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6)
2023(7901)
2022(6603)
2021(5756)
2020(4494)
2019(10178)
2018(10017)
2017(19234)
2016(10034)
2015(11142)
2014(11337)
2013(11542)
2012(11321)
2011(10561)
2010(11003)
2009(10318)
2008(9907)
2007(9012)
2006(8575)
2005(8285)
作者
(30779)
(25874)
(25768)
(24475)
(16622)
(12318)
(11575)
(9937)
(9863)
(9319)
(9169)
(8557)
(8499)
(8443)
(8258)
(7989)
(7618)
(7412)
(7375)
(7049)
(6877)
(6396)
(6287)
(6128)
(5943)
(5865)
(5693)
(5669)
(5348)
(5102)
学科
(71491)
经济(71444)
管理(24314)
地方(24205)
(23918)
中国(19862)
方法(17003)
(16088)
(15793)
企业(15793)
地方经济(15588)
数学(14763)
数学方法(14700)
业经(14270)
农业(11872)
(11664)
(11103)
(10539)
金融(10539)
(9775)
银行(9762)
(9607)
环境(9528)
(9330)
(9247)
贸易(9237)
(8872)
(8764)
发展(8156)
(8134)
机构
学院(154824)
大学(151872)
(78486)
经济(77062)
研究(63772)
管理(53037)
中国(48809)
理学(43479)
理学院(42903)
管理学(42357)
管理学院(42055)
科学(35577)
(33721)
(33341)
(33104)
研究所(29414)
中心(27267)
财经(25511)
经济学(25472)
(25194)
(24864)
(22902)
(22532)
经济学院(22479)
北京(22197)
(21815)
师范(21628)
(20378)
科学院(19784)
(19681)
基金
项目(90884)
科学(71346)
研究(69530)
基金(64028)
(55093)
国家(54598)
社会(46348)
科学基金(45844)
社会科(44023)
社会科学(44016)
(36313)
基金项目(32763)
教育(30084)
(29582)
(27729)
编号(27409)
资助(26253)
自然(25695)
自然科(25024)
自然科学(25020)
自然科学基金(24562)
发展(23189)
成果(23069)
(22789)
重点(21018)
课题(20600)
(19642)
国家社会(19635)
(18427)
(17622)
期刊
(104144)
经济(104144)
研究(57307)
中国(37753)
(24921)
(24558)
管理(22821)
科学(20306)
学报(20210)
(19049)
金融(19049)
经济研究(17911)
农业(16923)
教育(16646)
业经(15950)
大学(15712)
技术(14845)
学学(14841)
财经(13646)
问题(13163)
(12023)
世界(10026)
(9934)
技术经济(9844)
国际(9298)
经济问题(8679)
(8554)
商业(8392)
经济管理(8142)
改革(8064)
共检索到267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丽明  
西部开发消除结构约束,不仅具有启动市场需求刺激消费的功能,而且具有供给功能和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带动功能。结构调整与实现经济增长具有内在一致性,西部开发增长的路径选择,应以适用技术为依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技术革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实现西部经济增长。由此,西部开发应有一些配套对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巍  
我国经济发展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从2003年以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于沿海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何泱泱  幸强国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其效应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推动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本文利用1990-2012年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级面板数据,以产业经济发展视角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同时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西部地区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差异。同时,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动态发展,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具有阶段性。从未来发展看,须重视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推动有效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西部地区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并促进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庆元  
西部开发是本世纪初中国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出的挑战。作者以为“西部开发”应以开发旅游业为先行 ,使旅游业成为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点。以旅游业的开发作为西部开发的先锋 ,具有现实的基础和经济的可能性 ,这对我们开发大西北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乔宁宁  王新雅  
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而西部大开发后,区域经济增长由原来沿着均衡路径向稳态发展转变为发散性的增长;同时,西部地区各省经济增长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发散迹象。可见,西部开发战略改变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态势,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都阳  
西部开发战略要想取得成效 ,需要选择恰当的投资领域 ,使得西部地区获得经济增长速度趋同的机会。本文从经验上考察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中存在着俱乐部趋同以及条件趋同的现象 ,意味着在中西部地区存在着一系列不利于向东部发达地区趋同的因素 ,如人力资本禀赋稀缺、市场扭曲和开放程度不足。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含义在于创造条件使地区经济增长形成趋同的趋势 ,而投资的重点应该选择那些能够改进西部地区增长条件的领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清华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收敛性以及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并不存在收敛性,而是呈发散态势;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最后,针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曾先峰  杨洋  
从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理论和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效应测度的多层次评价模型;从宏观经济生产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经济效益三个层面探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通过西部地区不同层面经济数据,以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和DEA模型实证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生产率的影响,以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以企业跨期经济效益评价梯阶层次模型研究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娥 ,王兴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显力  周政宁  赵敏娟  
采用面板数据,对西部大开发前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不论是西部大开发之前,还是之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绝对收敛特征。在投资率、人口增长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这些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陕西与东部各省之间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西部大开发实施后,陕西与东部各省的收敛速度明显高于西部大开发实施之前。另外,投资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对收敛性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春梅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中国东部地区由于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 ,取得了比中西部地区更高的经济增长率 ,成为中国经济的领先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日益扩大。为此 ,西部开发战略提上议事日程。但人们在对西部开发的研究中 ,多以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历史经验为参考 ,进行各种模型分析 ,很少注意到西部地区与 2 0年前东部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的极不相同与十分不利的初始经济、社会等条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帅  齐中英  
本文应用"资源诅咒"理论假说,通过1991—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能源开发确实带来了"资源诅咒"效应;虽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前能源开发负向作用于对外开放度、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但"诅咒"效应尚未明显产生,而实施大开发后能源开发对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的负向作用有所增强,从而导致诅咒效应明显出现。通过进一步的实证考察,我们发现能源开发在西部主要通过其对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挤出效应,以及滋生寻租和腐败而引起的政治制度弱化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立群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其自然地理条件和国家的优惠倾斜政策问题,而是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明之  陈豪  
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是客观存在的,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形成产生强大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有助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也必须克服落后地区经济增长中心的负面影响。在整体发展滞后的西部地区,经济区位效应仍然十分显著,根据全新的经济发展级线标准来打造经济增长中心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