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97)
- 2023(16949)
- 2022(14170)
- 2021(13099)
- 2020(10801)
- 2019(24629)
- 2018(24662)
- 2017(46915)
- 2016(25836)
- 2015(29090)
- 2014(29217)
- 2013(28809)
- 2012(26712)
- 2011(24021)
- 2010(24117)
- 2009(21797)
- 2008(21031)
- 2007(18569)
- 2006(16556)
- 2005(14795)
- 学科
- 济(109085)
- 经济(108971)
- 管理(67868)
- 业(66801)
- 企(52161)
- 企业(52161)
- 方法(41081)
- 数学(34730)
- 数学方法(34366)
- 中国(33635)
- 农(32854)
- 地方(31836)
- 业经(26892)
- 学(24115)
- 农业(22535)
- 财(22134)
- 制(18609)
- 贸(18387)
- 贸易(18369)
- 易(17689)
- 环境(17684)
- 技术(17252)
- 和(17045)
- 理论(16769)
- 发(16597)
- 地方经济(16530)
- 银(16288)
- 银行(16241)
- 融(16124)
- 金融(16121)
- 机构
- 大学(361436)
- 学院(361270)
- 济(142617)
- 管理(139578)
- 经济(139335)
- 研究(129111)
- 理学(119691)
- 理学院(118233)
- 管理学(116203)
- 管理学院(115561)
- 中国(94914)
- 科学(81823)
- 京(79261)
- 所(65879)
- 农(64562)
- 财(62728)
- 研究所(60019)
- 中心(58208)
- 业大(56227)
- 江(55650)
- 范(51455)
- 师范(50957)
- 北京(50401)
- 农业(50094)
- 财经(49599)
- 院(47029)
- 州(45206)
- 经(44882)
- 经济学(41743)
- 师范大学(41227)
- 基金
- 项目(247778)
- 科学(194236)
- 研究(181951)
- 基金(176918)
- 家(154683)
- 国家(153316)
- 科学基金(130912)
- 社会(113032)
- 社会科(106846)
- 社会科学(106818)
- 省(99269)
- 基金项目(94937)
- 自然(84847)
- 自然科(82766)
- 自然科学(82745)
- 划(82734)
- 教育(82103)
- 自然科学基金(81222)
- 编号(75240)
- 资助(70970)
- 成果(60892)
- 发(57508)
- 重点(55901)
- 部(52970)
- 课题(52594)
- 创(51494)
- 创新(48035)
- 科研(46593)
- 发展(45849)
- 国家社会(45782)
- 期刊
- 济(165355)
- 经济(165355)
- 研究(109348)
- 中国(76771)
- 农(60448)
- 学报(58786)
- 科学(55548)
- 管理(51489)
- 财(45141)
- 教育(44299)
- 大学(43798)
- 农业(41506)
- 学学(40893)
- 融(32122)
- 金融(32122)
- 技术(31822)
- 业经(29038)
- 经济研究(25048)
- 财经(23004)
- 问题(22284)
- 业(21643)
- 图书(21115)
- 经(19748)
- 科技(18528)
- 资源(18034)
- 技术经济(17220)
- 现代(16948)
- 版(16913)
- 理论(16803)
- 商业(16059)
共检索到546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宇 曹卫东 梁双波 李影影
基于城镇人口和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数据,构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的评价体系和协调性模型,划定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的协调度分级标准,对2000—2014年青海省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的演化进程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青海省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水平整体都在提升,但与西部地区和中国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的平均水平仍存在差异;青海省各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水平以及两者间的协调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使得区域间差异性越来越小,但其整体分布格局仍存在空间分异现象;青海省各市城镇化主导类型主要由产业城镇化超前型转变为人口城镇化超前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宇 曹卫东 梁双波 李影影
基于城镇人口和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数据,构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的评价体系和协调性模型,划定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的协调度分级标准,对2000—2014年青海省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的演化进程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青海省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水平整体都在提升,但与西部地区和中国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的平均水平仍存在差异;青海省各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水平以及两者间的协调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使得区域间差异性越来越小,但其整体分布格局仍存在空间分异现象;青海省各市城镇化主导类型主要由产业城镇化超前型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卫民 帖征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如何发展、路径如何选择、战略重点放在哪里?是这些地区政府和群众都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为例,提出一些思路。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城镇化 青海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绍博 罗小龙
人口的快速流动带来城镇化发展的变迁,相较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镇化发展模式有其特殊性。以甘肃省为例,对其人口流动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以甘肃省为典型代表的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经历了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迁移、城镇间人口迁移、跨区域人口迁移三个阶段,城市、县域人口收缩和乡村空心化等问题愈发严重。在人口流动背景下,城镇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同时,人口流动及其城镇化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关联特点,现阶段面临乡村人口流失与城镇人口流失的双重压力,城镇化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伪增长特点。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人口迁移 城镇化 空间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翟青 王波
首先梳理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空间重构关系,在分析都兰县城乡空间现状基础之后,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都兰县空间重构的要求,提出了以功能提升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以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空间增长、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空间集聚、以质量提升强化城乡空间管治的县域城乡重构机制,并对县域、城镇、工矿区、乡村中心社区等的空间重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晓梅 黄新明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全世界面临的新问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西北地区经济落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问题比较突出,老龄化趋势严重,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深刻地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加快西北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既影响着城镇化发展速度,又影响着城镇化发展质量。如何协调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甘肃省成县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实地调研认为,应辩证地看待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带来的影响;顺应人口老龄化,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倡导"老有所为",积极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抵消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国安 徐勇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问题长期存在,已经引起学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构想,如何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值得认真研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在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检验方面有很多优点,有助于揭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用它来考察我国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论文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作为考察对象,以青海省为例对我国西部地区城乡差距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时间序列的协整性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青海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协整关系,城乡差距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在西部实施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策略有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余达锦
综合现有文献,结合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实际,建立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联合主成分分析法、城镇信息距离理论与断裂点理论,以典型欠发达地区江西省为例进行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实证研究后发现,江西省的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各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可分为三个等级,且存在南北区域城镇化质量差距明显、城镇化质量与区域面积成反比、城镇化质量较低的区域缺乏驱动力等三个特征。相关指标显示,除生态环境外,各城市与中心城市南昌的城镇信息距离较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红根 翁贞林 康兰媛 邱晓平
城镇化驱动机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本文通过对影响城镇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城镇化驱动的关键因子及驱动机制模型,并给出若干政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政府在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关键词:
驱动机制 城镇化 欠发达地区 定量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小如 黄亚平
我国山区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69.79%①,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全国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84%分布在山区。山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一半的人口脱贫致富,故山区对于我国城镇化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城乡二元分割的摆脱具有核心性的话语权。由于政策的倾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如今,欠发达山区县交通条件陷入困境,基础设施欠账累累,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乡镇空间离散、发展无序。笔者运用相关性分析及分形理论方法,分别从交通网络密度、城乡空间紧凑度及交通设施人均拥有量三方面进行定量测算,明确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山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度。在辨析欠发达山区县城镇化的背景与明确交通发展动力的前提下,指出实现其...
关键词:
欠发达山区 县域 城镇化 交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启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平
随着沿海地区企业生产区位的调整,加工制造环节逐步向内地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以江西上高的实地调研为个案,指出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吸引产业转移来推动本地区的城镇化进程。认为集聚经济效应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力由外向力向内生力转变,对产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城市化 上高 集聚经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明华
文章以河南信阳市为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和科学发展的理念,运用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理论,从国家宏观生态政策和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入手,全面分析了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城镇生态化”概念;揭示了在我国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生态化是方向、城镇化是手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阐述了生态化和城市(镇)化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与作用机制,对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蜜 肖磊
本文基于城镇化动力机制的二元论,剖析了四川省欠发达人口大县的经济发展动力、政策体制动力与劳动力转移动力对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作用,以揭示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动力的实质。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脱节,工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带动较小;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城镇服务设施建设与转移劳动力对当地的经济带动作用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较大。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发展由于内生性动力不足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光宏 崔许锋
文章采用熵权法、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均衡发展模型对江苏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用地的耦合度、发展度、耦合发展度、空间均衡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用地的均衡性和非均衡性状况同时存在。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用地的关系问题存在尺度敏感性,二者在省域尺度的均衡不代表内部空间的均衡。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研究显示,不同城市均衡性发展阶段、滞后类型不同,因此,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针对不同城市和不同发展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城镇化 非均衡性 耦合发展模型 空间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