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91)
- 2023(17794)
- 2022(15243)
- 2021(14156)
- 2020(11820)
- 2019(27357)
- 2018(27015)
- 2017(51550)
- 2016(27929)
- 2015(31342)
- 2014(31386)
- 2013(31178)
- 2012(28883)
- 2011(26352)
- 2010(26741)
- 2009(24565)
- 2008(23875)
- 2007(21300)
- 2006(19105)
- 2005(17196)
- 学科
- 济(123133)
- 经济(122989)
- 管理(78074)
- 业(73863)
- 企(59698)
- 企业(59698)
- 方法(51417)
- 数学(44437)
- 数学方法(43777)
- 中国(34501)
- 农(32943)
- 地方(30444)
- 业经(27294)
- 财(26815)
- 学(26010)
- 贸(24292)
- 贸易(24271)
- 易(23542)
- 制(22228)
- 农业(22088)
- 理论(19222)
- 环境(19082)
- 和(18918)
- 技术(18625)
- 银(18159)
- 银行(18115)
- 融(18105)
- 金融(18103)
- 行(17483)
- 发(16627)
- 机构
- 大学(401719)
- 学院(399354)
- 济(162404)
- 经济(158969)
- 管理(155417)
- 研究(140757)
- 理学(133757)
- 理学院(132178)
- 管理学(129568)
- 管理学院(128838)
- 中国(104753)
- 科学(87706)
- 京(87655)
- 财(74143)
- 所(71916)
- 农(66901)
- 研究所(65242)
- 中心(62847)
- 江(60157)
- 业大(59722)
- 财经(58363)
- 北京(56088)
- 范(55233)
- 师范(54733)
- 经(52976)
- 农业(51993)
- 院(51272)
- 经济学(48985)
- 州(48888)
- 师范大学(44292)
- 基金
- 项目(271022)
- 科学(213156)
- 研究(197268)
- 基金(195882)
- 家(171584)
- 国家(170212)
- 科学基金(145337)
- 社会(124441)
- 社会科(118032)
- 社会科学(118005)
- 省(105921)
- 基金项目(103164)
- 自然(94200)
- 自然科(91951)
- 自然科学(91934)
- 教育(90318)
- 自然科学基金(90239)
- 划(89266)
- 资助(81318)
- 编号(79876)
- 成果(65224)
- 发(61208)
- 重点(61199)
- 部(59477)
- 课题(55963)
- 创(55889)
- 创新(52087)
- 国家社会(51311)
- 科研(51300)
- 教育部(50696)
- 期刊
- 济(182933)
- 经济(182933)
- 研究(121091)
- 中国(84190)
- 学报(64494)
- 农(61358)
- 科学(59739)
- 管理(58942)
- 财(53997)
- 大学(48517)
- 教育(47779)
- 学学(45132)
- 农业(42451)
- 融(35385)
- 金融(35385)
- 技术(35324)
- 业经(30371)
- 经济研究(29069)
- 财经(28238)
- 问题(24314)
- 经(24261)
- 图书(23001)
- 业(22892)
- 技术经济(19939)
- 科技(19636)
- 贸(19530)
- 资源(19472)
- 统计(19253)
- 理论(18416)
- 版(17770)
共检索到607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荣光 邱启文 鄢宇昊
资源型地区是西部工业经济的有效依托,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要地。采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基于时空双维度,探究2008-2019年中国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进程;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地区产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并运用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研究期间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缓慢提升态势,且稳定性偏弱;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空间差距逐步扩大,产业高级化水平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地区产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显著,生产要素投入与产业结构优化对相邻地区产业发展存在差异性影响。为促进西部资源型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应完善空间治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增强创新发展动力等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毅 马志林
"一带一路"是涉及亚欧非陆海沿线诸多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概念。其中"一带"即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横贯欧亚的广阔经济带,也是当今全球最长、途经国家最多、辐射范围最广的陆路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重大利好下,抢抓机遇,实现产业突破,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文章立足西北产业发展实际,对产业发展的现状、瓶颈、制约和面临的内外双重维度的空间竞争,以及自身相对优势等进行了解析与研究,提出构筑点—轴—群—带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加快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俏俏 孙慧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系统广义矩方法,实证分析了资源型产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资源型产业集聚对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动态的,当期资源型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滞后一期的资源型产业集聚会抑制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资源型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和"拥塞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2)资源型产业集聚与人均GDP的交叉相乘项阻碍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表明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积极效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验证了资源型产业"威廉姆森假说"在中国的存在性。(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天德
<正>当前我国围绕资源型地区转型常抓不懈,但资源型地区生态治理滞后,区域间发展失衡,区域内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长短腿”现象严重,未形成和谐的区域经济体系,产业调整和空间格局优化始终是“两张皮”,导致生态空间恶化、生产空间拥挤、生活空间狭窄。而西部资源型地区由于资源种类繁多、品质各异,但产业链短、价值链低端,是中国资源型地区中资源开发利用最为复杂的地区。支持西部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补齐民生发展短板,确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构建尊重自然、发展绿色的生态体系,还自然以和谐、宁静、美丽。《基于包容性增长视域的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空间重构及协同发展研究》一书,在此背景下,以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立足于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和西部资源型地区因地制宜的产业布局新思路,总结了我国西部资源型地区转型历程的经验、教训,并基于包容性增长视域剖析了产业升级和转型现状,以区域内产业价值链重构和区域间产业空间优化为切入点,全面深入地探索了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空间重构和协同发展的路径和配套机制。该书内容极其丰富,提出了以下三个创新观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志军 肖艳涛
资源型产业是西部民族地区的主导产业,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态势决定地区经济的发展态势。中国经济的旧常态不仅为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拉动力,在供给方面也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资源环境约束条件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使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陷入了困境。新常态下,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通过转型升级,成为绿色环保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从而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继续起主导产业作用。
关键词:
旧常态 新常态 西部民族地区 资源型产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志军 肖艳涛
资源型产业是西部民族地区的主导产业,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态势决定地区经济的发展态势。中国经济的旧常态不仅为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拉动力,在供给方面也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资源环境约束条件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使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陷入了困境。新常态下,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通过转型升级,成为绿色环保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从而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继续起主导产业作用。
关键词:
旧常态 新常态 西部民族地区 资源型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柴丽丽 崔建周
随着资源型地区的产业转型发展,必将对资源型地区技能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山西省为例,探索并建立符合资源型地区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技能人才发展机制,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
技能人才 资源型经济 产业结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飞鸣 李杰
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DI)正的溢出效应能有效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对于FDI溢出效应的决定因素,理论界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共识。随着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内在关系认识的深化,“金融发展论”成为FDI研究领域中最充满活力的分支之一和最具有前沿性的研究领域之一。基于对“金融发展论”在理论上研究不足的认识,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应用内生增长理论,构造了包含FDI和金融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绍洪 陈胜男
我国西部具有资源优势,然而资源型产业的生产效率却很低下,"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低碳经济约束下,西部地区面临着跨越式快速发展和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双重任务,单纯的产业集群和单纯的循环经济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采用循环产业集群模式,资源型产业才能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的恶性循环,并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统一,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伟
西部地区拥有自然资源的独特竞争优势,如何高效地利用西部自然资源对西部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发展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是有效利用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主要途径。文章在对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特征,提出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实现机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永娇 郑华珠 董锁成 钱娇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缓解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双重胁迫压力尤为至关重要。为此,基于2000—2018年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集,构建空间滞后模型,模拟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中西部区域碳排放持续增长且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及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出现"高—高"和"低—低"空间分布。(2)产业资源配置效率(TI)及产业结构高级化(TS)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缓作用,现阶段优化TI比TS升级对减缓碳排放更有效,其直接和间接的边际效应强度分别达41.2%和32.2%、8.0%和6.1%,远大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增长对碳排放的边际效应强度。(3)为此,中西部地区应加强TI和TS优化升级,特别是近期内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进而解决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环境双重胁迫压力,减少碳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永娇 郑华珠 董锁成 钱娇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缓解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双重胁迫压力尤为至关重要。为此,基于2000—2018年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集,构建空间滞后模型,模拟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中西部区域碳排放持续增长且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及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出现"高—高"和"低—低"空间分布。(2)产业资源配置效率(TI)及产业结构高级化(TS)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缓作用,现阶段优化TI比TS升级对减缓碳排放更有效,其直接和间接的边际效应强度分别达41.2%和32.2%、8.0%和6.1%,远大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增长对碳排放的边际效应强度。(3)为此,中西部地区应加强TI和TS优化升级,特别是近期内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进而解决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环境双重胁迫压力,减少碳排放。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佟东
开放环境下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安全关系日显突出。在资源型地区,产业安全有其不同于其它地区类型的特点,需作具体深入研究。本文以产业安全理论为基础,结合内蒙古产业发展的目标,构建了资源型地区产业布局安全的基本分析框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其产业布局安全的分析,提出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也为资源型地区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资源型地区 产业布局 安全与发展 内蒙古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郑永杰 齐中英
通过构建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论证了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贸易开放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以及技术溢出效应的制约因素。同时,本文还利用我国资源型地区2000~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源型地区贸易开放的技术溢出门槛效应。研究表明:贸易开放的技术溢出效应对资源型地区技术进步推动作用并不明显,人力资本、贸易开放、能源产业投资额、技术差距对技术溢出皆存在门槛效应,当跨越技术溢出的门槛值,资源型地区能够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实现本地区的技术进步。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敏 王凯丽 唐海云
本文基于2008—2019年黄河流域37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水平,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为“上游低、中下游高”;绿色金融发展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关系为先促进后抑制,即倒U形关系,对周边城市空间溢出呈U形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对黄河流域四类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适当扩大绿色金融覆盖面、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等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