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2)
2023(9273)
2022(7891)
2021(7461)
2020(5838)
2019(13502)
2018(13340)
2017(24392)
2016(13439)
2015(15091)
2014(15259)
2013(15045)
2012(14427)
2011(13128)
2010(13317)
2009(12008)
2008(11707)
2007(10728)
2006(9766)
2005(9073)
作者
(38453)
(31995)
(31630)
(29971)
(20507)
(15522)
(14532)
(12418)
(12294)
(11796)
(10952)
(10869)
(10527)
(10011)
(9838)
(9709)
(9655)
(9263)
(9240)
(9163)
(8221)
(7915)
(7687)
(7566)
(7532)
(7150)
(7132)
(7064)
(6470)
(6429)
学科
(57249)
经济(57183)
(33848)
管理(31693)
地方(25238)
(24215)
(21394)
企业(21394)
中国(20356)
农业(17717)
业经(15148)
方法(13497)
地方经济(12797)
(11653)
(11052)
(11025)
数学(10853)
数学方法(10712)
(10637)
(10447)
金融(10444)
(10261)
银行(10250)
环境(10033)
(9960)
(9231)
贸易(9218)
理论(8743)
(8730)
技术(8711)
机构
学院(183414)
大学(176772)
(69742)
经济(67771)
研究(67086)
管理(63111)
中国(52469)
理学(51822)
理学院(51062)
管理学(50117)
管理学院(49755)
科学(41447)
(39500)
(34425)
(34340)
(33543)
(33370)
中心(32201)
研究所(30510)
(29954)
师范(29711)
(28957)
(26698)
业大(26549)
农业(25926)
北京(25386)
(24473)
财经(24271)
师范大学(23444)
技术(22608)
基金
项目(113189)
研究(90220)
科学(87190)
基金(74973)
(63783)
国家(63015)
社会(53941)
科学基金(53157)
社会科(50598)
社会科学(50586)
(50400)
教育(40988)
编号(40396)
基金项目(40233)
(39363)
成果(33563)
(31583)
自然(31310)
自然科(30413)
自然科学(30408)
自然科学基金(29795)
课题(29704)
资助(29256)
发展(25773)
重点(25721)
(25287)
(25101)
(23484)
(22979)
(22958)
期刊
(97032)
经济(97032)
研究(60187)
中国(50996)
(34609)
教育(31275)
(26160)
学报(25633)
科学(24933)
管理(23684)
农业(23398)
(21741)
金融(21741)
大学(19548)
业经(18949)
技术(18560)
学学(17714)
经济研究(13192)
问题(12646)
图书(12347)
(12056)
资源(10982)
财经(10895)
(10785)
(10001)
论坛(10001)
职业(9819)
(9444)
书馆(9286)
图书馆(9286)
共检索到310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永宽  李玉珍  
本文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对大方县贫困状况实地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五大战略选择,认为只有实施新的扶贫开发战略,才能有望消除贫困现象,才能为达到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洪名勇  
本文分析了国家将扶贫目标以贫困县为瞄准载体的优势和弊端,指出该机制的弊端体现在:扶贫资金使用分散、有效性较差,没有做到有贫必扶,项目瞄准不够科学和准确。以贵州省为例,提出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应将开发扶贫的瞄准对象由县向乡镇转变,由乡镇向村转变。阐述完善扶贫开发的瞄准机制的对策包括:瞄准村庄与瞄准农户相结合;制定目标规划,强化责任机制;突出扶贫重点,明确扶贫环节;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评审机制,确保项目瞄准科学性、公正性,等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涛  
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成效明显,但同时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还有待优化。本文结合贵州省扶贫工作的实践,提出了一些扶贫开发对策建议,借以弥补政府主导的扶贫模式的缺陷,有力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全方位覆盖贫困农户,大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强监督,凸显财政综合扶贫效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永平  周丕东  黄海燕  刘希磊  
新时期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在分析新时期农村反贫困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扶业与扶人并举、区域瞄准与人口瞄准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并从"两项制度"衔接、推进区域连片开发、完善"大扶贫"联动机制和扶贫资金投入与监管机制、健全贫困动态监测与绩效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牟秋菊  潘启龙  
在推进扶贫开发的过程中,政府应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提供实现基础,以参与式扶贫赋予贫困人口共谋发展、摆脱贫困的机会和权利,为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条件,最终通过市场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作者以"政府-市场"扶贫开发的机理分析入手,结合贵州省扶贫开发的实践案例,对"政府-市场"双导向扶贫开发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佳路  
本文运用资产贫困的理论和测量方法,利用2009年S省3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村贫困监测数据,对农户的资产贫困进行测量和分析,为资产贫困的干预政策提供依据。通过对农户的住房、耐用品、生产性固定资产以及耕地4个方面贫困状况的分析,并以4个维度中的任意3个及以上维度的贫困作为总的资产贫困线,其贫困发生率为23.92%。其中,耕地和生产性固定资产贫困现象最突出,贫困发生率分别为36.5%和34.2%。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贺立龙  左泽  罗樱浦  
在精准扶贫的新阶段,以单一指标衡量贫困的方式已不合时宜,采用多维度贫困测度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贵州省50个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生产、财政金融、居民收入、生活与健康及教育5个主维度、16项指标出发,对其贫困状况进行测度,并考察各维度贫困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度,分析该地区在2006~2013年多维贫困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已有的贫困县标准未能准确反映各县的真实贫困程度,可能导致对贫困县的判定出现误差;而多维度贫困测度法可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精确瞄准致贫原因。2006~2013年地区多维贫困状况虽有缓和,但改善程度有限,甚至个别维度贫困状况呈上升态势。可见,适应精准扶贫要求,应推动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澹远  陈始发  
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是新时代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是影响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一个关键变量。本研究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公共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问题。得到以下结论:①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有待提升。除了经济获得感相对较高外,农村贫困人口的政治获得感、福利获得感和社会获得感相对偏低。②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配置方式或不同的配置渠道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各个维度的影响不同。其中,“输血性”扶贫资源配置方式给农村贫困人口带来了较大的获得感,而“造血性”扶贫资源配置方式尚未给农村贫困人口带来较大的获得感。要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2020年后中国的扶贫开发就必须实现公共性扶贫资源的有效配置。启示:①要积极倡导以资产为基础的新时代扶贫开发政策;②要尽快建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扶贫资源配置方式;③要努力健全农村医疗卫生福利的供给制度;④要着力增强2020后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识别的公正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锋  侯长林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模式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扶贫的成效。在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过程中,应按照系统性、精准性、实效性的原则,构建与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以奖代补型、园区主导型、院校带动型、产业拉动型、文化推动型等新模式,提高针对性、精准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莉莎  
本文以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为例分析了西部山区农业经济用水难以保障的原因,提出了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水利保障建设管理机制,推进管理创新,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建立农业水利建设保障基金,实现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俊梅  余维祥  
本文以贵州省50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例,分析了农村打工经济的发展对城市GDP的贡献,并认为:农村打工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城市GDP的增长,还可以对城市工资水平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城市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还可以促进城市吸引更多外资,从而间接地对城市GDP的增长做出贡献,并可通过增加消费形成城市GDP增长的动力源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佳路  
本文在多维度贫困测量理论框架下,对S省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贫困状况进行收入/消费贫困、环境卫生贫困、教育和健康贫困以及脆弱性等4个方面的测量。根据4个维度贫困测量结果,得到S省的多维贫困状况以及扶贫政策的优先排序,排在前3位的是环境卫生贫困、教育健康贫困、收入/消费贫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学敏  
贫困县通过产业扶贫的各种举措使扶贫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扶贫产业体系或集群,这对于贫困户增收和贫困县脱贫摘帽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产业的发展其意义甚至已远超扶贫本身。扶贫产业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诸如产业低端化、产业链条短、小而散、缺乏竞争力等。为此,必须要把服从于脱贫攻坚短期目标的扶贫产业长期化,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通过体制改革有效化解各种深层次矛盾,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思维和市场的思维,以实现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润高  
随着法律对农村各类土地主体和权利界定的完善,以及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建立,各地政府借助行政手段圈定移民安置区域的开发扶贫模式遇到了越来越大的法律阻碍,需要承担的行政成本也急剧上升,导致各地扶贫开发逐渐步入端头。针对这种困境,文章认为,应结合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态势,利用农业人口替代转移规律,将移民安置选址从传统的"四荒"地转向大城市、特大城市郊县区,开辟市场化机制下的自发性移民脱贫路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帅雄  
深度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条件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内生发展动力弱,贫困人口占比高,脱贫难度大等问题。按照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既定目标,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其贫困落后的现状是由其自身的历史条件、区位环境、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等综合因素交织形成的,在如何实现凉山精准扶贫的问题上,需要充分考虑其扶贫攻坚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并在精准扶贫的具体工作实践中聚焦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途径,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建议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