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88)
- 2023(16359)
- 2022(14043)
- 2021(13116)
- 2020(10770)
- 2019(24791)
- 2018(24541)
- 2017(46520)
- 2016(25440)
- 2015(28149)
- 2014(28389)
- 2013(28184)
- 2012(26167)
- 2011(23668)
- 2010(23773)
- 2009(21666)
- 2008(21140)
- 2007(18651)
- 2006(16489)
- 2005(14702)
- 学科
- 济(108585)
- 经济(108489)
- 管理(69506)
- 业(67846)
- 企(54376)
- 企业(54376)
- 方法(44286)
- 数学(37304)
- 数学方法(36857)
- 中国(30904)
- 农(29785)
- 地方(29103)
- 业经(25605)
- 财(23340)
- 学(23314)
- 农业(20522)
- 制(18777)
- 贸(18670)
- 贸易(18655)
- 易(18019)
- 理论(17833)
- 技术(17267)
- 环境(16932)
- 银(16667)
- 和(16653)
- 银行(16620)
- 融(16314)
- 金融(16309)
- 行(16011)
- 地方经济(15875)
- 机构
- 学院(360642)
- 大学(359992)
- 济(141588)
- 管理(140195)
- 经济(138428)
- 研究(126804)
- 理学(120785)
- 理学院(119306)
- 管理学(117221)
- 管理学院(116556)
- 中国(93092)
- 科学(80267)
- 京(78575)
- 所(64614)
- 财(63836)
- 农(61248)
- 研究所(58928)
- 中心(56551)
- 业大(54581)
- 江(53570)
- 范(50874)
- 财经(50811)
- 师范(50352)
- 北京(50214)
- 农业(47852)
- 院(46337)
- 经(46133)
- 州(44285)
- 经济学(41586)
- 师范大学(40768)
- 基金
- 项目(247162)
- 科学(193858)
- 研究(180488)
- 基金(177048)
- 家(155454)
- 国家(154141)
- 科学基金(131440)
- 社会(112501)
- 社会科(106648)
- 社会科学(106624)
- 省(97790)
- 基金项目(94440)
- 自然(85470)
- 自然科(83451)
- 自然科学(83432)
- 教育(82443)
- 划(82342)
- 自然科学基金(81918)
- 编号(73458)
- 资助(72845)
- 成果(59754)
- 发(56789)
- 重点(55746)
- 部(53481)
- 课题(51734)
- 创(51195)
- 创新(47747)
- 科研(46850)
- 国家社会(45864)
- 教育部(45371)
- 期刊
- 济(160055)
- 经济(160055)
- 研究(107940)
- 中国(73334)
- 学报(58390)
- 农(56185)
- 科学(54505)
- 管理(52025)
- 财(46129)
- 教育(44786)
- 大学(43677)
- 学学(40988)
- 农业(39280)
- 技术(31588)
- 融(31338)
- 金融(31338)
- 业经(27789)
- 经济研究(25137)
- 财经(24020)
- 问题(21015)
- 经(20612)
- 业(20583)
- 图书(19394)
- 科技(18274)
- 技术经济(17253)
- 理论(16585)
- 资源(16570)
- 版(16399)
- 商业(16312)
- 现代(16102)
共检索到538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北明 邱雪梅
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探究二者关系对于地区旅游产业快速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7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对2012—2022年旅游产业韧性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二者关系。结果表明:7省区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耦合协调状态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下降与回升,且在研究末期更多地表现为产业韧性受阻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滞后;旅游产业韧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各级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都大于0.35,处于较好关联状态,其互动关系较为明显。论文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对旅游产业韧性与旅游高质量发展共进治理格局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北明 邱雪梅
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探究二者关系对于地区旅游产业快速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7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对2012—2022年旅游产业韧性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二者关系。结果表明:7省区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耦合协调状态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下降与回升,且在研究末期更多地表现为产业韧性受阻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滞后;旅游产业韧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各级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都大于0.35,处于较好关联状态,其互动关系较为明显。论文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对旅游产业韧性与旅游高质量发展共进治理格局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松涛 王冉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对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特征事实、区域差异与来源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各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全国省际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省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且大多数省份处于低水平集聚状态,沿海地区部分省份处于高水平集聚状态,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得到缓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新智 黎佩雨 周韩梅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法等方法分析营商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显示:营商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城市群营商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时空异质性,空间上体现为粤港澳、长三角领先,京津冀、长江中游次之,成渝落后;时间上表现为2011—2016年增速较快,2016—2020年增速较慢。营商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逐步缩小,营商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α收敛、β收敛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俊 张曦予 代薪宇 杨忻语
文章基于2013—2022年长江上游经济带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碳减排-高质量发展双系统的指标体系;测算长江上游经济带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详细分析了双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经济带整体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城市碳减排发展水平普遍高于高质量发展水平;(2)长江上游经济带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呈现“W”型增长的良好态势,整体耦合协调等级得到了跃迁式提升,逐渐形成以重庆市、昆明市为核心城市,以成都市、贵阳市、绵阳市、宜宾市和德阳市为次核心城市的碳减排-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3)影响碳减排-高质量发展双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科技竞争力、社会促进力、可持续发展力、外部竞争力和政府调控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小林 闵浙思 郭向阳 何亚兰 张倩兮
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倒逼和驱动数字经济新动能释放。在梳理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机理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运用障碍度模型与面板Tobit模型诊断2个系统的障碍因子,探析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均呈现动态增长态势,且皆由最初“沿海高,中西部低”差异分布转变为“中间高,南北两端低”差异分布。(2)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整体上渐趋优化,但与优质协调差距较大,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东中西+T字形’→‘南北两端+T字形’→‘南北两端+中间地带+T字形’”的演化过程。(3)大多省域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前3位指标层障碍因子相同,中西部地区及中间地带、南北两端准则层障碍度排序为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基础,东部地区和“T字形”地带为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可达性、对外开放度、教育水平正向影响2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为负向影响,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皆为东部>中部>西部,“T字形”地带>中间地带>南北两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 王宝林 刘朝峰
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旅游高质量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两系统耦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σ收敛方法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收敛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体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但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差异呈波动缩小的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 王宝林 刘朝峰
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旅游高质量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两系统耦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σ收敛方法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收敛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体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但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差异呈波动缩小的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师应来 赵一帆 肖烯岚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不可忽略的重点话题。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整体上已实现协调发展,但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空间集聚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段忠贤 王坤
以大陆31个省级区域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基于旅游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排名,提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主要研究结论为:2001—2011年省域旅游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均值位于(0.5,0.8)之间,总体上处于磨合阶段;协调度均值位于(0.3,0.5)之间,总体上属于中度耦合协调。省域旅游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有所增大,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旅游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需进一步加强。未来东中部地区需进一步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改善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的投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空间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红 拓守恒
文章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测算西北五省2010—2020年数字经济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指数对西北五省2010—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及耦合协调类型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从发展时序来看,2010—2020年,西北五省数字经济指数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增长局面,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波动式增长态势,耦合协调水平持续向好,2019年以来有缓慢下降趋势;(2)分省域比较,陕西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四省区,考察期初期便进入磨合发展阶段。其余四省区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发展阶段明显滞后于陕西。其中,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呈现陕西>甘肃和新疆>青海和宁夏;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五省表现差异较大,呈现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2018年以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敏 魏海湘 黄海玉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旅游经济韧性是旅游产业应对外部干扰、抵御冲击后调整自身发展路径的能力,包括冲击下的抵御力、恢复力、重构力和创造力等内容,与旅游脆弱性、路径依赖、复苏、协同演化等概念联系紧密~((2))。本文在分析疫情与旅游经济韧性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韧性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提升旅游经济韧性,助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经济韧性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燕玲 张强 罗盛锋
厘清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和驱动力,对促进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借助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协调状况,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两者协调度的驱动力。实证发现: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在地理空间具有"两头高、中部低"的特征,生态文明建设在西部民族8省份中有7个省(区)发展水平较低,小于0.5,呈现分化的态势。2009—2013年,共生协调度最高为云南,最低为贵州,2014—2018年,广西最高,西藏最低;广西始终为互利共生关系,内蒙古和青海一直为偏利共生关系,宁夏和新疆由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利共生关系。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渐趋为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燕玲 张强 罗盛锋
厘清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和驱动力,对促进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借助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协调状况,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两者协调度的驱动力。实证发现: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在地理空间具有"两头高、中部低"的特征,生态文明建设在西部民族8省份中有7个省(区)发展水平较低,小于0.5,呈现分化的态势。2009—2013年,共生协调度最高为云南,最低为贵州,2014—2018年,广西最高,西藏最低;广西始终为互利共生关系,内蒙古和青海一直为偏利共生关系,宁夏和新疆由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利共生关系。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渐趋为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力。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伍香 宾春妹 唐承财 刘星雨
随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遇到瓶颈。该文从耦合协调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别衡量滇桂黔民族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和协调发展现状,并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相对优先度判断两系统的发展偏离情况,以云南景洪市、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贵州雷山县三个县域乡村旅游目的地为案例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人才发展具有较高的耦合度;2)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和人才发展的水平及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相差较大;3)单个地区来看,云南景洪市在各方面表现较好,而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贵州雷山县的乡村旅游发展和人才发展较差,且两者之间尚未达到均衡发展状态。基于耦合实证结果以及三个案例地的实际概况,进一步探讨并提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人”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