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56)
- 2023(7802)
- 2022(6642)
- 2021(6226)
- 2020(4907)
- 2019(11150)
- 2018(10935)
- 2017(20304)
- 2016(11205)
- 2015(12341)
- 2014(12060)
- 2013(12062)
- 2012(11395)
- 2011(10311)
- 2010(10277)
- 2009(9175)
- 2008(8831)
- 2007(7585)
- 2006(6928)
- 2005(5953)
- 学科
- 济(51019)
- 经济(50993)
- 管理(24143)
- 地方(23246)
- 业(19483)
- 方法(16649)
- 农(15216)
- 数学(14011)
- 数学方法(13856)
- 地方经济(12685)
- 贸(12402)
- 贸易(12398)
- 企(12336)
- 企业(12336)
- 中国(12068)
- 易(11948)
- 学(11360)
- 农业(11146)
- 业经(9977)
- 环境(9857)
- 出(8875)
- 资源(8809)
- 和(7836)
- 口(7545)
- 出口(7533)
- 出口贸易(7533)
- 发(7165)
- 财(6888)
- 理论(6471)
- 制(5978)
- 机构
- 学院(154860)
- 大学(152134)
- 研究(58217)
- 济(57529)
- 经济(56098)
- 管理(55248)
- 理学(47434)
- 理学院(46579)
- 管理学(45534)
- 管理学院(45217)
- 中国(42373)
- 科学(39939)
- 京(34269)
- 所(29786)
- 江(29141)
- 研究所(27614)
- 中心(27437)
- 农(27375)
- 范(27019)
- 师范(26793)
- 财(24181)
- 业大(23376)
- 院(22192)
- 师范大学(22097)
- 农业(21210)
- 州(20771)
- 北京(20767)
- 省(20257)
- 财经(19338)
- 科学院(18580)
- 基金
- 项目(113408)
- 科学(89531)
- 研究(81530)
- 基金(81312)
- 家(72720)
- 国家(72169)
- 科学基金(60932)
- 社会(51685)
- 社会科(48977)
- 社会科学(48965)
- 省(46043)
- 基金项目(44994)
- 自然(40012)
- 自然科(38796)
- 自然科学(38786)
- 划(38447)
- 自然科学基金(38049)
- 教育(35515)
- 编号(33314)
- 资助(31810)
- 发(27915)
- 重点(26483)
- 成果(25676)
- 部(23608)
- 课题(23390)
- 创(22334)
- 发展(21829)
- 国家社会(21678)
- 科研(21574)
- 展(21501)
共检索到231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仕强 杨建 刘雨婧
基于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结合GIS可视化分析,对西部民族县域——江口县的旅游资源特征进行总结及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数量上,江口县旅游资源共有8大主类、22个亚类和110个基本类型,县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类型全面;在1 021个单体中,自然类与人文类两者比例为1∶0.63,即旅游资源以自然类为主,高等级资源也集中在自然旅游单体上。另外,结构方面,特品级的旅游资源占比仅0.69%,优良级的占比16.16%,普通级的占比高达73.65%,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但相对集中,太平镇资源丰富且等级高,其他各乡镇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兼容,数量上对等分布。江口县旅游资源丰裕且品质高,在民族县域中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旅游资源评价对县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玉洁 蒋凯伦 陈准 陈太政 薛岩欣 王伟
山区县域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研究典型山区县域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交通可达性,对促进旅游资源空间重构,推动旅游再造山村之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和ESDA空间关联,对河南省典型山区栾川县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布密度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此外,采用缓冲区分析、栅格计算法和网络分析法对旅游资源的交通路网可达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栾川县的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从路网缓冲区分析结果来看,交通道路网与旅游资源之间的协调性良好,路网缓冲区内的旅游资源占比为88.54%;3)栾川县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达性整体较好,绝大多数旅游资源在1.5小时内可达,其中有92.68%的旅游资源在1小时内可达。本研究为制定栾川县旅游产业的科学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简王华
县域的旅游开发处于区域旅游发展的最低层次,是省级旅游发展总体布局的基础环节,广西要建设旅游大省和加快旅游业发展,县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关键。以在广西旅游资源构成中具有代表性的环江县为例,文章从该县民族风情、岩溶风光、生物景观的资源特点出发,提出了颇有针对性的开发对策:特色性与主体吸引物的定位,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协调,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协作,注重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等。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开发对策 县域 环江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杰 唐荣 李萍
南极地区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近年来赴南极旅游的游客人数快速增长。但国内外对南极旅游资源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对其分类和评价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对南极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我国南极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南极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已开展实质性旅游活动的主要旅游资源单体共558个,按属性可分为8个主类、18个亚类和30个基本类型,自然资源类型丰富,水域景观占比较大;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在南极半岛西北部格雷厄姆地沿海及附近岛屿、罗斯海周边岛屿及大陆形成了两个高密度集聚区;气候环境条件和旅游资源的可达性是影响该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与我国相关的南极旅游资源较少,中国在南极旅游开发中的参与度和成熟度也相对较低,未来应尽快摸清南极旅游资源状况,加强南极旅游影响研究,推动我国南极旅游发展。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分类 空间分布特征 南极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杨 倪欣欣 马仁锋 张文忠
以城市工业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方法和GIS的最邻近点指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和通达性指数测度上海市64家有代表性的工业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联动特征。这将为城市工业旅游景点开发模式选择和旅游线路设计提供空间决策依据,同时又有助于完善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工业旅游景区与毗邻地区的综合规划策略。研究发现:1上海市工业旅游资源总体呈弱集聚分布,旅游网络趋于环网型;2不同类型的工业旅游景区空间集聚程度与连接程度不同,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集聚度与连接度比工业企业景点、工业博物馆高,说明创意产业集聚区工业旅游发展成熟度要高于工业企业景点与工业博物馆,而后两者相较之下存在较高开发潜力;3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把多勋 王瑞 夏冰
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及GIS技术,以甘肃省104处优良级民族旅游资源单体和以此为基础遴选的35个发展相对成熟的民族资源型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从3个层面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构,对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丰裕度等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凝聚型,在空间上近似聚集态分布;区域内呈集中分布特征,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性,民族旅游资源的丰裕度在地域上分为3个层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晓军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独特,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历史、经济和区位等原因,其发展水平较低。面对这些地区旅游业的观念、交通、资金、基础设施、人才等问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合理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旅游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兴边富民步伐。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 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林生 张生瑞 时雨晴 张爱平
我国长达2.2万km的陆地边境沿线分布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利用潜力。本文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文中简称《标准(GB/T18972-2003)》),梳理了我国9省(自治区)的136个陆地边境县域内的旅游资源单体;统计分析了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数量;总结了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5大特征,分别为数量繁多、体量较大,类型丰富、组合度好,特色鲜明、垄断性高,神秘神圣、有庄严感,整体连续、线性明显;进行了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显示边境县域内共有61处五级旅游资源单体和237处四级旅游资源单体;最后提出了我国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总体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洪霞芳 黄灵光
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要深入开展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开展系统研究。江西省是红色资源大省和红色旅游的策源地,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的红色资源。本研究以江西省的红色资源(国家级与省级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江西省革命文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革命文物点分布集中,但是点分布较为零散,空间分布整体上呈不均衡态势。要做好江西省红色资源的调研和管理工作,促进红色资源的特色旅游开发,科学地保护好、利用好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推进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红色资源 革命文物 GIS 空间分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旦 夏飞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交通公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能综合反映区域交通优势度的多维指标体系,结合广西交通发展现状和实际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阙值和权重,深度的定量测度和比较广西各县区的交通优势度,并运用Arc GIS10.0软件呈现交通优势度的地域空间分布格局,以期全面展示广西各县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差异,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理论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旦 夏飞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交通公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能综合反映区域交通优势度的多维指标体系,结合广西交通发展现状和实际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阙值和权重,深度的定量测度和比较广西各县区的交通优势度,并运用Arc GIS10.0软件呈现交通优势度的地域空间分布格局,以期全面展示广西各县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差异,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理论和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大鹏 王巧巧 涂精华 李亚娟
已有民族旅游减贫文献主要探讨绝对贫困问题,鲜有兼顾相对贫困是否减轻的研究。文章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构建一个整合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旅游减贫分析框架,并利用2007—2019年我国75个民族自治县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民族地区县域旅游减贫效应。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县域旅游发展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民族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绝对贫困减缓效应明显;同时,相对贫困程度较深的县域旅游发展具有较好的包容性特征,对相对低收入居民的带动作用更大,有利于减轻相对贫困。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汉族居民,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居民收入的增长效应偏低,表明民族地区县域旅游减贫效应中存在明显的族群差异。文章为后脱贫时代民族地区包容性旅游减贫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旅游减贫 民族地区 包容性增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乔志霞 张艳荣 苏小凤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甘肃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以2009年数据为准,构建了甘肃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21个民族县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类与比较。结果表明,地处甘肃河西的民族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高,而地处甘肃中南部的民族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据此,提出促进不同类别民族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进清 张宏宇
边境民族地区县域教育发展规划具有边境性、民族性、发展性、独特性等特征。广西边境民族地区C县在国家和省(区)教育发展规划的引领和带动下,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教育发展规划及配套措施,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凭"经验"编制规划、规划实施缺乏自主性和相对独立性等问题。应建立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特殊保障、评估考核、执行监督等有效机制,以提升边境民族地区县域教育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颖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 ,但同时也可能给少数民族接待地区的社会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以泸沽湖地区为例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方式和开发的具体模式。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摩梭文化 保护与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