴国际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提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应设定如下战略:以长三角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大陆经济为依托,以人民币产品中心尤其是固定收益产品中心为突破口,逐步推进人民币的结算、投资和储备功能的实现,使上海从国内金融中心加速迈向亚太区域金融中心,最终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卿光中
过渡时期中香港银行业的变化及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之五︵上︶卿光中在香港政权交接的整个过渡时期中,香港银行业经历了从前过渡时期的动荡竞争到后过渡时期的稳定经营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香港银行业的存款总额和资产总额有了空前的增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卿光中
过渡时期中香港银行业的变化与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问题之五(下)卿光中三在过渡时期中,香港银行业以三大银行集团为轴心的格局已经形成。第一大银行集团是汇丰银行集团,第二大银行集团是香港中银集团,第三大银行集团是渣打银行集团。这三大银行集团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