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99)
2023(7819)
2022(5936)
2021(5349)
2020(4280)
2019(9482)
2018(9476)
2017(18950)
2016(10342)
2015(11422)
2014(11543)
2013(11100)
2012(9859)
2011(8862)
2010(8972)
2009(8164)
2008(8400)
2007(7726)
2006(6966)
2005(6478)
作者
(29979)
(25006)
(24947)
(23724)
(16117)
(12081)
(11323)
(9718)
(9455)
(9048)
(8607)
(8232)
(8188)
(8056)
(7995)
(7706)
(7394)
(7379)
(7362)
(7046)
(6356)
(6193)
(6179)
(5804)
(5660)
(5621)
(5538)
(5537)
(5070)
(5048)
学科
(43402)
经济(43365)
(31971)
管理(30215)
(25895)
企业(25895)
方法(15403)
中国(13935)
(13819)
数学(12893)
数学方法(12731)
业经(11578)
地方(10605)
(9984)
(9749)
农业(9117)
(8376)
(7541)
银行(7530)
(7357)
(7219)
(7216)
(6963)
贸易(6959)
理论(6950)
技术(6949)
(6903)
金融(6903)
(6829)
(6778)
机构
学院(148309)
大学(147273)
(61211)
经济(59868)
管理(54854)
研究(52716)
理学(47135)
理学院(46590)
管理学(45717)
管理学院(45425)
中国(38364)
科学(31987)
(30759)
(28254)
(26739)
(25495)
研究所(24342)
中心(22985)
财经(22819)
(22726)
业大(21318)
(20704)
(20057)
师范(19842)
农业(19760)
(19140)
北京(19046)
经济学(18797)
(18580)
财经大学(16992)
基金
项目(98287)
科学(77977)
基金(71773)
研究(71325)
(63318)
国家(62797)
科学基金(53550)
社会(46461)
社会科(44060)
社会科学(44048)
(38177)
基金项目(37110)
自然(34024)
自然科(33310)
自然科学(33302)
教育(32983)
自然科学基金(32736)
(32319)
资助(29008)
编号(28404)
成果(23574)
重点(22600)
(22129)
(21700)
课题(20481)
(20328)
(19887)
国家社会(19698)
创新(18991)
教育部(18619)
期刊
(70000)
经济(70000)
研究(44004)
中国(30355)
(24892)
学报(23984)
科学(22926)
管理(22283)
(21689)
大学(18247)
教育(17378)
学学(17280)
农业(16479)
(14697)
金融(14697)
技术(12632)
业经(12297)
财经(11652)
经济研究(11364)
(10115)
问题(9645)
(8719)
(7518)
现代(7418)
(7392)
技术经济(7124)
商业(6824)
科技(6740)
国际(6562)
(6482)
共检索到222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郭俊华  
西部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期,加深工业化仍然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由于西部工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尽合理,且信息化、现代化程度低,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特殊性。因此,优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提高现代化新技术水平,用资源引进资本以及推动农业工业化等,是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俊华  卫玲  
工业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及其所处阶段的重要标志。本文运用钱纳里多国模型、霍夫曼定理等其他指标体系,对西部工业化水平进行了判定,即西部地区工业化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时期,分析了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西部的特殊性,进而剖析了其制约因素,并据此提出了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的实现途径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佳慧  
20世纪初期,我国进行现代化改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现代化所固有的历史特点也决定了现代化路线选择的复杂性。在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为谋求现代化的胜利曾作出不懈的探索,最后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既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导向与价值主张,也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英隆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召开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工业化是全球一体化下的新型工业化。它体现在四个方面的有效结合与统一上 ,包括在横向比较中吸收国外工业化先进成果和在纵向承传中国以往工业化历史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相交汇 ;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 ;工业化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把工业生产力、工业竞争力、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立在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充分、与环境社会协调的内涵进步基础上 ;工业组织外延扩大与内涵素质提高相统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英  檀梅婷  
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我国的工业化不能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必须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具体的工业化方式,城乡统筹发展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工业化的一种现实选择,它能够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协调起来,并充分考虑我国人口多的特点,保持劳动对产出贡献。在实施该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必须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使城乡工业共同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人力资源优势发挥,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倪超军  赵雪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具有特殊管理体制的组织,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和作用。兵团城镇化具有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兵团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具有国际和国内的双重特性;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环境具有资源丰富和生态脆弱的双重特性;兵团城镇化动力机制具有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双重特性。兵团特色城镇化是壮大兵团屯垦戍边职工队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升兵团经济实力,有利于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维护新疆社会稳定。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浩  齐观义  
我国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化,国民经济逐步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状态,近两年宏观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的供求格局,这是改革开放成就的体现,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在这种条件下,政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红  
广西的工业化处于初级阶段的初期水平,工业化水平低一直是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推进广西新型工业化进程任重而道远。从现阶段广西工业化的水平和特点出发,广西应遵循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原则,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笠崴  
文章将“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与温家宝总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讲话相结合,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建立东北经济区,进行整体布局,充分考虑整体利益,重新规划发展道路;信息化重点应放在装备制造业而非IT业;同时强调指出资本密集型工业并不一定比劳动密集型工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少,要利用人力资源优势,促进资本密集型工业与劳动密集型工业共同发展,要以项目吸引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现代化,重振昔日雄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严红  刘慧玲  
产业整合是按产业发展规律以企业为主要整合对象的跨区域、行业和所有制重新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本文认为,应通过提高政府的规制水平,加快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等措施,重点建设长江上游成都—重庆、南—贵—昆等产业整合基地,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发展进程。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任保平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这一转型是与中国社会由落后向发达转型、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型相联系的一次转型。因此,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做好整体战略的定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沈立人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创新,对整个经济建设有开拓意义,必须仔细领会、认真部署坚持贯彻。不能认为,我们原来的一套做法已经完全符合这个要求,应当有所回顾、有所审视进而有所调整,开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新局面。对此,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先后有了不少阐述,本文拟从不同角度,谈谈自己的某些学习心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简新华  向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任务,为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首先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新战略方针,是在如何更好地实现工业化问题上的重大创新,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特别需要在理论上全面深刻地认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特征和优越性。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这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