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8)
2023(7876)
2022(6638)
2021(6000)
2020(4643)
2019(10634)
2018(10341)
2017(19829)
2016(10766)
2015(11869)
2014(12015)
2013(11837)
2012(11534)
2011(10748)
2010(11280)
2009(10404)
2008(10206)
2007(9444)
2006(8863)
2005(8342)
作者
(31446)
(26142)
(26009)
(24727)
(16861)
(12491)
(11797)
(10072)
(10064)
(9679)
(8967)
(8582)
(8568)
(8474)
(8404)
(8059)
(7793)
(7616)
(7594)
(7580)
(6835)
(6519)
(6373)
(6104)
(6036)
(6022)
(5900)
(5851)
(5326)
(5228)
学科
(50441)
经济(50394)
管理(29876)
(29824)
(21585)
企业(21585)
地方(18955)
中国(18665)
(17177)
业经(12576)
方法(12068)
农业(11701)
(10857)
地方经济(10619)
(10426)
银行(10418)
(10251)
金融(10251)
(10238)
数学(10149)
(10110)
数学方法(9986)
(9983)
(9882)
(9701)
贸易(9689)
(9318)
环境(8585)
(8245)
及其(7876)
机构
学院(156121)
大学(151350)
(68379)
经济(66795)
研究(60109)
管理(56984)
中国(47296)
理学(46900)
理学院(46318)
管理学(45639)
管理学院(45314)
科学(34188)
(33420)
(32954)
(30741)
研究所(27206)
中心(27189)
(26465)
(25642)
财经(24090)
(23072)
师范(22894)
北京(22161)
(21723)
(21623)
(21577)
经济学(20047)
业大(19619)
(19555)
农业(19444)
基金
项目(92985)
研究(73605)
科学(73548)
基金(64515)
(54812)
国家(54252)
科学基金(46216)
社会(46089)
社会科(43677)
社会科学(43671)
(37801)
教育(33054)
基金项目(32650)
(31378)
编号(31291)
自然(27096)
(27051)
成果(26949)
资助(26792)
自然科(26422)
自然科学(26417)
自然科学基金(25921)
课题(23237)
发展(22509)
(22082)
重点(21154)
(20143)
(19342)
(19149)
(19088)
期刊
(89604)
经济(89604)
研究(54884)
中国(39124)
(26060)
管理(23572)
(23371)
教育(22765)
(22311)
金融(22311)
科学(19611)
学报(18645)
农业(17739)
业经(16481)
大学(14778)
技术(14554)
经济研究(14147)
学学(13659)
财经(11679)
问题(11312)
(10128)
(9432)
(8782)
国际(8733)
世界(8402)
(8312)
论坛(8312)
商业(7994)
(7911)
现代(7864)
共检索到265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廖力平  
西部开发存在历史、理论和资源三大陷阱,分别由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与民众所求的差异和不经济的空间格局造成。若要跨越三大陷阱,这就要做到:投资项目由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决定取舍;政策要帮助穷人,不帮助穷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由国家投资,压缩西部不经济的空间格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瑞明  赵仁杰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实施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项区域发展战略。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对于其本身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对其他区域发展战略产生借鉴作用。本文首次采用1994—2012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了西部大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发现,西部大开发并未有效推动西部地区GDP及其人均GDP的快速增长。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政策陷阱",在既有体制激励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过度集中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源能源开发,却忽视了体制改革和软环境建设,造成人力资本挤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等不良后果,导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平  
中国市场仍然处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 ,这种转型市场在市场营销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通路的复杂和低效。厂商利益上的冲突、中间商行为的不规范、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物流体系的落后 ,这些都可能导致营销通路的中断而形成通路陷阱。选择合格的渠道成员、加强通路管理、提高销售队伍素质是企业防范通路陷阱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科源  
虽然连续多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和不断加大对农投入,但是实现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存在许多瓶颈。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和调整"二元经济结构"等政策的落实环境存在资本排挤劳动、劳动力迁徙受限、市场需求不足、农产品涨价影响工业发展以及农村耕地产权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一个陷阱,损耗了国家不断加大的惠农投入,并使城乡收入差距随着不断加大的农业投入而逐渐扩大。只有充分改善政策环境,才能为国家的后续政策开辟适合的实施空间,改变"二元经济"现状,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焱林  李格  石大千  
将西部大开发政策看作一次自然实验,基于1994—2015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西部大开发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利用PSM—DID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并未提升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落入了"政策陷阱"之中。机制验证表明由于资源条件放宽,"资源诅咒"现象凸显;并且在中国现有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过度集中于基础设施投资,却忽视了软环境建设,挤出了城镇化水平、金融发展、人力资本、FDI等技术创新驱动因素,最终导致西部大开发政策演变为政策陷阱。因此,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进程中,应当注重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投入,同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从多方面入手提升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带来强有力的驱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裘晓东  赵平  
[期刊] 改革  [作者] 孔泾源  
中国已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困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也逐渐凸显。通过深入分析世界各国发展进程中形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普遍现象与中国当前出现的一些特殊表象,探究各国不同的发展类型与体制特征,借鉴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唯有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改善制度供求关系和供给质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地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前荣  
目前,受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人口红利减弱、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以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诸多挑战。借鉴日、韩、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我国应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做好准备。一、面临的挑战(一)科技创新投入和能力不足科技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严重制约。201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现伟  
现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自然资源并不会必然带来快速的经济增长。很多时候,自然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增长往往慢于其他地区。这一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资源诅咒或资源陷阱。资源陷阱现象目前在国内外资源地区具有一定普遍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慧环  关忠良  
自1993年10月深圳宝安集团通过收购流通股的方式控股延中实业起,国内的融资和并购活动日益活跃,各企业积极利用并购的手段来调整企业结构和推进经营战略。种种迹象表明,这种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寻求企业快速增长的模式,已被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虎平,李景平,杜晓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汤锦春  
农产品价格陷阱及对策●汤锦春陷阱是一事物与周围的事物相比较而言落入低谷之中,农产品价格陷阱就是农产品与工业品、此时农产品与彼时农产品在价格比较中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本文试就我国农产品价格陷阱的形式、弊端、成因和对策作以下探析:一、计划体制下工农业产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学  
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3000美元,不仅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在3000—10000美元之间),而且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高潮。但在这一关键时期,遇到了中等收入陷阱和内需不足的阻碍和困扰。本文从经济大循环理论出发,提出了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和内需不足的方法和对策,为我国以持续扩大的内需来弥补外需不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巨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成功迈入高收入的发达国家,还是收入徘徊不前的中等收入国家,其经济发展的实践对我们跨越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都有许多重要的启示。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发展路径,将为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顺利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岩  
中国2008年人均GDP为3315美元,进入了中下收入国家的上限,这一阶段规模性收益仍处在递增阶段。但这一时期已经处于发展与转型的时期,利用高增长的机会加快增长机制的转变,才可能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否则有可能陷入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停滞阶段。本文将从世界各国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如何吸收国际发展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突破正在面对的中等收入陷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