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0)
2023(9055)
2022(7676)
2021(7089)
2020(5883)
2019(13314)
2018(13125)
2017(24915)
2016(13793)
2015(15125)
2014(14811)
2013(14502)
2012(13071)
2011(11575)
2010(11284)
2009(10264)
2008(9785)
2007(8967)
2006(7859)
2005(6371)
作者
(40684)
(34076)
(34022)
(32009)
(21489)
(16969)
(15330)
(13583)
(13262)
(11971)
(11834)
(11741)
(11090)
(10655)
(10495)
(10414)
(10354)
(10010)
(9858)
(9597)
(8611)
(8317)
(8139)
(7784)
(7752)
(7581)
(7474)
(7399)
(7059)
(7032)
学科
(54494)
经济(54325)
管理(34251)
(33211)
(25845)
企业(25845)
方法(23371)
数学(19619)
数学方法(19416)
(18396)
地方(16895)
中国(14826)
业经(13304)
(12879)
农业(12541)
(11990)
环境(9244)
(9225)
贸易(9222)
(9037)
(8871)
(8668)
理论(8293)
地方经济(7719)
技术(7700)
(7416)
(6999)
财务(6986)
财务管理(6974)
(6886)
机构
大学(185381)
学院(184941)
管理(72074)
(71191)
经济(69609)
研究(64650)
理学(62575)
理学院(61781)
管理学(60651)
管理学院(60322)
中国(47495)
科学(43914)
(41202)
(40530)
业大(35409)
(33051)
农业(32014)
(30617)
研究所(30545)
中心(30369)
(28688)
(25293)
北京(25216)
师范(24959)
财经(24623)
(24491)
(23897)
(22351)
(22243)
农业大学(22014)
基金
项目(136265)
科学(105612)
基金(97759)
研究(93541)
(88462)
国家(87661)
科学基金(73811)
社会(60901)
社会科(56514)
社会科学(56492)
(54685)
基金项目(53702)
自然(49748)
自然科(48530)
自然科学(48512)
自然科学基金(47632)
(46292)
教育(41470)
资助(38080)
编号(36363)
重点(30688)
(29599)
(28530)
(27779)
成果(27256)
计划(27144)
科研(26756)
创新(25988)
课题(25497)
国家社会(24660)
期刊
(80741)
经济(80741)
研究(49261)
中国(38024)
(36864)
学报(36801)
科学(33134)
大学(27327)
学学(26049)
农业(24377)
(23370)
管理(21981)
教育(16588)
业经(14629)
技术(14377)
(13309)
金融(13309)
(13104)
资源(11994)
经济研究(11572)
财经(11265)
问题(11167)
(11017)
科技(10735)
业大(10542)
林业(10356)
(9653)
技术经济(8795)
农业大学(8415)
统计(8356)
共检索到269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支玲  李怒云  田治威  王娟  林德荣  
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是对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否定 ,符合社会发展方向 ,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给工程实施区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 ,全面评价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现实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论文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评价的基础材料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3方面对退耕还林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 ,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 ,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杞银凤  
以2000~2005年云南省会泽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为据,分析评价了该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成效。结果表明:陡坡耕作减少,生态效益初步显现;退耕补助期内,农户收入普遍增加;但因工程"造血"功能不完善及缺乏规划,农户生计仍受到较大影响。有序规划、稳步推进工程实施,扶持与拓展相关产业,改革与完善林权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与技能培训等将促使退耕还林的效益得到更大程度地体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海兴  王立群  郑风田  
本文以河北省沽源县、北京市昌平区和河南省中牟县为例,利用已构建的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比较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影响比较评价模型合成了社会影响指数,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进步和社会综合影响等六个方面比较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立安  钟方雷  
随着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近些年施行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重大类似生态补偿的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即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农户的自身意愿出发,结合生态效益,建立了适合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经分析,武都区被调查各乡镇的退耕还林绩效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玉皇乡退耕还林绩效综合得分为0.604,排序第一,而天池乡得分为-1.577,绩效较差,并据此提出了今后在该类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中亟须改善的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海兴  郑风田  王立群  
本文以河北省沽源县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和评价了退耕还林工程对耕地利用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农业耕地呈下降趋势,林地大幅度上升,有力地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率。在生态建设总体需要和保护耕地的基础上,通过统筹规划,制定了耕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了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了对退耕林地的经营管理。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支玲  郭小年  刘燕  张连刚  
在探讨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内容的基础上,从政策要素中的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入手,构建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的内涵,对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依据距离函数模型的基本要求,提出选择参照值的思路。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明  梅莹  牛栋瑜  
以安徽省合肥市郊区三县退耕还林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与统计数据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合肥市郊区三县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合肥市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退耕农户以农为主的收入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农户增收的不稳定性也增大。并就合肥市退耕还林的后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玥  王继军  刘普灵  成思敏  李茂森  乔梅  
针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性研究滞后的现实,在构建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性表征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耦合度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协同性及相关问题,将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同关系划分为4个阶段:(Ⅰ)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Ⅱ)相悖阶段,(Ⅲ)无序失衡阶段,(Ⅳ)抑制发展阶段。其中阶段Ⅲ只是理论结果,在实际政策约束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下一般不会出现;而阶段Ⅱ和阶段Ⅳ可能会短期出现。以安塞县为例,系统分析了不同阶段协同性演变过程:1995—2014年,安塞县先后经历了相悖阶段和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目前处于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的下降时期。基于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通过林种结构的合理布局,提高退耕林分质量,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同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德成  赵淑清  朱超  
退耕还林工程(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可快速改变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论文以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利用MSS/TM/ETM+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6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信息,通过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SLCP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影响。草地、耕地及林地为研究区三大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势;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先增后减,整体减少38.4%;林地先减后增,整体增加4.36%;灌木林地和草地减少,而未成林造林地快速增加;SLCP显著加强了耕地的递减趋势,并大幅增加了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浩  
利用抽样调查和收集资料得到的数据,对张掖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退耕还林(草)社会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为“较好”;2002-2004年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在三年内给农户带来了17 229.62万元的纯收入;通过三年的退耕还林(草),能增加植物碳量累积(NPP)170 658.11 t,NEP总量增加44 544.94 t。同时,还针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完善提出建议:希望继续增加退耕还林(草)面积,在今后的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安排合理的还草面积,增加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配套费用,政府有关部门应切实解决退耕农户关心的问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宋进春  朱玉鑫  姚顺波  
客观评价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对优化工程管理方案和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带有区域虚拟变量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2000-2019年贵州省84个县(区)的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进行测算,并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估算贵州省的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规模。研究表明:(1)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善了贵州省植被覆盖状况,2000-2019年间归一化植被指数增长了14.8233%,年均增长率为0.7412%;在气候、地形地貌以及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归一化植被指数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从地区看,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的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为1.3002/百亿元,高于非石漠化地区的1.1279/百亿元;从县(区)看,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有效的县(区)共76个,其中21个县(区)的投资效率超过4.9914/百亿元,23个县(区)投资效率不足1.9888/百亿元,贵州省财政投资效率大致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3)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县(区)GDP每增加1000元,政府需要拿出13.3元进行植被恢复才能保证现有生态质量不下降。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府应把补偿资金优先分配到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较高的区域,并对财政投资效率较低的区域实行资金审计与管理,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适度投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璐  许月卿  孙丕苓  
以张家口市为例,根据1989、2000和2010年3期Landsat TM遥感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景观指数以及GIS技术,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及其景观格局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989—2010年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结构由以耕地和草地为主,转变为以林地和草地为主。2000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耕地减少幅度增加,动态度指数由-0.27%变为-0.83%,林地增加幅度加大,动态度指数由0.56%变为1.39%,草地在数量上表现为减少。退耕前,耕地主要转为草地,退耕后,耕地主要转为林地,耕地转为林地的比例由退耕前的22...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寒  常兴  姚顺波  
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利用宁夏中卫、盐池、平罗3个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倍差法,厘清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净效应。研究发现,总量上,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净效应为正,反映出退耕提高了农户发展能力。从不同类型生计资本来看,除了自然资本的净效应为负外,其余各项的净效应均为正,其中较大的有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耕地被退耕成林地,是自然资本为负的主要原因,而政府对退耕地的补贴对于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增加起决定性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秀华  
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取得持续性效果,关键取决于农户收入在退耕还林之后的收入是否提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文章利用陕西安康1006份农户生计调查问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参与退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比较显著。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金娜  姚顺波  
运用DEA模型对陕西省吴起县196个农户退耕前后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农户的总体效率变化不大;农户生产的纯规模效率比退耕前下降了许多,退耕前大部分农户的规模效率在0.9~1.0之间,而退耕后则集中在0.3~0.4之间;退耕后纯技术效率却明显的提高了,由退耕前的0.40提高到了退耕后的0.51。投影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后农户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产值的增值空间远远大于退耕之前,这主要是由于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农户的精耕细作、政府在林业方面提供的技术培训以及圈养畜牧业发展的缘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