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9)
2023(11203)
2022(9503)
2021(8473)
2020(6912)
2019(15670)
2018(15347)
2017(29114)
2016(15941)
2015(17949)
2014(17869)
2013(17821)
2012(17052)
2011(15718)
2010(16107)
2009(15178)
2008(15118)
2007(13994)
2006(12827)
2005(12191)
作者
(48818)
(40536)
(40472)
(38450)
(26039)
(19608)
(18434)
(15742)
(15652)
(14697)
(14100)
(13622)
(13613)
(13213)
(13121)
(12546)
(12208)
(11972)
(11832)
(11794)
(10442)
(10166)
(9993)
(9509)
(9329)
(9322)
(9248)
(9055)
(8404)
(8167)
学科
(70897)
经济(70713)
管理(49480)
(46750)
(39491)
企业(39491)
中国(23779)
方法(22059)
(21087)
地方(20495)
业经(20303)
(18626)
(18300)
数学(16217)
数学方法(16039)
(15151)
农业(13908)
(13549)
银行(13510)
(13436)
金融(13433)
(13122)
(12979)
(12723)
理论(12361)
(11854)
环境(11615)
(11289)
贸易(11275)
地方经济(11253)
机构
大学(235568)
学院(235335)
(96972)
经济(94809)
研究(89227)
管理(84787)
理学(70908)
理学院(70025)
管理学(68900)
管理学院(68458)
中国(68078)
科学(53514)
(51933)
(49127)
(46558)
(42902)
研究所(41496)
中心(39462)
(39194)
财经(36772)
业大(33719)
北京(33467)
农业(33263)
(33073)
(32515)
(32275)
师范(32100)
(30824)
(29828)
经济学(29565)
基金
项目(148486)
科学(117058)
研究(109810)
基金(106390)
(93247)
国家(92389)
科学基金(78163)
社会(71669)
社会科(66819)
社会科学(66798)
(59019)
基金项目(55184)
教育(50185)
(49873)
自然(48724)
自然科(47554)
自然科学(47540)
自然科学基金(46698)
编号(43908)
资助(43287)
成果(37945)
(37389)
重点(34415)
(33028)
课题(32598)
(31726)
(31066)
发展(29887)
(29397)
国家社会(29124)
期刊
(123558)
经济(123558)
研究(77959)
中国(59616)
(42229)
学报(38698)
(38640)
科学(36327)
管理(36324)
教育(30725)
大学(29697)
农业(28090)
学学(27760)
(26486)
金融(26486)
业经(20765)
技术(19883)
财经(19331)
经济研究(18863)
(16686)
问题(15870)
(14088)
(11930)
世界(11790)
(11616)
科技(11269)
现代(11037)
技术经济(10885)
国际(10803)
改革(10646)
共检索到387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海涛  
在西部民营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市场体系的"润滑机制"和社会基础深刻影响着组织变迁进程。"润滑机制"的实体内容是市场中介组织,表现为信息服务体系、要素供给组织、销售网络;西部地区的社会基础包括二元结构的社会文化和市场经济道德基础。它们共同决定着市场组织的交易费用,影响着市场组织的发展程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熊跃根  
在全球化与后工业经济时代里,诸多国家出于应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考虑,都在不同程度地对本国的福利体制进行变革或再造。在分析了全球化与后工业经济时代新社会风险对建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制的影响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转型时期的中国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来重塑福利体制建构与发展的社会基础:第一,建立和发展新型福利体制的责任共担的模式;第二,通过风险管理确立国家、非营利部门与家庭的福利三角关系;第三,建立和发展新型社会契约下的公民权利保障机制。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黄浩耘  
本文系统论述了信息利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面临的问题以及深入发展的措施和条件。特别强调了信息利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特殊关系和全社会为什么要支持其发展的原由。对信息利用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深化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昕加  
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协会建设,即农业产业协会、行业协会和经济人协会的建设;另一个方面是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在发展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地域农业生产力水平,必须要有坚实的合作基础。文章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础应当是"三高两强"。"三高"即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高、农业专业化程度高、入社入会的农民素质高;"两强"是依托的龙头企业实力强、领办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强。如何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化、专业化以及入社入会的农民的素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连刚  支玲  郭小年  
运用交易成本、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组织创新和组织优势、专业分工等理论,深入剖析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理论基础,这不仅有利于理解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内涵和实质,还将为中国林区坚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昕加  
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协会建设,即农业产业协会、行业协会和经济人协会的建设;另一个方面是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在发展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地域农业生产力水平,必须要有坚实的合作基础。文章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础应当是"三高两强"。"三高"即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高、农业专业化程度高、入社入会的农民素质高;"两强"是依托的龙头企业实力强、领办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强。如何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化、专业化以及入社入会的农民的素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人的发展经济学必须有其坚实的社会基础,把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其学术方向,同时关注和研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经济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途径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计划经济,必须着力解决好生产资料社会化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通过调整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来促进人的发展;约束资本、控制收入比例严重失调、发展机会的公平和均等、资源分配使用的合理等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大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以一个经历农业转型的乡镇为例,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家庭经营以及乡土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事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消灭小农家庭经营、改变乡土社会;而乡土社会也并不一定会以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关系结构就天然排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并未对村民原先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造成过度冲击之时,其所遭遇到的来自乡土社会的反向力量就会相对减弱。与此同时,如能透过连属家庭经营、利用乡土性社会准则这两种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可巧妙地将两者吸纳到自己的支配体系之中,并就此建立起自身发展的社会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基于中国农民群体分化的现状,本文认为,现阶段能被纳入小农户范畴的只有小纯农户、农业兼业户和非农兼业户。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尽管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呈现出相容性的一面,但两者更多表现的是互斥性的关系。而这一状况导源于农村改革以来小农户的去组织化。现有衔接路径虽意在组织和带动小农户发展,但由于其发展路径和模式没有有效组织小农户且脱离中国农村社会基础,因而没有发挥作用。有鉴于此,本文认为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一方面在于构建新村庄集体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以实现小农户的内生性组织化,另一方面在于反思美国式现代农业模式,走一条立足于中国农村社会基础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冯飞  
建立动力机制是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关键。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动力因素可分为专业化生产、市场机制等内生动力因素和政府指导与扶持、产业化经营等外生动力因素。各种动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发挥地方政府推动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共同构建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动力支持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培   李伟红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活垃圾分类越来越成为全国各地农村尝试开展与实施的环境治理工程,但如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一直困扰着地方环境管理者。通过对浙北码头村的案例分析,总结该村在长期实践中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以及不同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策略,并深入挖掘长效机制建设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地方文化等社会基础。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的互动联系,提出内生于村庄社会的制度规范、有效的组织动员结构、可适用的治理技术手段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的社会基础,以此来反映符合农村社会特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培   李伟红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活垃圾分类越来越成为全国各地农村尝试开展与实施的环境治理工程,但如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一直困扰着地方环境管理者。通过对浙北码头村的案例分析,总结该村在长期实践中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以及不同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策略,并深入挖掘长效机制建设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地方文化等社会基础。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的互动联系,提出内生于村庄社会的制度规范、有效的组织动员结构、可适用的治理技术手段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的社会基础,以此来反映符合农村社会特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小莉  李娜  
农机为媒介的经济合作形式为农村分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雏形。表现在村民通过独占或者共享农机所有权、出售与购买农机服务两个方面实现生产领域的利益共享。农机为媒介的经济合作中,涉及到农机生产技术、村民间的人情互动、村民的经济平等地位、生产与消费过程的融合,这可以丰富已有的农村分享经济研究。农村分享经济的社会基础交织着传统与现代因素,其生产与消费单位的同一性,决定着其分享经济内容的复杂性,互联网及移动技术又为农村分享经济提供了充满现代性的社会基础。但农机为媒介的经济合作因缺少制度性或者文化性的维系机制也存在无法扩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鹏  
学习型教师组织是学习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和新载体。部分高校学习型教师组织发展中存在认识问题、学习机制问题和管理问题,制约着高校学习型教师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为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高校学习型教师组织要建立学习愿景,健全学习机制,加强过程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