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46)
- 2023(20717)
- 2022(17562)
- 2021(16546)
- 2020(13483)
- 2019(31022)
- 2018(30661)
- 2017(58204)
- 2016(31683)
- 2015(35335)
- 2014(35528)
- 2013(34439)
- 2012(31906)
- 2011(28808)
- 2010(28739)
- 2009(25987)
- 2008(25248)
- 2007(22540)
- 2006(19660)
- 2005(17098)
- 学科
- 济(125181)
- 经济(125034)
- 管理(87526)
- 业(84105)
- 企(67135)
- 企业(67135)
- 方法(52273)
- 数学(44760)
- 数学方法(44112)
- 农(37971)
- 中国(37665)
- 地方(31612)
- 财(31167)
- 业经(29632)
- 学(27763)
- 农业(26064)
- 制(24081)
- 理论(22016)
- 贸(21474)
- 贸易(21457)
- 银(20804)
- 银行(20752)
- 易(20745)
- 技术(20319)
- 融(20138)
- 金融(20129)
- 和(20014)
- 行(19901)
- 环境(19867)
- 务(18834)
- 机构
- 学院(437822)
- 大学(436325)
- 济(169519)
- 管理(167523)
- 经济(165615)
- 研究(150830)
- 理学(144289)
- 理学院(142557)
- 管理学(139719)
- 管理学院(138935)
- 中国(112164)
- 科学(94919)
- 京(93913)
- 财(79064)
- 所(75926)
- 农(75614)
- 研究所(69194)
- 中心(68886)
- 业大(66873)
- 江(65937)
- 财经(62318)
- 范(61168)
- 师范(60483)
- 北京(59269)
- 农业(58926)
- 经(56745)
- 院(55691)
- 州(53763)
- 经济学(50451)
- 技术(49498)
- 基金
- 项目(301610)
- 科学(236497)
- 研究(221819)
- 基金(215606)
- 家(188833)
- 国家(187173)
- 科学基金(159936)
- 社会(137881)
- 社会科(130344)
- 社会科学(130314)
- 省(119610)
- 基金项目(114013)
- 自然(103664)
- 教育(103537)
- 自然科(101246)
- 自然科学(101220)
- 划(100850)
- 自然科学基金(99348)
- 编号(91569)
- 资助(87900)
- 成果(74962)
- 重点(68219)
- 发(66980)
- 部(65838)
- 课题(64511)
- 创(62721)
- 创新(58437)
- 科研(57566)
- 国家社会(56260)
- 教育部(56221)
- 期刊
- 济(189891)
- 经济(189891)
- 研究(128664)
- 中国(92470)
- 学报(72486)
- 农(70038)
- 科学(65508)
- 管理(62233)
- 财(60025)
- 教育(59360)
- 大学(55156)
- 学学(51582)
- 农业(48174)
- 技术(40278)
- 融(39108)
- 金融(39108)
- 业经(33376)
- 经济研究(29968)
- 财经(29912)
- 经(25720)
- 问题(24619)
- 图书(24478)
- 业(24435)
- 版(21477)
- 科技(21442)
- 技术经济(19872)
- 理论(19312)
- 资源(19182)
- 商业(19069)
- 现代(18911)
共检索到653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曹子坚 张博 张震霖
西部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摆脱当前传统开发式扶贫的路径,走出一条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具有持久生命力与发展潜力的道路。结合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扶贫实践,我国贫困地区自我发展建设应瞄准主体性培养,基于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的框架,从以不同年龄阶段为依据的能力建设、以不同群体为依据的能力建设及结合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群体的能力建设三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能力建设 主体培育 贫困家庭 体制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建
政府职责的再界定及农民自主性的激发,是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场域政府主体性及农民主体性建构的核心问题。在当前农村精准扶贫体系的运作过程中,由于片面强调国家义务的话语,导致了政府政治主体性的凸显与行政主体性的弱化,由此引发了农民权利的道德化及权利与责任的失衡。在后脱贫时代,需要加快均衡性的贫困治理体系的构建,实现政府政治主体性与行政主体性及农民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性均衡。在具体路径上,可以从加强贫困治理体系的法制化及标准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赋权增能来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及构建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等路径,推动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体系的均衡性转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新才 王科
改革之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实现全面减贫而实施的扶贫开发战略导致了贫困地区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并由此内生决定了贫困区域化的特征凸显,扶贫绩效递减。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应通过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培育特色产业。以提升贫困地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
关键词:
区域功能 自我发展能力 扶贫开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曦
本文探讨了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在系统阐释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困难和障碍的基础上 ,着重围绕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实施途径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向明
本文从产业发展能力、市场建设环境以及自然灾害状况等方面,对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城镇中心和工业产业对农村贫困地区发展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由于增长极极化作用的存在,信贷资源向中心地区流动倾向明显;为弥补极化作用的不利影响,政府在基本建设投资上对农村地区表现出较明显的政策倾向,但政府对自然灾害防治的投入却显得不十分有效。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区域经济 贫困标准 扶贫方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毅 孙焕良 范焕
为准确测度深度贫困区弱势群体自我发展能力,推动精准扶贫,在深入分析自我发展能力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深度贫困区弱势群体自我发展能力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利用武陵山片区花垣、保靖两县140名弱势群体的调查数据开展测评,研究结果发现:弱势群体自我发展能力总体偏弱且差异大,其中S_(da)指数大于中间值60的仅占样本数的8.57%,而S_(da)指数处于40~50、50~60两区间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5.71%、32.14%,S_(da)指数处于0~30、30~40两区间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86%、20.72%。研究结论表明:弱势群体内生动力不足、外部扶持针对性不强、区域环境约束性条件限制是影响湖南武陵山片区弱势群体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政策铺路是先导、教育启志是根本、产业扶持是关键、内外联通是路径四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弱势群体 自我发展能力 湖南武陵山片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立新
广西在助力深度贫困地区产业脱贫时,由于这些地区区位环境、资源开发、人才、技术、市场对接,特别是发展产业时相关决策者观念的问题,产业扶贫工作处于一定的困境中,如有政策却达不到相应目标、有资源却无法规模开发、有资源却无人力、有产业却无市场、有产品却无品牌、缺投入、缺渠道,一部分产业无法可持续发展。要破解这个困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产业扶贫政策,加强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服务,特别是各种对接性服务,加大投入和培训力度,采用适当的运营模式推动深度贫困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产业 广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肖蓓 刘小强 鲁毅
援藏教师的发展问题直接影响我国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的有效性,在当前教师发展研究回归主体性的趋势下,援藏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值得高度关注。本研究采取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在对四川省98名中小学援藏教师和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从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探究援藏教师如何在与社会结构互动中实现主体性发展的问题。通过对调研记录进行三级编码发现:一是四川民族地区援藏教师主体性发展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政策目标与主体个人需求之间的不一致、地方文化与主体原生文化之间的不相容、学校管理与主体专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二是四川民族地区援藏教师通过自觉和自律实现主体性困境的突破,包括善待弱势他者的生命自觉、正视多重结构的政治自觉、习得和谐关系的文化自律和践行教育责任的专业自律。最终研究表明,援藏教师主体性发展是从自觉走向自律的系统过程,此研究促使援藏教师的各项诉求得以突出和彰显的同时,也为后续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子坚 张震霖
开展全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降低我国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率是现阶段我国脱贫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宏观判断以及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的微观案例表明,农村贫困主体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日益严重,健康素养普遍较低,缺乏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较难开展慢性病与传染病防治工作,部分贫困者无法正确选择重大疾病就医地点。究其原因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阻碍健康能力实践,贫困家庭疾病照料降低劳动力水平,贫困者弱势地位恶性循环。阻断因病致贫所带来的疾病—贫困循环、代际传递和代际逆传递,是我国现阶段农村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破题之要。因此,应加快提升农村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健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优化新农合医疗保险门诊报销比例及范围,着力加快农村贫困地区的健康扶贫进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利
"干部积极干,农户站边看"的贫困群体脱贫逆化现象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高效开展。通过田野调查发现,贫困农户脱贫主体性不足的发生逻辑首先在于小农理性下受利益驱使的农户形成争当贫困户的"自愿型贫困",造成贫困农户"不愿"脱贫;其次,贫困农户在贫困识别、资源匹配和脱贫行动选择方面因决策受限形成"边缘化治贫",造成农户的"不能"脱贫;最后,贫困农户受贫困文化影响导致"精神贫困",造成贫困农户的"内卷化脱贫"。因此,需要从增加贫困农户脱贫意愿和强化贫困农户内生脱贫能力两个维度来构建贫困农户的有效脱贫主体性。
关键词:
贫困农户 脱贫主体性 脱贫意愿 脱贫能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宁兴 范在予 耿虹 李彦群
偏远民族地区贫困村寨大多存在发展与保护的权益矛盾。如何使稳固脱贫与振兴发展同民族文化基因可持续传承的目标得以共同实现,成为许多偏远地区民族村寨当下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详细阐述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文化内涵、特征及其价值的基础上,辨析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文化的保护困境,引入整体性文化保护理念,搭建贫困地区民族村寨的振兴框架:包括从民族社会与聚落环境、人文图式与生态景观着手进行个性化与特色化的基础竞争力维育;从生态产业与产品发展、文化产业与品牌创造着手进行核心竞争力创培;从环境修复与设施完善、网络联动与区域协调着手推动一体化竞争力提升,以期实现民族贫困村寨脱困致富与振兴发展的良性循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齐善鸿 李亮 韩玲玲
文章在论述职业发展理论和主体性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主体性视角的职业发展管理模式,并分析了天津诺维信公司职业发展管理的成功经验和管理启示。
关键词:
主体性 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管理 自我管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石 杨红娟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路径研究有助于少走弯路,有效实现建设目标。本文运用多主体建模仿真法中的BDI模型,分别对政府、企业、公众三个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信念、愿望、意图进行分析。利用Netlogo软件,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为例,通过设置变量的初值进行模拟仿真。依据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减量化、协调性、有效性的要求,调整变量参数,得出政府发放生态补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公众清洁能源消费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姣
政府主体性在乡村贫困治理场域的持续凸显反衬贫困农户主体性的不足。乡村贫困治理场域中物质扶贫的强化和精神扶贫的式微形成一定反差,贫困农户主体性内生动力不足已经掣肘了乡村贫困治理实践的深度推进。须准确把握主体性视角下激发维持贫困农户内生动力的深刻价值,使其增强反贫困能力、融合内外部要素、强化发展性原则。村民政策需求与减贫制度供给错位、乡村主体性的消解弱化内生动力的持续、主体综合素质薄弱与思维系统缺乏优化等,导致贫困农户无法生成充足的内生动力。应以优化政策减贫制度供需关系、强化综合素质优化思维系统与乡村主体再造激发内生动力等,找出激发和增强贫困农户主体性内生动力的有效思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积极正向的精神促进力量。
关键词:
贫困农户 主体性 乡村贫困治理 内生动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改学 黄立新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21世纪的战略决策。要发展经济,首先要发展科教,增强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力。在这个转化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传播技术来研究西部地区的科技传播,是可持续发展的可选择出路。本文从现代传播与传播技术,西部贫困地区的现状以及现代传播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现代传播 远程教育 传播技术 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