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0)
2023(2418)
2022(1934)
2021(1886)
2020(1557)
2019(3461)
2018(3555)
2017(6402)
2016(3626)
2015(4063)
2014(4019)
2013(4207)
2012(3870)
2011(3639)
2010(3787)
2009(3469)
2008(3606)
2007(3169)
2006(2982)
2005(2617)
作者
(12013)
(9935)
(9934)
(9392)
(6269)
(5019)
(4485)
(3977)
(3835)
(3531)
(3493)
(3430)
(3264)
(3239)
(3206)
(2986)
(2928)
(2919)
(2800)
(2739)
(2584)
(2536)
(2422)
(2269)
(2248)
(2226)
(2217)
(2199)
(2117)
(2021)
学科
(15566)
经济(15545)
管理(14232)
(8662)
环境(8645)
资源(6963)
(6719)
企业(6719)
生态(6011)
地方(5429)
(5210)
(5166)
方法(5082)
(4805)
数学(4099)
数学方法(4060)
(4054)
(3895)
中国(3817)
农业(3714)
业经(3336)
地方经济(2983)
(2956)
规划(2867)
环境规划(2802)
理论(2591)
人事(2456)
人事管理(2456)
经济学(2399)
土地(2371)
机构
学院(56126)
大学(54786)
管理(21672)
研究(20274)
(20016)
经济(19471)
理学(18254)
理学院(18035)
管理学(17686)
管理学院(17592)
中国(15529)
科学(14789)
(12464)
(11110)
(10947)
研究所(10210)
业大(9300)
中心(9156)
(9069)
(8775)
(8277)
北京(8262)
农业(8244)
师范(8219)
(7477)
(7455)
(7454)
科学院(7256)
财经(7180)
资源(7113)
基金
项目(39546)
科学(30494)
研究(27973)
基金(27967)
(25324)
国家(25151)
科学基金(20809)
社会(17300)
社会科(16347)
社会科学(16338)
(15672)
基金项目(15238)
自然(13918)
(13255)
自然科(13252)
自然科学(13247)
自然科学基金(12985)
教育(11610)
编号(11437)
资助(10992)
(9399)
重点(9173)
成果(8667)
(8268)
课题(7651)
(7532)
计划(7473)
国家社会(7311)
科研(7247)
创新(7044)
期刊
(25822)
经济(25822)
中国(13088)
研究(12801)
学报(10460)
科学(9814)
(9727)
资源(8006)
农业(6833)
管理(6799)
大学(6751)
(6558)
学学(6257)
业经(4612)
图书(4589)
教育(4266)
(4240)
技术(4117)
生态(3967)
问题(3397)
书馆(3356)
图书馆(3356)
林业(3340)
财经(3269)
(3117)
科技(3100)
(2941)
金融(2941)
(2850)
(2781)
共检索到84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红霞  张志超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其生态补偿体系中的各补偿主体(中央政府、矿产企业、西部与东部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多重利益诉求等原因,致使现存的补偿机制失去操作平台,进而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极度恶化。为此,在构建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中,中央政府需要切实加强环保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干预强度,并从制度设计上完善资源税费等配套改革,同时还应设立西部生态补偿基金,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拓宽筹资渠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文盛  孟立贤  
虽然我国学者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没能建立起较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文章从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相结合,由定价机制、实施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构成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蒲志仲  
资源经济时代,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带来了生态环境危机,其负外部性已超过外部经济。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补偿相应的负外部性成本,即将消耗的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价值纳入矿产资源价值。相比较而言,征收庇古税是一种较好的解决负外部性的方法。因此,建议小范围的短期负外部性由直接谈判进入生产者成本,具体通过地方政府征收相应的环保和生态保护基金或税进入生产者成本,或普遍对全部碳排放行为征收碳税,或者在消费环节征税。最普通的、也许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消费环节或矿产品制成品的销售环节,以矿产品消费税形式征收与矿产资源消费相关的负外部性成本或所消耗的生态环境资源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樊万选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量大面广,如何调整生态损害与保护的关系,加速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分析河南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补偿实施的成效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措施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新才  斯丽娟  
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相关政策实施及实践的归纳分析,针对甘肃矿产资源开发的特点,在分析甘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甘肃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对补偿主体、方式、类型、标准等进行阐述,最后从矿山生态补偿的法制保障、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基金以及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关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谭旭红  张倩  
鉴于矿产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强化、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价值的计量和补偿研究就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章在对国外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借鉴矿产资源生态价值补偿的国际经验,提出相应的计量方法,进而研究矿产资源生态价值的补偿机制,为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价值补偿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黎元生  王文烂  胡熠  
指出当前中国矿产资源开发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根源在于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并提出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着力解决"由谁补偿"、"补偿多少"和"怎么补偿"3个基本问题。即实行"新旧账"分治,明确矿山环境恢复补偿主体以及责权利,多渠道筹集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以重置成本为依据确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征收标准,因地制宜地确定征收办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招标、监管和效益评价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兴  刘京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国内相关学者已经从多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其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对策研究的针对性仍显不足。本文将从内涵、要素与实现方式三方面对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孔凡斌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加速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进程,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国家战略的优先领域。阐述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中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系统分析我国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政策进程和实施效果,梳理我国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机制障碍。结合我国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补偿资金的筹措机制、使用机制、行政部门间协调规划、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建立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郝庆  孟旭光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6条建议:梳理相关政策法规,稳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明细执法主体,规范补偿费收取办法;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拓宽矿山环境治理资金渠道;实施差别化政策,对新老矿区采取不同的补偿政策;明确法律责任,重视发挥地方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注重公众参与,保障特殊群体的利益。研究成果对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进生态立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燕  王有强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税费制度是生态补偿理论在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中的具体应用,是指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生态功能下降或资源耗竭,由开发者等责任主体为内化生态负外部成本所缴纳税费形成的制度体系。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税费制度由资源税、排污费等构成,但存在指导理念滞后、税费界限模糊、税费分配不合理、监管体制偏软等问题,影响着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阻碍着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鉴于此,我国应强化生态补偿理念的指导作用、设立生态损失费、建立税费返还机制、推动监管体制的生态化改革,为有效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冲突提供新的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寰  刘慧  张桦  杨劬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矿产资源税费政策及其补偿性进行分析,指出矿产资源税费主要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的财产权益体现,我国对矿区生态环境补偿和保护环境的力度明显不足,应该尽快调节现行矿产资源税费的征收目的、征收范围、征收方式、征收比率。同时,应征收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税(费),以提高我国现有矿产资源税费的生态补偿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启宇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于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内外学者在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但也存在不少欠缺之处。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从多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观点进行综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香菊  祝玉坤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矿产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其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带动和中央与地方合理利益分配关系的确立。然而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乃至财政优势转换受到体制因素的制约,西部资源富集区政府和居民并未充分享有资源开发的经济成果,"繁荣"中的贫穷成为当地一大特征。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配置视角出发,剖析了西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政府、矿业企业与居民之间利益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应推动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及财政分配制度改革,以期构建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益分割机制,促进西部资源富集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海霞  苏珺  
面对矿产资源开发中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对矿山、矿区、矿城以及资源型地区的补偿行为,采用相应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使环境毁损责任主体负担环境成本,并对保护、治理改善环境行为进行补偿,尽可能恢复环境的原有功能,是涉及市场机制、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综合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