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3)
- 2023(6430)
- 2022(5393)
- 2021(4993)
- 2020(4041)
- 2019(9029)
- 2018(8822)
- 2017(16385)
- 2016(9205)
- 2015(10423)
- 2014(10670)
- 2013(10612)
- 2012(10313)
- 2011(9637)
- 2010(10004)
- 2009(9336)
- 2008(9172)
- 2007(8648)
- 2006(7853)
- 2005(6826)
- 学科
- 济(41941)
- 经济(41894)
- 农(27027)
- 业(26123)
- 管理(20517)
- 农业(18381)
- 方法(15220)
- 企(15083)
- 企业(15083)
- 数学(13311)
- 地方(13110)
- 数学方法(13102)
- 业经(12131)
- 中国(11869)
- 财(9277)
- 制(9177)
- 学(8672)
- 发(7954)
- 农业经济(7787)
- 收入(6727)
- 发展(6700)
- 展(6598)
- 贸(6187)
- 贸易(6181)
- 银(6152)
- 银行(6128)
- 融(6112)
- 金融(6110)
- 策(6058)
- 易(5914)
- 机构
- 学院(140015)
- 大学(138826)
- 济(54253)
- 经济(52919)
- 研究(50537)
- 管理(49602)
- 理学(42436)
- 理学院(41806)
- 管理学(40870)
- 管理学院(40583)
- 中国(38574)
- 农(34930)
- 科学(32116)
- 京(30025)
- 所(26527)
- 农业(26176)
- 业大(24872)
- 中心(24604)
- 财(24321)
- 研究所(23929)
- 江(23222)
- 范(21438)
- 师范(21227)
- 省(18941)
- 财经(18783)
- 北京(18611)
- 州(18453)
- 农业大学(17329)
- 院(17019)
- 经(16903)
- 基金
- 项目(92121)
- 科学(71585)
- 研究(67707)
- 基金(65789)
- 家(57953)
- 国家(57329)
- 科学基金(47781)
- 社会(43450)
- 社会科(40648)
- 社会科学(40636)
- 省(36586)
- 基金项目(35141)
- 教育(30981)
- 划(30639)
- 自然(29557)
- 自然科(28854)
- 自然科学(28845)
- 自然科学基金(28355)
- 编号(28316)
- 资助(26229)
- 成果(24488)
- 发(20903)
- 重点(20642)
- 部(20350)
- 课题(19758)
- 农(19537)
- 创(17975)
- 国家社会(17912)
- 科研(17310)
- 性(17292)
共检索到221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素芳
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强化人才支撑,西部落后地区关键在"人"。偏僻落后的宁夏乡村,农村人口外流严重;农民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年轻人不愿务农;农业专业人才奇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断档;新型经营主体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等一系列问题突出。因此,落后地区乡村振兴先要振兴"人",只有因地制宜,做出切合实际的正确决策进而推动工作,避免走弯路,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关键词:
落后地区 乡村振兴 人的因素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乐虹 唐圣春
目前,西部地区乡村卫生机构的基本条件得到了改善,规定了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人员配置与机构设备及功能设置不配套;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需要提高,特别是在预防保健、健康促进以及护理等方面缺乏培训;乡镇卫生院之间功能差距较大,村级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较弱;现行管理体制使卫生机构更重视临床医疗。
关键词:
西部乡村 人员素质 服务功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先根
落后地区乡村企业的发展──苏北耿车乡解析熊先根(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乡村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落后地区推动经济腾飞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因而受到各级农村组织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落后,集体积累薄弱,劳动者素质不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方 李裕瑞
西部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性决定其乡村减贫的艰巨性以及转型振兴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从西部地区脱贫县科学识别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给予针对性支持,可为构建先后有序、精准高效的乡村振兴帮扶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2019年西部12省区的830个县域样本数据,从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结构等五个维度构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难度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测算方法与筛选流程,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识别方法体系,开展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难度评价及重点帮扶县识别研究。经测算,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难度指数Ⅰ级、Ⅱ级、Ⅲ级与Ⅳ级的县域数量分别为137、195、459和39个;乡村振兴难度格局总体与我国地势阶梯类型分布较为吻合,自然环境差异导致要素空间分布与配置不均衡是乡村振兴难度空间分异的重要原因。进一步,从西部脱贫县中识别出17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些县域普遍存在着生态环境恶劣、区位偏远与民族地区问题复杂、经济基础薄弱、交通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社会结构相对失调等问题。为系统谋划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区域战略转型,提出了分级分类施策、补齐短板弱项、建立要素保障机制、创新重点生态功能区振兴模式等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文静 刘彬鑫 王瑞轩
为了提高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从理论上厘清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意愿的影响机制,文章基于参与西部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中小企业有效问卷,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意愿的影响因素,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深入探讨各影响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与层次结构。实证发现:政策支持、外部资金、企业实力、农户素质、利益联结、企业开办年限、主要产品和发展阶段显著正向影响中小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意愿,而企业类型显著负向影响中小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意愿;政策支持、外部资金、企业实力、农户素质和利益联结是影响中小企业意愿的直接因素,而开办年限、主要产品、发展阶段和企业类型是其深层影响因素。基于此,为提高中小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意愿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志银
西部贫困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交通、通讯、住宿条件、医疗卫生、人民生活水平等多方面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果只有经济总量的增加 ,没有经济、文化、社会、教育、交通、通讯、医疗卫生和生活水平等全面协调发展和提高 ,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的小康社会很难如期实现 ;如果能象给我国的火车“提速”那样 ,给西部贫困山区发展连续“提速”几次 ,以赶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那么 ,加快落后地区的村镇建设步伐是给西部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速”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西部落后地区 提速 村镇建设 小康社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红玲
金融业快速发展,要求居民金融素养同步提升,尤其是农村金融素养的提升更具必要性。通过对辽西地区开展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调研,了解乡村振兴金融素养现状,提出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升探索与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薛薇 樊阳程
文章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北京百万亩造林工程助推首都地区乡村振兴的探索和成效:促进乡村地区产业兴旺,改善提升乡村生态环境状况,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生活富裕度,提高乡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并就百万亩造林工程进一步助推首都地区乡村振兴提出3个方面的建议:进一步增强农民的主体地位,制定实施林下经济长远规划,制定平原造林的长远规划。
关键词:
百万亩造林工程 助推乡村振兴 首都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雁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消灭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问题,但相对贫困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脱贫地区也依然存在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相关问题,同时脱贫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具有独特的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所以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不仅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对切实改变脱贫地区的现状,推进脱贫地区的全面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脱贫地区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魏婉怡
首都地区是高度城镇化的区域,推进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殊的责任和意义。首都地区的乡村振兴需结合首都实际和都市特色精准有效地推进实施。目前,首都地区乡村呈现出人口减少、村庄消失、农业受困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推进首都北京的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其性质和意义。都市圈乡村振兴属于保护性发展,目的是保护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精准推进首都地区乡村振兴需做到精准分类、精准均衡、精准施策和精准监测。在路径选择上,结合当前首都“三区四类”村庄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人文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休闲乡村和现代乡村五类典型乡村,在政策上可实施“千村百镇”振兴计划、开展“村庄庭院美化”行动、强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首都地区 乡村振兴 保护性发展 精准推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魏婉怡
首都地区是高度城镇化的区域,推进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殊的责任和意义。首都地区的乡村振兴需结合首都实际和都市特色精准有效地推进实施。目前,首都地区乡村呈现出人口减少、村庄消失、农业受困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推进首都北京的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其性质和意义。都市圈乡村振兴属于保护性发展,目的是保护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精准推进首都地区乡村振兴需做到精准分类、精准均衡、精准施策和精准监测。在路径选择上,结合当前首都“三区四类”村庄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人文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休闲乡村和现代乡村五类典型乡村,在政策上可实施“千村百镇”振兴计划、开展“村庄庭院美化”行动、强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首都地区 乡村振兴 保护性发展 精准推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为深入探究我国西部地区县域互联网发展、电商进村示范政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本文以内蒙古86个旗县2015-2019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从农民生活富裕看,县域信息化、电商进村示范政策及二者交互项与农民收入体现了正相关性;与城乡差距呈负相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二是从县域农业产业发展看,县域信息化与农业及细分行业正相关,发挥了促进作用,但电商进村示范政策助力作用不显著,这种结果与农牧民认知与应用政策不匹配相关;三是互联网发展与县域工业化呈负相关,与产业的服务业升级呈正相关。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应进一步改进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霍学喜 刘天军
不同地区具备的乡村振兴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不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的逻辑与路径。西部地区相对东中部地区,乡村各方面的条件总体落后、基础薄弱,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政府与市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长期与短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通过构建有效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激活乡村振兴各要素,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西部地区高质量落地实施。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乡村振兴 理论逻辑 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艺赢
本文从辽宁丹东的13个丘陵地区乡镇(东港市黑沟镇、长安镇,凤城市,宽甸县虎山镇、青椅山镇、杨木川镇、毛甸子镇)为调查对象,从丘陵地区乡村的基本情况、产业特色、建设成果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当地乡村振兴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总结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丹东 丘陵地区 乡村振兴 社会调查 思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曹晓鲜 谷遇春
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对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分析西部落后地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探讨完善西部落后地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以期能促进落后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与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部 落后地区 信息资源 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