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04)
- 2023(4333)
- 2022(3784)
- 2021(3586)
- 2020(3060)
- 2019(7217)
- 2018(7116)
- 2017(13254)
- 2016(7429)
- 2015(8447)
- 2014(8303)
- 2013(8237)
- 2012(7587)
- 2011(6596)
- 2010(6568)
- 2009(5884)
- 2008(5671)
- 2007(5120)
- 2006(4362)
- 2005(3545)
- 学科
- 济(29567)
- 经济(29545)
- 管理(20071)
- 业(18596)
- 企(15323)
- 企业(15323)
- 地方(12243)
- 方法(11338)
- 数学(10031)
- 数学方法(9871)
- 农(8963)
- 学(6736)
- 农业(6542)
- 业经(6415)
- 财(5956)
- 地方经济(5838)
- 环境(5540)
- 中国(5532)
- 技术(5095)
- 资源(4945)
- 和(4854)
- 划(4780)
- 制(4444)
- 生态(4285)
- 贸(4247)
- 贸易(4241)
- 土地(4238)
- 理论(4110)
- 易(4031)
- 务(3782)
- 机构
- 学院(97569)
- 大学(97081)
- 管理(39989)
- 济(34407)
- 理学(34084)
- 研究(33894)
- 理学院(33637)
- 经济(33407)
- 管理学(33074)
- 管理学院(32891)
- 中国(25346)
- 科学(23771)
- 京(22389)
- 农(18596)
- 业大(18010)
- 所(17157)
- 中心(16100)
- 研究所(15910)
- 江(15382)
- 财(14368)
- 北京(14282)
- 范(14241)
- 师范(14147)
- 院(14067)
- 农业(13890)
- 州(12582)
- 省(12516)
- 师范大学(11502)
- 财经(11218)
- 经济管理(10935)
- 基金
- 项目(71693)
- 科学(55244)
- 研究(51252)
- 基金(49528)
- 家(44603)
- 国家(44242)
- 科学基金(37117)
- 社会(30192)
- 省(29726)
- 社会科(28414)
- 社会科学(28403)
- 基金项目(27709)
- 自然(25673)
- 自然科(24909)
- 自然科学(24900)
- 划(24857)
- 自然科学基金(24401)
- 教育(22526)
- 编号(20920)
- 资助(19459)
- 重点(16325)
- 发(16015)
- 成果(15593)
- 课题(15201)
- 创(14566)
- 部(14465)
- 计划(14056)
- 科研(13765)
- 创新(13618)
- 科技(13235)
共检索到145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立安 钟方雷
随着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近些年施行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重大类似生态补偿的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即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农户的自身意愿出发,结合生态效益,建立了适合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经分析,武都区被调查各乡镇的退耕还林绩效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玉皇乡退耕还林绩效综合得分为0.604,排序第一,而天池乡得分为-1.577,绩效较差,并据此提出了今后在该类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中亟须改善的问题。
关键词:
山区 退耕还林 绩效 农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支玲 李怒云 田治威 王娟 林德荣
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是对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否定 ,符合社会发展方向 ,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给工程实施区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 ,全面评价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现实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论文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评价的基础材料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3方面对退耕还林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 ,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 ,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西部 退耕还林 社会影响 评价 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支玲 郭小年 刘燕 张连刚
在探讨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内容的基础上,从政策要素中的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入手,构建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的内涵,对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依据距离函数模型的基本要求,提出选择参照值的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海鹏
退耕还林政策已全面启动六年,其经济效率、预期效果和持续性受全社会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投入与产出,选择相关指标,以4省19村退耕还林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DEA评价模型,以此对退耕还林政策绩效进行评价。分析表明:DEA评价有效的有9个村,说明这些村在退耕还林政策导向,资源配置、投入规模上较为科学,退耕还林政策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在5个DEA评价弱有效村域中,退耕还林政策存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出不足问题,影响了政策的可持续性。在5个DEA无效村域中,存在退耕规模过大、财政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问题,需要进行投入调整。基于分析,我们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村域数据 退耕还林 绩效评价 DEA模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明 梅莹 牛栋瑜
以安徽省合肥市郊区三县退耕还林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与统计数据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合肥市郊区三县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合肥市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退耕农户以农为主的收入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农户增收的不稳定性也增大。并就合肥市退耕还林的后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效益 评价 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玉涛 余新晓 鲁少波 鲁绍伟
本文深入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绩效管理中绩效管理目标分散、绩效管理手段和措施不到位、绩效管理评价反馈体系不健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科学规划,为工程绩效管理明确目标和任务;二是完善政策,为工程绩效管理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建立健全工程绩效管理评价反馈体系,为工程绩效管理及时总结经验、纠正不足提供依据。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绩效管理 思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宋进春 朱玉鑫 姚顺波
客观评价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对优化工程管理方案和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带有区域虚拟变量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2000-2019年贵州省84个县(区)的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进行测算,并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估算贵州省的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规模。研究表明:(1)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善了贵州省植被覆盖状况,2000-2019年间归一化植被指数增长了14.8233%,年均增长率为0.7412%;在气候、地形地貌以及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归一化植被指数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从地区看,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的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为1.3002/百亿元,高于非石漠化地区的1.1279/百亿元;从县(区)看,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有效的县(区)共76个,其中21个县(区)的投资效率超过4.9914/百亿元,23个县(区)投资效率不足1.9888/百亿元,贵州省财政投资效率大致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3)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县(区)GDP每增加1000元,政府需要拿出13.3元进行植被恢复才能保证现有生态质量不下降。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府应把补偿资金优先分配到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较高的区域,并对财政投资效率较低的区域实行资金审计与管理,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适度投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贵艳 王传胜
以甘肃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户生计产生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主要阐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耕地、生态环境、农民收入、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借助实地问卷调查,并借鉴英国国家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甘肃秦巴山区的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多样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多样化状况都好于非退耕户。因此,应该加大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宣传、监管力度,创新退耕还林(草)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户加入到退耕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贵艳 王传胜
以甘肃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户生计产生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主要阐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耕地、生态环境、农民收入、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借助实地问卷调查,并借鉴英国国家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甘肃秦巴山区的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多样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多样化状况都好于非退耕户。因此,应该加大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宣传、监管力度,创新退耕还林(草)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户加入到退耕还林(草)工程中来,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大对自主创业农户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昌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会萍
由于宁夏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结合部,东、南、北三面被沙漠包围,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风沙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更是突出的生存问题。宁夏南部山区8个县总土地面积为3.0万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面积达8234平方公里,所以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支玲 阮萍
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甘肃省安定区和陕西省宜川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进行评价。同时依据综合距离值的计算方法,说明判断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高低的标准。评价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织金县、宜川县政策目标系统协调性排首位,鹤庆县、安定区政策手段系统协调性排首位。在探明实施中制约退耕还林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英 杨改河 刘志超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效益可以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林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量来体现。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可以为验证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特征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选取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固碳释氧、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研究了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对退耕后生态系统中各植被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寒 常兴 姚顺波
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利用宁夏中卫、盐池、平罗3个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倍差法,厘清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净效应。研究发现,总量上,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净效应为正,反映出退耕提高了农户发展能力。从不同类型生计资本来看,除了自然资本的净效应为负外,其余各项的净效应均为正,其中较大的有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耕地被退耕成林地,是自然资本为负的主要原因,而政府对退耕地的补贴对于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增加起决定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