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0)
- 2023(13580)
- 2022(12020)
- 2021(11363)
- 2020(9539)
- 2019(22131)
- 2018(22148)
- 2017(42062)
- 2016(23123)
- 2015(26100)
- 2014(26202)
- 2013(25812)
- 2012(23676)
- 2011(21216)
- 2010(21077)
- 2009(19336)
- 2008(18561)
- 2007(15986)
- 2006(14059)
- 2005(12153)
- 学科
- 济(95198)
- 经济(95103)
- 管理(65722)
- 业(58722)
- 企(48537)
- 企业(48537)
- 方法(44414)
- 数学(38959)
- 数学方法(38326)
- 中国(25399)
- 地方(24614)
- 农(24338)
- 学(20832)
- 业经(20125)
- 财(19618)
- 农业(16626)
- 理论(16533)
- 环境(15855)
- 和(15501)
- 制(14685)
- 贸(14477)
- 贸易(14466)
- 易(13910)
- 技术(13728)
- 划(12833)
- 务(12271)
- 地方经济(12251)
- 财务(12191)
- 财务管理(12167)
- 银(11716)
- 机构
- 大学(322043)
- 学院(320625)
- 管理(129733)
- 济(119958)
- 经济(116974)
- 理学(112871)
- 理学院(111547)
- 管理学(109138)
- 管理学院(108562)
- 研究(106303)
- 中国(77875)
- 京(70487)
- 科学(70047)
- 所(53064)
- 财(52488)
- 农(51625)
- 业大(49941)
- 研究所(48839)
- 中心(48838)
- 江(46408)
- 北京(44551)
- 范(44480)
- 师范(44065)
- 财经(42635)
- 农业(40429)
- 院(39325)
- 州(39038)
- 经(38668)
- 师范大学(35758)
- 技术(34697)
- 基金
- 项目(228683)
- 科学(179012)
- 研究(164564)
- 基金(164409)
- 家(143748)
- 国家(142583)
- 科学基金(122882)
- 社会(101316)
- 社会科(95910)
- 社会科学(95883)
- 省(89896)
- 基金项目(88165)
- 自然(82329)
- 自然科(80347)
- 自然科学(80332)
- 自然科学基金(78796)
- 划(76229)
- 教育(75776)
- 资助(68093)
- 编号(67739)
- 成果(53848)
- 重点(50917)
- 部(48959)
- 发(48661)
- 创(46884)
- 课题(46876)
- 创新(43675)
- 科研(43408)
- 大学(41981)
- 教育部(41594)
- 期刊
- 济(128777)
- 经济(128777)
- 研究(89938)
- 中国(62342)
- 学报(52105)
- 科学(48058)
- 管理(46402)
- 农(45571)
- 大学(38536)
- 财(38060)
- 教育(36894)
- 学学(35920)
- 农业(32012)
- 技术(30213)
- 融(22736)
- 金融(22736)
- 业经(21362)
- 图书(20546)
- 经济研究(19549)
- 财经(19147)
- 问题(18429)
- 资源(18348)
- 业(16889)
- 科技(16308)
- 经(16269)
- 技术经济(15561)
- 理论(15485)
- 统计(14987)
- 发(14818)
- 版(14667)
共检索到463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超林 黄雨婕 骆毓燕
通过构建能源、环境、经济与科技四元(EEET)系统的耦合协调模型,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测算了2007—2016年广西的三个资源型城市(百色、河池、贺州)EEET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广西三个地级资源型城市的能源—环境—经济—科技四元(EEET)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逐步实现了从失调到协调的跨越,各个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2)经济发展呈疲软状态、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及环境破坏等因素导致四元(EEET)系统耦合协调度降低,随着环境、科技指数的快速提升促进了四元系统的协调发展;(3)三市的耦合协调类型逐渐从最初科技滞后型发展为经济滞后型,四元(EEET)系统逐渐发展为协调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泽 张建军 李振瑜
资源型城市转型势在必行,文章旨在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经济-社会-生态"的耦合关系,为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以武安市为研究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现状,以灰色GM(1,1)模型预测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2007年武安市耦合协调度为中度失调,2008—2010年好转至轻度失调,2011—2014年除2013外均处于濒临协调,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社会响应敏感反映出城市发展系统三大组分的协调共进。(2)灰色模型预测当地2015—2019年仍将处于濒临失调,耦合协调水平提升迟缓,表明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间虽然耦合更紧密,但协调水平提升空间仍较大。(3)资源型城市要强化"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的发展观念,实现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灰色预测 耦合协调 武安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泽 张建军 李振瑜
资源型城市转型势在必行,文章旨在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经济-社会-生态"的耦合关系,为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以武安市为研究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现状,以灰色GM(1,1)模型预测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2007年武安市耦合协调度为中度失调,2008—2010年好转至轻度失调,2011—2014年除2013外均处于濒临协调,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社会响应敏感反映出城市发展系统三大组分的协调共进。(2)灰色模型预测当地2015—2019年仍将处于濒临失调,耦合协调水平提升迟缓,表明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灰色预测 耦合协调 武安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晓丽 杨伟
随着城镇化过程的不断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以大同市为例,从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以及社会城镇化四个方面,构建了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城镇化过程进行评价;以生态效率为评价方式,从资源效率及环境效率两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对其可持续发展过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之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与生态效率之间的协调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同市由最初城镇化滞后类型转变为生态效率滞后类型,如何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大同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效率 耦合模型 大同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游细斌 杨青生 付远方
以潮州市为例,通过构建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系统指标体系,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交通系统和城市系统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潮州市2006—2015年交通与城市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二者差距越来越小,表明城市系统发展水平与交通系统发展水平逐渐缩小,城市交通处于交通超前型。最后,论文强调需要重点发展交通系统,强化公路、铁路和港口等交通设施发展,提高货运量、客运量和客货周转量,以匹配城市系统的需求;同时,发挥交通的廊道作用,提高城市系统发展质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白凯
当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旅游产业会成为促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化发展的独立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互为背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0~2009年西安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0~2002年快速变化和2003~2009年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
关键词:
耦合模型 旅游产业 城市化 西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雪梨 何如海
中国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采矿业在工业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采矿业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安徽省淮北市、淮南市、马鞍山市和铜陵市四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和2017年为时间节点,对四个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发现:2013年铜陵市耦合协调度最高,为良好协调发展,淮北市和淮南市耦合协调度最低,为勉强协调发展;2017年淮北市耦合协调度最好,为中级协调发展,淮南市耦合协调度最差,为勉强协调发展。淮北市耦合协调发展态势最好,由勉强协调发展转变为中级协调发展,铜陵市耦合协调度下降,由良好协调发展变为初级协调发展。资源型城市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绿图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节能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曹明秀 关忠良 穆东
资源的可耗竭性是不可避免,本文从资源型企业应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出发,并考虑其所在城市的产业发展和环境协调,打破原有的资源型企业物流系统和资源型城市物流系统的界限,建立资源型城企物流耦合系统,对于资源型企业向物流行业的转型,及今后资源型企业物流与资源型城市物流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研究给出一个科学有效的平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尚海龙 蒋焕洲
本文在突出表征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改进的熵值法,对西南区省会城市(2010-2014年)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演进状态进行评判、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其生态经济系统共同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总体水平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经济系统主要矛盾表现为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日益贫乏的生态环境基础之间的矛盾;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须借鉴四川成都市生态经济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尚海龙 蒋焕洲
本文在突出表征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改进的熵值法,对西南区省会城市(2010-2014年)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演进状态进行评判、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其生态经济系统共同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总体水平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经济系统主要矛盾表现为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日益贫乏的生态环境基础之间的矛盾;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须借鉴四川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范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许静 吴卫 张海燕
为明晰都市圈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耦合协调现状,文章对长株潭都市圈2020年交通网络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交通优势度模型、当量法分别测度长株潭都市圈各区县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一步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最后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同步发展模型度量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并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分析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①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长株潭都市圈交通优势度表现为显著的“中心—外围”结构,具备行政指向性特征;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马太效应”,中高值区远离市区且分布较为分散,低值区则聚集于市区;④长株潭都市圈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协调水平较低,大多数区县是交通超前发展所致,表明交通对生态系统的制约作用较强,从空间格局来看,两者的协调程度和与市区的距离正向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林永钦 谢莉芳
基于弹性的概念,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交互耦合关系着手,将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分为七大理论类型,并给出了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程度的定量判定依据和评价方法;从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内涵和特征着手,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别构建了表征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萍乡市为个例,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出了城市发展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并定量分析了该市近十几年来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萍乡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耦合模式以耦合协调发展型为主,并可分为协调发展阶段和波动式发展阶段。实例研究证实,本定量评价体系目的明确、简单易用,评价结论能...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协调发展 耦合 生态环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瑞清 潮洛濛 樊齐
为探究资源型城市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模型等,建立人口与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 GIS 9.3软件平台综合分析鄂尔多斯市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度变化,并对未来做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鄂尔多斯市人口和经济综合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提速缓慢,各旗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空间协调度大小有明显变化,协调等级呈现轻度失调、勉强协调、中等协调和良好协调,人口与经济基本保持原有协调关系;预测结果显示:到2025年地区协调度将达0.574,整体将发生初等协调向中等协调的转变,人口与经济实现同步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力阳 罗其友 李同昇 李婷 龙冬平
在界定水资源—乡村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水资源—乡村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通辽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其水资源—乡村发展系统耦合协调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通辽市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波浪式递增的趋势,且与农业用水总量呈负相关;(2)10年来通辽市乡村发展持续上升但总体水平较低,可分为缓慢增长、较快增长和快速增长三个阶段;(3)通辽市水资源—乡村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耦合协调程度较低,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随着乡村发展加快造成的水资源系统压力增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茂森 刘荣庆
数字经济和绿色创新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统计方法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耦合协调度的分布动态演进特征、区域差异以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的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稳定,空间背景对耦合协调度具有较大影响;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不同地区的障碍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最后,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