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8)
2023(8889)
2022(7506)
2021(6645)
2020(5244)
2019(11691)
2018(11632)
2017(21904)
2016(11437)
2015(12728)
2014(12785)
2013(12863)
2012(12471)
2011(11791)
2010(12355)
2009(11535)
2008(11169)
2007(10083)
2006(9567)
2005(9106)
作者
(35805)
(29921)
(29863)
(28311)
(19064)
(14278)
(13344)
(11496)
(11388)
(10686)
(10512)
(9814)
(9781)
(9683)
(9372)
(9196)
(8824)
(8563)
(8551)
(8229)
(7830)
(7448)
(7174)
(6967)
(6840)
(6757)
(6549)
(6541)
(6146)
(5858)
学科
(74992)
经济(74943)
管理(32868)
(27193)
地方(25135)
中国(20521)
(19693)
企业(19693)
环境(18331)
方法(18271)
(16854)
地方经济(15869)
数学(15370)
业经(15347)
数学方法(15288)
(14796)
(12409)
农业(11965)
(11111)
金融(11111)
(10199)
银行(10187)
(10184)
(10058)
(10044)
(9833)
(9716)
(9470)
贸易(9460)
资源(9451)
机构
学院(177649)
大学(174474)
(84860)
经济(83224)
研究(71700)
管理(61998)
中国(54169)
理学(51294)
理学院(50615)
管理学(49920)
管理学院(49598)
科学(42032)
(38563)
(37313)
(35871)
研究所(33459)
中心(30890)
(28641)
(28478)
财经(27476)
经济学(26900)
(25666)
(25627)
北京(25564)
师范(25417)
(24629)
经济学院(23732)
(23137)
业大(23013)
科学院(22573)
基金
项目(108939)
科学(85680)
研究(82062)
基金(77064)
(67003)
国家(66425)
科学基金(55910)
社会(54323)
社会科(51536)
社会科学(51525)
(43727)
基金项目(40222)
(36046)
教育(35099)
自然(32709)
编号(32024)
自然科(31723)
自然科学(31715)
(31586)
自然科学基金(31100)
资助(30945)
成果(26282)
发展(26059)
(25615)
重点(25412)
课题(23867)
(23146)
国家社会(22928)
(22174)
创新(20842)
期刊
(112250)
经济(112250)
研究(61040)
中国(41773)
(27725)
(25960)
管理(25241)
科学(24735)
学报(24635)
(19636)
金融(19636)
农业(19011)
大学(18774)
教育(18658)
经济研究(18372)
学学(17739)
业经(17603)
技术(15853)
财经(14501)
问题(14147)
(12726)
(10434)
技术经济(10382)
世界(10373)
资源(10292)
(9910)
国际(9648)
经济问题(9214)
商业(9075)
经济管理(8659)
共检索到296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姚聪莉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还是一种以高物耗、高能耗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建过程中,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西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西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西部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西部生态工业经济体系,实现工业经济增长的生态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军平  张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成逊  周惠仙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变,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现行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路径依赖性,"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打破经济发展方式路径"闭锁"的关键手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文松,郝宏兰,李曙光,郭广珍  
从经济可持续增长出发,把西部大开发和我国目前的人口过剩、生态环境恶化及西部相对落后问题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本文认为在西部大开发的初期阶段应将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并作为一个特色产业来抓。据此我们提出把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迁移至大西北进行生态治理工程建设的建议,对该建议的理论依据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并就该建议如何解决上述几大问题进行了论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琦  
近些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形势不容乐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信  
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决定了生态环境重建的必要性。生态消费具有适度性、高成本性、可持续性、全面性和精神消费第一性等特征。在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消费,让市场引导生态产业发展,有利于解决西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问题。在分析西部发展生态消费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消费的相应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时姣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试图从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关联入手,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机统一性。通过剖析现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生态约束因素,提出了以生态文明为基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思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方时姣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试图从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关联入手,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机统一性。通过剖析现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生态约束因素,提出了以生态文明为基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亮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观、关系处理及目标实现上都具有内在一致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机制是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东升  
本文利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的县级统计数据,检验了人口压力假说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作者的研究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并且表明,只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西部地区将能够迎来农村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并行不悖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傅晓峰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报告》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及二○一○年远景规划》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其中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全面的,正确认识是中西部地区制定相应政策、措施的基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征表明,这一过程不仅为东部地区发展创造出政策环境,同时也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上新台阶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吴旭东  周鹏  
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税收制度,不但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且能够通过对纳税人经济利益的调节,使其从事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从源头控制和事后治理两方面达到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目的。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调控工具,理应在促进节能减排中发挥相应的作用,通过把握税制革新的方向,以现有的税制体制为依据,不偏离现代税收制度的原则以及要求来建设我国的环境税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俊红  聂亮  
以往研究虽然关注了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却忽略了能源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改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将环境变量纳入能源效率分析框架内,采用EBM-DEA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路径依赖性;与未考虑环境污染相比,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更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如果不考虑能源效率提升的环境污染改善效应,将会低估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结论为提升中国能源效率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少春  
近年来,福建加快建设制造业基地,以钢铁、石化、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迅速发展,工业重型化趋势愈益明显。重化工业属于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而福建是资源相对短缺、环境相对脆弱的省份。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福建资源环境压力。本文深入研究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灵  
资源的稀缺性特征决定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必然是建立在资源的有效配置基础之上,如何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环境规制政策有一个演变过程,虽然我国实施环境规制政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环境规制作用环节不完备、法规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制约性,可以通过建立环境保护的市场激励机制、完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体制以及建立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