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3)
2023(5833)
2022(4947)
2021(4588)
2020(3668)
2019(8460)
2018(8250)
2017(16570)
2016(8940)
2015(9897)
2014(9836)
2013(9767)
2012(9273)
2011(8558)
2010(8909)
2009(8048)
2008(7979)
2007(7536)
2006(6855)
2005(6207)
作者
(24203)
(20219)
(20191)
(19475)
(13042)
(9548)
(9135)
(7709)
(7658)
(7595)
(6811)
(6651)
(6571)
(6551)
(6524)
(6218)
(6168)
(5845)
(5767)
(5744)
(5218)
(5016)
(4906)
(4677)
(4662)
(4617)
(4524)
(4429)
(4133)
(4037)
学科
(41091)
经济(41062)
(29890)
管理(26912)
(23597)
企业(23597)
(14431)
地方(12751)
方法(12290)
中国(11500)
业经(11312)
(10382)
数学(10069)
数学方法(9929)
农业(9828)
(9756)
产业(9423)
(8614)
(8131)
贸易(8125)
(7893)
地方经济(7442)
技术(7328)
(6281)
(6207)
及其(6199)
银行(6196)
(5978)
政策(5942)
结构(5855)
机构
学院(128143)
大学(123717)
(60050)
经济(58878)
管理(52262)
研究(44942)
理学(44316)
理学院(43904)
管理学(43420)
管理学院(43151)
中国(34390)
(27946)
(25661)
科学(23584)
(21621)
(20847)
财经(20712)
中心(20273)
研究所(19164)
(18579)
(17615)
经济学(17481)
(16504)
(16486)
(16452)
北京(16421)
师范(16361)
经济学院(15649)
业大(14989)
财经大学(14885)
基金
项目(79090)
科学(63823)
研究(63179)
基金(56664)
(47510)
国家(47072)
科学基金(41115)
社会(41008)
社会科(39070)
社会科学(39063)
(31490)
基金项目(29112)
教育(27826)
编号(26569)
(25824)
自然(24120)
自然科(23514)
自然科学(23511)
自然科学基金(23114)
资助(23032)
成果(22152)
(19743)
课题(18850)
(17704)
重点(17555)
发展(17049)
(16975)
(16770)
国家社会(16651)
(16436)
期刊
(74155)
经济(74155)
研究(41946)
中国(27588)
管理(21805)
(20187)
(17665)
科学(15210)
(14713)
金融(14713)
教育(14327)
业经(13692)
学报(12488)
技术(11870)
农业(11764)
经济研究(11736)
大学(10495)
财经(10216)
学学(9865)
问题(9662)
(9003)
(8281)
国际(7715)
技术经济(7119)
现代(7111)
商业(6857)
(6797)
论坛(6797)
经济管理(6498)
改革(6413)
共检索到205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旭轩  
本文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例,探讨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在承接来自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同时,做好本地产业升级的问题。广西要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把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与本地产业升级相结合,把当前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便宜的静态比较优势,与长期发展需要的动态比较优势相结合,在大力承接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未来可能具有比较优势的冶金、机械制造、船舶等资本密集型产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坚  
西部地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选择包括产业类型和产业转移时机两个方面,其中产业转移时机选择研究更显重要。影响产业转移时机选择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周期及阶段、产品和产业的生命周期及阶段、产业优化时期和资源有效配置最佳期。其约束条件有5个:一是产业结构平稳发展阶段;二是产业收缩期;三是产业政策实施时点;四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稳定期;五是非资源有效配置最佳期。应对策略是:(1)产业转移时机选择组合策略;(2)产业转移时机选择差异化策略;(3)产业转移时机选择优选化策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柳坤阳  
全球化经济发展带动了资源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的空前转移和融合,国际产业转移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对国家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产业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含义,阐述了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梳理了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有效措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伟萍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孕育着新的机遇,广东应以这次产业转移为契机,及时调整产业发展路向,并通过营造适宜产业发展的环境、创新利用引资渠道、发挥产业“簇群”效应、培育技术创新体系、重构粤港澳经贸合作平台等措施,有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海霞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东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如果忽略了这些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西部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会延缓西部的发展。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趋利避害的对策,才能使西部地区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雨明  黄小勇  
本文结合永州实际,从区位、资源、成本方面分析了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优势,提出了当前金融支持产业梯度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就金融如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成艾华  赵昭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龙斌  
产业集群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是妨碍其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阻力。博弈分析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是双方的最优战略组合。因此,为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战略,认真规划集群产业;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稳步实施集群创导计划;认真贯彻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集群产业链上的企业;认真规划产业园区,打造有效的产业集群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创造产业集群"生态圈"。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韦鸿  陈凡  
中国产业布局"东中西"梯度明显,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在承接产业过程中通过规划主导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工业园区调整产业空间布局,用产业集聚升级产业结构;通过承接本地资源优势的相关企业,延伸产业链升级产业结构;还可以利用反梯度理论实施超越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进  容宁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引发的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行区域间差别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努力降低转移的成本,加强产业链培育和配套环境建设,抓住不同时机的产业类型,实现产业有效承接和合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飞  管丽华  李建雄  
在新一轮扩大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形势下,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已势不可挡。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资源能源丰富,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较低,区位优势明显,是吸引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培育丰富的人力资本是西部地区今后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丽霜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于优化西部投资和产业结构,缩小东西区域发展差距,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产业转移与环境风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机制,随着东部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的持续进入,西部一些地区已经面临着环境恶化的现实压力。为促进产业转移的健康有序发展,西部地区必须将环境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纳入其产业承接战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随之攀升的污染不致突破西部环境容量阈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龙斌  
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是很多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制定的实现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战略。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迄今国内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规模并不乐观,其转移的产业类型也主要限于西部的优势产业,承接的最佳区位也只能是几大一线城市及其周边。而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还将面临低碳困境和生态困境。产业转移是一种历史规律和趋势,国家应对全国产业转移进行统筹管理,要给予西部地区更优惠的承接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国萍  张鑫  
在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中,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展开博弈,但是不同博弈行为导致的结果不同,只有竞合博弈行为才是产业承接中政府之间最优的博弈行为,要实现这种最优博弈行为,需要对产业承接地政府的角色进行转换和重新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