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3)
2023(12533)
2022(10321)
2021(9299)
2020(7499)
2019(16745)
2018(16173)
2017(30933)
2016(16693)
2015(17894)
2014(17721)
2013(17759)
2012(16846)
2011(15542)
2010(15574)
2009(14187)
2008(13832)
2007(12335)
2006(11137)
2005(10124)
作者
(51768)
(43283)
(43012)
(40444)
(27202)
(20838)
(19352)
(16913)
(16422)
(15165)
(14850)
(14398)
(13937)
(13762)
(13474)
(13152)
(12956)
(12877)
(12358)
(12298)
(10893)
(10861)
(10496)
(9788)
(9757)
(9585)
(9494)
(9461)
(8763)
(8491)
学科
(80942)
经济(80880)
管理(44927)
(44257)
(32635)
企业(32635)
地方(26848)
方法(26618)
中国(24146)
(24069)
数学(23076)
数学方法(22933)
业经(19481)
农业(16810)
(15824)
地方经济(15515)
(15056)
(14139)
贸易(14127)
环境(14112)
(13861)
(13602)
产业(13482)
(13346)
技术(12819)
(12527)
金融(12525)
(12225)
银行(12180)
(11828)
机构
学院(242866)
大学(240036)
(103990)
经济(102039)
研究(91623)
管理(90879)
理学(78261)
理学院(77250)
管理学(76050)
管理学院(75595)
中国(67982)
科学(58522)
(52184)
(49606)
(47847)
研究所(43859)
(43377)
中心(40760)
业大(39871)
农业(38978)
(37673)
财经(34378)
(33598)
(33196)
师范(33144)
北京(32953)
经济学(31675)
(31215)
(30077)
(29952)
基金
项目(168263)
科学(132698)
基金(121326)
研究(118664)
(108818)
国家(107907)
科学基金(91040)
社会(77750)
社会科(73969)
社会科学(73952)
(67571)
基金项目(65001)
自然(58508)
自然科(56989)
自然科学(56972)
(56738)
自然科学基金(55970)
教育(51727)
资助(47683)
编号(46183)
(43793)
重点(38928)
(35811)
成果(35666)
(35591)
发展(34494)
(33950)
创新(33387)
国家社会(32925)
课题(32660)
期刊
(119611)
经济(119611)
研究(69518)
中国(52478)
(45552)
学报(43287)
科学(39989)
管理(32981)
大学(31236)
农业(31030)
(30047)
学学(29697)
(22993)
金融(22993)
教育(22846)
业经(22124)
技术(19289)
经济研究(19261)
财经(16586)
(16541)
问题(16433)
资源(14711)
(14487)
科技(13255)
商业(12781)
技术经济(12235)
(11663)
(11592)
图书(11272)
业大(10996)
共检索到368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丹  贺昌政  刘玉峰  
随着我国西部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的深入,电站建设对区域生态、经济结构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以大渡河流域的瀑布沟电站开发建设为例,运用GMDH和ARCH组合预测模型,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水电资源开发对所在县域产业结构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水电建设投资对县域经济具有变革性影响,使地区经济呈现非连续性增长,改变着西部区域的工业化阶段。这种改变体现在传统的三大产业所受影响程度上,第二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增长;服务业体现为平稳增长;原有的主导产业农业则表现为负增长。秉承和谐社会构建的原则,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加大西部资源所在地的经济补偿与民生建设,注重人力资本数量级的提升,强化项目扶持中的科技含...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贾子钰   韩廷春  
数字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兴旺提供了重要机遇。利用2014—2019年县域非平衡面板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整体上有助于促进中国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数字红利的作用。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使用深度尚未产生显著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县域第二产业的发展,对于以乡村旅游业为主的县域第三产业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的缓解和需求效应的刺激是其中重要的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河东  黄文炎  
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既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西贺州现阶段发展态势的必然举措。本文概括了广西贺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从产业结构和动力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制约广西贺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动力结构升级是实现广西贺州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中山  
按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和城市化、集约化的市场定位要求,代表国家利益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大量坏帐开始逐步放弃对欠发达县域经济的支持模式,使县域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面临着调整的困境。在这种困境中,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就是企业的衰败所带动的行业的衰败甚至消亡,在缺乏外部资金的条件下,旗县政府和企业只能被动接受现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邓翔  袁满  李凤鸣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有效推动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结合西部大开发边界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指标衡量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水平,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西部大开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因此长期而言,西部大开发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西部大开发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发展没有显著推动作用,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作用整体上表现为转型升级阻碍效应。未来西部大开发应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强西部地区软环境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西部地区创新能力,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长期的驱动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芮夕捷  
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相对于其它经济区域,西部地区的资源,尤其矿产资源,有其禀赋优势。由于资源在空间上的这种分布特点,再加上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东西部地区间形成了资源——加工型垂直分工体系。西部地区主要向东部地区提供资源性产品,而东部地区则主要向西部地区提供大量的机械设备和轻工产品。这种垂直的分工体系,虽然“近些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为价格体系等不支持这种分工,加之原来的分工本身就含有一定的不合理因素。”但是西部地区仍作为生产上游的初级产品的专业化地区这一基本特点没有改变。西部地区的矿业区位商远高于东部地区(表略)。“西部9省区(重庆包含在四川省——本文作者注)区位商最...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周松青  
本文以西部地区各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分析了西部地区近 2 0年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并针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提出了改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玲侠  王锦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中心环节是产业开发 ,而产业开发成功与否又取决于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合理。西部产业结构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产业结构效率低下 ,因此 ,西部产业开发必须先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扶持政策 ,促进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 ,推动西部产业开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静  
文章选取湖北省32个典型县域单位,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按有关统计年鉴,得出1998年和2010年的产业结构比重及类型。结合县域经济类型,分析了湖北省各县域产业结构类型演变对县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影响,并由此得出结论与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商伊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为饱经历史沧桑的赣南革命老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和活力。经济新常态下,调整赣南苏区经济结构,剔除发展不利因素,刺激新兴产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苏区经济发展,对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本文以赣南苏区各县域为例,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赣南苏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影响因素,并从发展现代农牧业、产业项目升级、发展小微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传民  
县域产业安全问题是我国产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了国家产业安全以区域特性,是产业安全较具代表性的实践活动;而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是维护县域产业安全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县域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产业安全度。本文在对县域产业深入分析的结基础上,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向下的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楠  张本明  
东北边境口岸型县域的产业结构发展不仅影响到所在省、市及东北经济区的未来发展模式,更关系到新时期国家的安全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现实研究意义。通过分析现阶段产业结构的模式与特点,指出口岸经济与县域经济虽呈正相关,但关联度较差,三次产业非均衡发展比例不断提高,县域产业结构较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四项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世建  
县域经济是和城市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以具有独立规划和财政职能的行政县(包括县级市、旗等)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存在,尤其是三次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本文以赣州市所辖18个县(市、区)为例,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赣南苏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从全景式产业-金融史的视角研究了内蒙古县域产业结构变迁和金融发展,着重分析了内蒙古县域产业结构的形成,改革以来金融发展与“小而全”式产业结构的强化与没落的相关性,描述了金融支持下国有银行从亏损到慎贷,从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全面紧张到国有银行全面撤出县域的10多年县域金融发展历程。本文认为,内蒙古县域产业的发展历程实质是行政与市场力量此消彼长的客观反映:在金融支持战略下,县域产业发展必然不考虑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随着国有银行发展战略从支持国家发展战略转变为盈利性,县域产业萎缩成为市场选择的客观后果。就此,本文提出了发展中小企业、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的限制和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三个基本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