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4)
2023(9208)
2022(7669)
2021(6752)
2020(5302)
2019(12056)
2018(11830)
2017(21902)
2016(11808)
2015(13100)
2014(13160)
2013(13016)
2012(12518)
2011(11750)
2010(12044)
2009(10930)
2008(10899)
2007(9836)
2006(8991)
2005(8492)
作者
(37206)
(31239)
(31238)
(29268)
(19846)
(14955)
(13859)
(12056)
(11912)
(11291)
(10793)
(10519)
(10293)
(10154)
(9957)
(9664)
(9270)
(9018)
(9017)
(8973)
(8012)
(7793)
(7596)
(7254)
(7014)
(6990)
(6927)
(6841)
(6341)
(6219)
学科
(58736)
经济(58683)
管理(31748)
(29954)
(21692)
企业(21692)
地方(20305)
中国(19341)
方法(18366)
(16818)
数学(15602)
数学方法(15421)
业经(13817)
(12139)
农业(11860)
地方经济(11589)
环境(11238)
(11059)
金融(11058)
(10989)
(10700)
银行(10680)
(10493)
(10151)
贸易(10140)
(9791)
(9712)
(9397)
技术(9163)
(7997)
机构
学院(178443)
大学(177224)
(74650)
经济(73114)
研究(69318)
管理(63997)
理学(54114)
理学院(53351)
管理学(52320)
中国(52218)
管理学院(51996)
科学(43644)
(39356)
(36202)
(33392)
研究所(32947)
(32782)
中心(30690)
(28504)
(26756)
业大(26493)
师范(26450)
财经(26036)
农业(25516)
北京(25447)
(25083)
(23549)
(23155)
经济学(22948)
师范大学(21412)
基金
项目(118517)
科学(93913)
基金(85546)
研究(85463)
(75995)
国家(75377)
科学基金(63746)
社会(55174)
社会科(52463)
社会科学(52451)
(47185)
基金项目(45023)
自然(40513)
(40323)
自然科(39584)
自然科学(39573)
自然科学基金(38851)
教育(38224)
资助(34154)
编号(33256)
(32135)
重点(27728)
成果(27004)
发展(25677)
(25378)
(25209)
(24832)
课题(24668)
创新(23371)
国家社会(23297)
期刊
(89883)
经济(89883)
研究(56153)
中国(41333)
(31307)
学报(29441)
科学(28377)
管理(25318)
(22874)
大学(21930)
农业(21755)
教育(21040)
学学(20571)
(19272)
金融(19272)
技术(16267)
业经(15683)
经济研究(14436)
财经(12465)
问题(11760)
(11414)
(10825)
资源(10183)
(9199)
科技(9132)
技术经济(9031)
世界(8780)
国际(8739)
商业(8688)
图书(8585)
共检索到283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映梅  张雷  李亚  朱守先  
西部地区能源系统时空效应及其协调发展,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对西部能源系统发育的时间过程效应和空间组织变化进行分析评价。时间效应分析显示国家工业化过程对西部能源资源依赖程度加强的整体变化特征和国家经济发展对西部能源资源需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发展趋势;空间效应分析则表明中国能源开发在西部的空间拓展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始终在致力于提高本国能源的自给水平,但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却对西部有限的能源基础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文章最后从时间过程合理演进和空间组织有序扩展两方面,提出西部地区能源系统协调发展的调控方法,以期为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童彦  
本文建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利用熵变方程建模,对西部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交互促进,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具有空间的不平衡性和动态波动性,从空间看,协调发展区域自西北到东南呈带状分布,不协调发展区域分布在其两翼;随时间推移,西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区域和协调区域呈不稳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建辉  韩二东  刘鑫  
为了更加精确地测度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简称3E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发展状况与协调能力。文章建立了3E系统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3E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模型。最后,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保平  
由于西部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 ,形成了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农村工业和城市现代工业同时并存的二元工业化格局。为了消除西部二元工业化引起的一系列负效应 ,必须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推动城乡工业结构调整。建设小城镇 ,推动西部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进行制度创新 ,最终实现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镭  高丽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脆弱且恶劣,但能源及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能源及矿业开发已经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力图从西部能源及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视角,综合辨析出西部地区能源及矿业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主要包括土壤污染与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与短缺、矿区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采矿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破坏等。文章认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和能源开发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增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西部地区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现实选择,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安贵鑫  张在旭  吕威  
缓解能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关系一个国家全局的战略课题,本文期望应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模型,以解决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的矛盾,实现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力  洪雪飞  王俊  谢筱玲  
在理论分析经济—能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演化机理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工具与PLS路径模型,探讨中国省域经济—能源—环境(3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进规律与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动态螺旋上升趋势;省域3E系统协调度存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效应;中、东、西部耦合协调度呈现不同的空间聚集演化特征;协调发展空间集群逐渐趋向集聚加强状态。最后,提出应构建跨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应对系统失调,缓解系统协调发展空间集聚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新焕  王文平  蔡彬清  
在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中,很多信息收集难度大,未知数据量较大。而灰色系统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的重要方法。因此,文章引入灰靶理论中的靶心距用于测度系统实际状态与理想协调状态之间的距离,构建基于靶心距的系统协调度模型,以拓展灰色理论在系统协调状态评价中的应用,为科学评价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提供新方法。并对2012年我国各地区3E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3E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严良  张春梅  康淑娟  
本文从青海省能源互经济、环境现状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进行系统地分析,以能源与经济、环境三元系统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提出用“双轮驱动”的方法来优化青海省的三元系统,探讨打破其协调发展“瓶颈”的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德宝  范体军  安琪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智轩  
以2010—2019年西部11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对各省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增长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发现:各省的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数都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不均衡。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都偏低,说明西部科技和教育发展显著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增长。科技和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贡献偏低、科技制度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弱和教育投资激励不足是西部各省共同的突出短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双发  
金融与经济密切相关,需要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多数省市区金融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较低,主要表现在生产总值与贷款规模的关联度较低、贷款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偏低以及金融的深化程度和经济的金融化程度较低等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待优化,金融规模较小、金融结构失衡,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环境不理想等原因降低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应采取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水平,扩大金融规模、调整金融结构,改革金融体制、改善金融环境等措施,提升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