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91)
2023(4896)
2022(4258)
2021(4173)
2020(3291)
2019(7753)
2018(7312)
2017(14290)
2016(7737)
2015(8219)
2014(8219)
2013(7970)
2012(7708)
2011(6979)
2010(7240)
2009(6770)
2008(6617)
2007(6040)
2006(5638)
2005(5099)
作者
(21797)
(18210)
(18131)
(17420)
(11803)
(8834)
(8405)
(6959)
(6943)
(6879)
(6309)
(6041)
(5986)
(5933)
(5792)
(5579)
(5436)
(5430)
(5373)
(5263)
(4615)
(4538)
(4452)
(4222)
(4202)
(4089)
(4084)
(3952)
(3746)
(3703)
学科
(31228)
经济(31184)
(23223)
管理(21095)
(14853)
企业(14853)
(14160)
方法(11137)
中国(10737)
农业(10487)
地方(10261)
数学(10179)
数学方法(9998)
(8816)
(7651)
收入(6446)
业经(6390)
(6356)
(6345)
贸易(6342)
(6146)
及其(5944)
地方经济(5571)
人口(5541)
政策(5480)
(5118)
(5110)
银行(5108)
(4977)
金融(4973)
机构
学院(109858)
大学(108168)
(48260)
经济(47230)
管理(41185)
研究(40647)
理学(35030)
理学院(34595)
管理学(33967)
管理学院(33740)
中国(30840)
(23712)
科学(23056)
(22479)
(20752)
中心(19068)
研究所(18514)
(18172)
财经(17966)
(17221)
(16231)
(15496)
师范(15393)
经济学(14905)
北京(14448)
(14333)
业大(14291)
农业(13999)
(13949)
经济学院(13430)
基金
项目(71316)
科学(56275)
研究(54331)
基金(51522)
(44678)
国家(44257)
科学基金(37512)
社会(35144)
社会科(33222)
社会科学(33218)
(26747)
基金项目(26224)
教育(24871)
(22948)
编号(22891)
自然(22830)
自然科(22287)
自然科学(22281)
自然科学基金(21890)
资助(21748)
成果(19993)
(16531)
(16171)
课题(15966)
重点(15866)
(14761)
国家社会(14722)
(14157)
教育部(13927)
(13927)
期刊
(55647)
经济(55647)
研究(37267)
中国(22430)
(17935)
(16531)
科学(15444)
学报(14837)
管理(14756)
(13335)
金融(13335)
教育(12878)
农业(12055)
大学(11785)
学学(11060)
业经(9399)
经济研究(8925)
技术(8814)
财经(8689)
(7507)
问题(7343)
(6337)
统计(5991)
国际(5574)
(5496)
(5468)
决策(5121)
技术经济(5093)
世界(5055)
现代(5037)
共检索到172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宁亚芳  
民族地区人口政策一方面推动了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口政策与扶贫开发资源的整合,使人口政策反贫困的效果更加直接。然而,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也加剧了人口与生态资源的矛盾,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生活水平偏低、就业结构单一、贫困程度深等问题依然存在。文章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出生率下降能够显著增加城乡家庭人均收入和降低恩格尔系数,表明人口政策在提高家庭收入和降低家庭食品消费支出方面存在显著的减贫效应。与西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对民族八省区城乡家庭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降低的作用更大。民族八省区中西北民族省区总体上好于西南民族省区。人口政策对西部民族八省区的缓贫效果比较有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史成礼,梁守奇,王健  
我们研究人口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完整地深刻地认识人口规律,根据社会主义社会人口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人口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制定并实行正确的人口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增进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福利。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人口众多的汉族外,就50多个少数民族而言,都各有其特殊性。要不要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需要认真进行研究,不能搞形而上学的一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锡明  
贫困问题是始终困扰政府的一个难题,反贫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我国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本文以对新阶段政府对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政策支持和西部开发式扶贫的效果以及当前反贫困过程中尚存的问题等几方面的分析为基础得出一些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樊明  罗彦  王菲菲  
中国政府自1986年以来实施了现代意义上的扶贫政策,所配置的资源越来越多,其扶贫效果值得关注。研究发现,扶贫政策投入、经济普遍增长对贫困率的下降都有着统计上的显著作用,但经济普遍增长对贫困率的下降有更大的解释力。就贫困问题2016年笔者在22个省市自治区组织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扶贫政策对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并无统计上的显著作用。综上分析,经济普遍增长是中国贫困率下降的基本原因,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口的脱贫作用被夸大了。实际上,贫困的基本原因在于贫困人口难以与有效率的生产要素相结合,而绝大多数的扶贫政策并没有针对性的实现这一结合,是扶贫政策效果有限的基本原因。因此,扶贫政策的重点应在于促进贫困人口与有效率的生产要素相结合,这涉及到制度层面的重要改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贺彩银  陈开军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先测算了西部民族十省区1981—2010年间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将之分解为技术进步率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然后实证分析贸易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影响。基于误差修正的面板协整检验显示贸易开放度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面板动态最小二乘估计给出了贸易开放度对二者促进作用的一致估计。实证结果表明西部民族地区贸易开放度对体现式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非体现式技术进步的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来军  赵鹏飞  徐震  
运用地方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中西部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问题及有关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新的有意义的实证结论: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对吸引外商投资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对内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都倾向于在劳动者质量较高的地方进行投资,并不显著地追求低劳动力成本;内外资企业都不适宜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产业,而适宜发展满足当地国内市场需求的"内向型"产业。根据本文的结论,在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导向的财政政策是不适宜的,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出口加工活动和产业无疑会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并且比东部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在中西部地区的内外资企业应该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为目标,发展"内向型"产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佩霞  朱明熙  
"财政联邦制"作为政府间财政权划分的基础理论,尽管其研究者以不断充实的模型来解释和强调分权的合理性,但由于它屏蔽了诸多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分权之于经济效率的提升总是建立在特定基础上,由分权而导向一个富有效率的经济社会也并非必然。美国联邦制在经过200多年运行后,高度偏离制宪时所确立的分权本意和初衷,以及印度分权变革与我国清末财政权下放始末的历史教训即是佐证。透过中外财政体制安排的历史演化轨迹,重新审视我国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境与功能区定位,分权主张并非可行选择。其财力与事权配置要义在于确保中央主导性与法律框架约束,并倚重转移支付制度革新,以均衡多重调控矛盾。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绍平  李帆  董永庆  
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现阶段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其减贫成效决定了整个脱贫攻坚战的成效。利用2007~2015年2079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减贫政策对片区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双重差分法(PSM-DID)分析表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减贫政策提高了片区县人均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县域居民存款余额的增速,并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随着片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减贫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逐渐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减贫政策不仅促进了脱贫攻坚主战场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降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程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彦  
战后,日本经济几乎陷于崩溃。失业严重、实物短缺、住房紧张、人民处于贫困之中。有大约650万军人及其家属被遣送回国,在同一时期虽有150万侨民离开日本,但人口仍净增500万。由于家人团聚,结婚率上升,1946年至1948年三年间出现了婴儿热,每年大约出生270万人,出生率为33—34‰;同时,由于死亡率锐减,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上升,人口剧增。给人民生活和经济恢复带来了严重困难。因此,控制人口已成为大势所趋。日本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霁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西部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发展还面临投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资金缺口较大等问题,必须创新投融资的方式与方法,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蔡卫星  高明华  
本文利用2005年至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控股股东集团净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显著地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并且这一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实证研究还发现,不同的初始条件会影响到股权分置改革效果,改革的政策效果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股权结构最不合理的公司中最为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大春  洪功翔  刘艳华  
区域统筹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2004年以后我国全面进入区域统筹发展阶段。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区域统筹政策效果如何,需要检验。借助基尼系数的产业结构分解法和泰尔系数的嵌套结构分解法,从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层面对2000—2009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解。通过两种结构分解的实证检验证明,我国区域统筹政策是有效的。2004年以前,区域间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是波动的,之后两者一直是减小的。从产业结构层面分析,第二产业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变动的最主要因素,第三产业次之,且三产的贡献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空间结构层面分析,地带间经济差异是首要因素,但其呈缩小趋势,而地带内...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勇  
使用世界银行TRI(贸易抑制指数)和NRA(名义支持率)数据库,分别在粮食作物亩均实际收益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抑制指数之间建立动态计量模型,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农业自由化程度要远高于高收入国家,且存有"重调产出、轻调投入"和"重经济效益、轻粮食安全"等政策倾向;生产者的"超调"行为使得粮食生产收益成倒"N"型变化;长期内"黄箱政策"并不是收益变动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方卉  蔡玉秋  
文章应用平滑迁移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猪肉收储政策对生猪产销价格间非对称传导机制的影响,进而评价猪肉收储政策的实施效果。结论如下:从长期来看,猪肉收储政策的实施降低了生猪产业链纵向整合水平;从短期来看,猪肉收储政策提高了生猪产销价格间的传导速度以及生猪价格正常波动时生猪产销价格系统恢复长期均衡关系的调整速度,但是也增加了生猪产销价格间非对称传导发生的概率,破坏了生猪产销价格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从生猪产销价格间非对称传导视角来看,猪肉收储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